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去请皇后 第22章 姚睿首次政策改革

作者:湛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6-13 18:23:14
最新网址:www.biquw.cc

看着大臣们都不说话,姚睿清了清嗓子:“朕觉着应当提升女子婚配年龄,同时避免近亲婚配。众卿家认为如何?”

周世文上前一步:“陛下,女子十五及笄婚配,乃圣人古礼,千年不易。亲上加亲,睦族敦亲,天经地义。陛下岂可因此废除?”

听到他的话,姚睿下意识的有些心烦意乱。

你脑子有毛病是怎么的?结果都摆在这儿了,还在那说什么圣人古礼呢?

他语气变得有些不耐烦:“那朕问你,是这血淋淋的人命重要,还是那僵死的‘礼法’重要?圣人制礼,是为导人向善,护佑生民。若明知循此古礼会令无数少女命丧黄泉,令无数家庭骨肉离散,这礼究竟是善法,还是催命符?”

这下子周世文也不说话了,毕竟这都抬到人命的高度了。总不能说为了礼法不要人命了。

而且,他内心深处也认同了这份调查报告。结合自己这些年在家中看到的,便知道这结果不假。

大殿内陷入了一股诡异的沉默之中。

姚睿又看向自己的嫔妃,脸色各不相同。

王馨怡下意识的捂着自己的小腹,周素菲皱着眉头若有所思,苏婕妤小心翼翼的看着她的父亲……

他开口叫道:“英儿。朕记得你父母便是表亲,身体可有异样?”

突然被点名的张英愣了一下,随后行礼道:“回陛下,妾……有轻微骨痛之症。家父……亦有此病症。”

听到她的回答,其他后妃扭头看了她一眼,随后又与各自的亲人进行眼神交流。

不少大臣看到皇帝和嫔妃的对话,面色复杂。

这其实算是一种信号,皇帝有让后宫参政的打算,至少在某种特定议题上。

但这会儿谁也不好站出来反驳,毕竟这话题关乎天下的女子,有女人在场终究是不一样。

姚睿叹了口气:“从这结果来看,血脉过近,反而易生孽障。天道有常,女子身体未固,强开花蕊,反而易致凋零。

“今日将此血泪实证公之于众,晓谕天下。非为立竿见影强改千年习俗。乃是警示我大云所有父母,宗亲。婚配嫁娶,莫只看亲上加亲之美名,更要虑及长远。为子女计,为家族血脉绵延计,为减少人间悲剧计。”

王楚泽出列,恭敬行礼道:“陛下良苦用心,臣等惭愧。”

有了第一个支持的,自然就有跟着的。很快就有几名大臣站出来表示支持。

实际上应该有更多才对,至少从不少人的脸色来看是这样。

只不过朝堂毕竟不是能随意发言的地方,大臣们要忠于所在的派系。哪怕认同,也不能随意发言。

王楚泽是改革派,他这么一带头,自然有不少同派系的大臣们都表示支持。

但支持的也只有一小部分。

主要是这图表太过吓人,他们虽然是改革派,但也没想过改古礼,更别说皇帝明显打算以后事关女性的话题都让后妃来参与。

这做法让不少改革派觉得自己还是太传统了。

王楚泽是改革派二把手,看起来跟一把手也是分成不同派系的,当真麻烦。

姚睿内心吐槽一句,不过好在今天的事情算是办成了。

今天的目的本来就不是强行更改,之前就说过完全禁止不现实。他的策略是“晓谕风险,提倡晚婚晚育,慎近亲婚配”。

王楚泽表态了,姚睿扭头问道:“周卿如何看?”

周世文也没有明确反对,只是说道:“臣认为,兹事体大,还是当从长计议。”

得,说了等于没说。

随后姚睿又问了一下军方跟中立派的意见。

他们的回答都差不多,这事儿本身无所谓,但只要是能提升国家人口和兵源质量的,那就是好政策。

到这儿事情就差不多了,不过还需要个收尾。

姚睿叹了口气:“想必不少卿家都知道,朕至今未与皇后圆房。”

此话一出,大臣们都是一副惊讶的表情,虽然大部分都是装的。

皇宫本就没有什么秘密,这事儿他们不可能不知道。

但这事儿在朝堂上拿出来说,那性质就不一样了。

“为的便是皇后身体成熟,为朕诞下健康子嗣,母子平安。此非朕之私心,实为江山社稷,祖宗基业计。”

这话一出,大臣们也不好反驳,毕竟皇帝都以身作则了,再反驳那就不懂事儿了,难不成你盼着皇后子嗣体弱多病或者夭折?这么大的帽子谁都不敢接。

于是姚睿下达命令:“着礼部,宗正寺会同太医署,将调查结果及其中警示,晓谕宗室、勋贵及天下州县。今后宫中采选、宗室婚配,亦需参酌此理。”

这下子算是给执行定调了,他说的是“参酌”而非“必须”。

当然话是这么说,具体参酌到什么程度,那就让下面的人慢慢去悟了。

大臣们齐齐行礼:“陛下圣明!”

