这份计划书是姚睿昨天带着嫔妃们在贺若瑾的指导下写出来的,内容极为详实。基本可以说将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了。
皇宫中很多日常用品的采办基本都在上面,一目了然。
大臣们拿起来看了看之后,又彼此之间用眼神交流着什么。
姚睿也不着急,就坐在那里安静的喝茶,等着他们发表意见。
最先开口的是纪昌兴:“陛下,自古重农抑商乃立国之本。若宫中采办皆仰赖商贾,岂非动摇国策根本,助长逐利之风?此例一开,恐难收拾。”
纪昌兴也是大家族出来的,当然知道这么干的话,最可能获益的只有那些普通商人,对世家却没什么好处。
本来皇宫货品供应这都已经成一条产业链了,基本上各大家族的产业都参与其中。
但按照这计划书来看,采用什么招标的方式。他们岂不是要跟那些什么背景都没有的商人去竞争?
本来给皇宫的东西做到能合格就好了,这么一来还要在质量等各种方面开始卷,他们自然不愿意。
其他大臣也都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这种事情他们肯定要站在一条线上的。
姚睿也没什么表情,只是指尖轻轻敲着茶杯:“纪爱卿忧国之心,朕明白。然,北方烽烟将起,粮草乃大军命脉。户部需在两年内筹集足额军需。诸位若是觉得此法不妥,可有良策解此燃眉之急?”
矛头瞬间指向户部尚书江上阳。
这位素来以不粘锅著称的老臣,面对这烫手山芋,立刻摆出一副愁苦万分的面孔,躬身道:“陛下,两年之期,实是太过仓促。这非一朝一夕之功,臣……臣恐力有不逮啊。”
姚睿没有回答,目光缓慢的扫过其他人:“那众卿可有其他良策?”
其他人都低着头不说话。
沉默了十几秒,依旧没人说话,姚睿点点头:“众卿皆一言不发,同时又不同意朕的法子。是这个意思吗?”
这话说的看似轻松,但谁都能听出来,此刻皇帝明显已经生气了。
无形的压力开始在殿内弥漫,无人敢应声作答。但那沉默本身已经是最响亮的回答。
姚睿也未继续多言,只是抬手示意。
赵伦心领神会,小跑着将一叠图文并茂的纸张分发给每位大臣。
“这些都是皇后研究之物。”姚睿再次开口,打破了压抑的沉默,“四轮马车,想必诸位之前已经知道了;另外还有这步人甲,目前正在实验之中。一旦定型,便能快速生产。具体情况,让皇后来说明吧。”
说完,姚睿继续淡定的喝茶。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集在旁边那位身着华服,气度沉静的皇后身上。
现在皇帝让皇后参政的心思是演都不演了,但偏偏他们还没办法说什么。
东西是皇后做的,只有她才能说的清楚。
更何况对臣子而言,皇后也是君。他们也不敢当面斥责或者驱赶。
贺若瑾的声音一如往常的淡定:“诸位手里这图上画的四轮马车已经是过去式,双马拉车,载重量大约是两千四百斤。如今已经研制出了滚柱轴承,载重量可达三千七百斤左右。届时后勤辎重运转,效率可事半功倍。”
工部尚书李嵩开口问道:“敢问中宫殿下,这滚柱轴承是何物?”
早有准备的贺若瑾掏出一个轴承样本递给赵伦,让他递过去。
轴承送到李嵩手里之后,贺若瑾继续说道:“将此物安装在车轴上,可让马匹更加省力,车轮转动更顺畅。”
“好精巧的物件!”李嵩拿过来之后忍不住双眼发亮。
他拇指稍一用力推动外圈,内里便传来一阵流畅而奇异的“哗哗”声,外圈飞速旋转起来。
他凑近细看,只见两圈精钢环之间,密布着一根根中间略粗、两头稍细的圆柱体,结构精巧绝伦,前所未见。
李嵩看的里里外外看过一遍之后,才有些不舍的递给旁边的大臣,随后恭敬的拱手:“神乎其技!殿下奇思妙想,老臣佩服!”
“好了,再来说说这步人甲。”贺若瑾没搭理他的夸赞,继续指着下一张图:“我大云骑兵数量极为稀少,主要以步兵为主。这步人甲,便是专为应对骑兵而设计。目前还未定版,没有实际样本可看。但其中加入了本宫新制作的碳纤维材料。一套甲胄成品重量能控制在四十斤,可防御全身。”
虽然没有实际样品,但只看图上那将全身包裹起来的甲胄也知道这东西的作战性能有多么强大,甚至隐隐带着一股压迫感。
“另外,通过手中的轴承诸位应该也能看得出来。本宫改良了冶炼工艺,能做出强度更高的钢铁。改良后的各项武器也都在计划中。目前定版的只有斩马刀。”
说话的同时,赵伦也拿出来一把已经制作完成的战马刀递给最近的纪昌兴。
这个时代,哪怕是文官,尤其大家族出身的,多少也对武术有那么一些了解。
纪昌兴入手第一感觉就是重,再看这刀的长度,明显是用来对付重甲兵的。
他拉开刀鞘看了一眼:“好刀!”
随后让另一人拿住刀鞘,将其抽了出来。
“噌!”的一声,一道冷冽的寒光闪烁,刀身狭长厚重,刃口流转着慑人的锋芒,刀背笔直,直至前端才带出凛冽的角度,一看便是专为破甲断马而生的凶器。
其他大臣们看着这把闪着寒光的利刃也睁大眼睛,任谁都看得出这武器的不凡之处。这工艺水平,确实超出了他们的认知。
“此刀陛下已亲自试过,性能毋庸置疑。其他武器也会在后续逐渐定型……”
贺若瑾平静的陈述完毕,优雅落座。
姚睿适时开口,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诸位爱卿,看过之后,以为如何?此等利器,可否助我大云将士克敌制胜?”
殿内氛围被瞬间逆转。
装备的全面升级,对战辽国的胜率将大大增加。甚至说夸张一点,赢肯定是能赢,关键就在于怎么赢,以及花多久赢。
李嵩看完斩马刀之后第一个发表意见:“陛下,单凭此刀之神锋,便足以令我军战力陡增。若再辅以这轻便坚固的步人甲与运力倍增的马车……此乃我大云之福,三军之幸啊!”
其他大臣无论心中作何想法,此刻也唯有跟着点头附和,无人敢出言质疑这些装备的价值。
听着他们的夸赞,姚睿点了点头,又回到一开始的话题:“既然如此,朕皇宫采办招标,开源节流的法子,众卿还是反对吗?”
这会儿谁还敢反对?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这辽国是非打不可了。
战争面前,其他事情全部都得让路!
更何况能坐在这里的都不是傻子,眼光一个比一个长远。打赢之后必然要迁都,到时候机会多的是,现在跟皇帝为了宫廷采办招标的事情对着干才是脑子不够用。
说难听点,宫廷采办才多少利益?到时候一旦迁都,新京周围土地价格必然大涨。
相比之下,现在自然没必要因为这点蝇头小利跟皇帝搞不愉快。
于是大臣们一改之前的态度,纷纷表示坚决拥护皇帝陛下的领导,干!
看他们这模样,姚睿清了清嗓子,防止自己笑出声。
点点头之后,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好,江卿。便如同之前所说,两年内筹集足够的粮草。到时若是因粮草导致战事失利,朕唯你是问!”
“臣,遵旨!”江上阳起身,恭敬的答应下来。
随后姚睿挥挥手,宣布散会,各回各家。
大臣们行礼之后起身离开,等他们都走出去之后,姚睿终于忍不住笑了起来。
伸手搂住贺若瑾的腰将她拉过来,在她脸上亲了一口:“这办法简直绝了!这帮人一个个他妈八百个心眼子,还是被你算计的死死的。”
“地主的行事风格千年不变,再加上见识的差距,看透他们的想法并不难。”贺若瑾倒是没觉得骄傲,依然是那副淡定的模样。
昨天商量的时候贺若瑾就知道他们一开始肯定不会同意,但只要让他们看到胜率过大,自然就会考虑以后的事情。
帝王心术并非皇帝专属,不如说,能做到的这个级别的官员,都会站在皇帝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对皇帝而言,金陵就不是个适合做京都的地方。打赢之后迁都是必然选项。
知道了他们的这个想法,再加上时代和见识的差距,提前进行布局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想到这里,姚睿忍不住笑道:“要不干脆我成立个新部门,让你……”
话还没说完,就被贺若瑾严肃的打断了:“最好收起你这想法!”
“干嘛突然这么严肃?”姚睿被吓了一跳。
贺若瑾看着他,面色严肃的说道:“你记住了,权力是自带排他性的。你想要给我放权可以,但不能给我分权。不仅是我,包括赵伦,还有你那帮嫔妃,都是如此。你是个皇帝,我不确定未来这把龙椅是否会改变你。所以压根别开这个头,我只想安稳的生活,不想将来还要跟我老公在权力场上勾心斗角,太累了。”
听她这么一说,姚睿有点发愣:“不是,想的有点远了吧?再说咱们是夫妻。”
“夫妻怎么了?”贺若瑾仍然是那副淡定的模样,“人类的本性就是自私自利,你就算真的爱我,也不妨碍你将来有杀我的心思。所以你的权力你自己拿好,最好一开始就别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