虽然周世文心有不甘,但还是只能跟着喊。

今天这事儿,皇帝算是拉高了威望。有了威望,听话的人就会越来越多,以后各种政策执行起来就越顺利。

“嗯。那今日便到此为止,退朝吧。”

姚睿摆了摆手,起身就走。

丹陛前的礼仪太监连忙挥舞鞭子,宣布退朝。

大臣们行礼恭送陛下之后,转身往外走。

贺若瑾则是摆了摆手,带着嫔妃们往龙椅旁边的通道走去。

通道里,姚睿已经在这里等着了。

他张开双臂,仿佛要环抱她们所有人:“辛苦了姑娘们。”

周素菲回答道:“陛下心怀天下,为天下女子求了一条活路。是陛下辛苦。”

“你们也是女子,我可不忍心看到你们受苦。”姚睿哈哈大笑。

随后伸手搂着周素菲和王馨怡往外走:“走了,姑娘们,今日咱们一同用午膳。”

走出通道之后,姚睿跟她们每人拥抱了一下,让她们先回去换衣服歇会儿,中午去凤仪殿吃饭。

在她们都离开之后,姚睿扭头对贺若瑾竖起大拇指:“今天表现很厉害。”

“你也不错。”贺若瑾轻笑道。

姚睿牵起她的手,一边走一边说道:“今天这事儿过后,我这个皇帝在女人眼中的形象应该会提高不少吧?”

“不只是女人,在大多数年轻人眼中也会提高。”贺若瑾笑道,“按照这种趋势,百年之后至少是个仁宗的庙号。”

“仁宗不好听,肯定是文帝好听。可惜我那便宜老爹是太宗,我是没可能了。”说到这里,姚睿深感遗憾。

……

两人一边聊天一边回到御书房,继续今天的工作。

与此同时,朝廷机构也开始忙碌起来,礼部和宗正寺连同太医署开了一场联合会议,落实皇帝的政策。

文件确定之后,驿站里一匹匹快马飞奔而出,通向全国各地。

这是姚睿登基以来第一次政策改动,对全国来说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几天之后,礼部便在皇城门口贴出了告示。

一大堆百姓围在门口观看,都围在这里窃窃私语,讨论着又有什么事情了。

这年头识字之人并不多,所以每有告示发出,朝廷都会派人大声念诵。

此刻,姚睿正带着贺若瑾站在皇城的城墙上,摇晃着折扇,好奇的看着下面围观的百姓。

“有什么好看的?”贺若瑾问道。

姚睿手里的扇子扇的飞快:“这可是我第一次对这个国家做出改变,谁知道会发生什么影响。多少有点紧张。”

“有影响也不会现在就出现啊。”贺若瑾笑的轻松。

“我知道,但就是想要过来看看。”

这时,皇城门口围观的百姓已经很多了,于是负责念诵的吏员起身,来到告示旁边,开始大声念诵起来。

“礼部奉敕谕告天下臣民知悉:盖闻阴阳和顺,乃成家国之基;婚育循理,实关生民之嗣。朕膺天命,统御万方,每念黎庶疾苦,未尝不惕然忧心。近察婚俗二弊,特颁明谕:

“其一,婚龄宜慎。女子未及十八,血气未充,胎产多险。今据太医署旧档、州县稳婆实录,并查访万户得证,十五嫁育者,难产率逾三成,亡故者十有其一;年十八者,险减其半。为保母子康宁,自今而后,凡嫁女者,宜待年满十八。若因故需早婚,亦不得早于十六,且须延医预诊,以避产厄。

“其二,血脉宜疏。同姓不婚,古礼昭然。然姑表、姨表之亲,世多联姻,以为美事。今查:近亲婚配者,所生子嗣病残夭折率三倍于常人,或痴愚聋哑,或肢骸不全,五岁夭殇者竟达三成!此非天罚,实血脉过近之祸。敕令:凡三代内血亲,严禁通婚。若已定盟者,许其退聘另择,官府不得以背信论处。

“此二事非为苛禁,实乃慈悯之政。州县长吏当广宣乡里,劝谕百姓。宗室勋戚,尤须率先恪守。另赐太医署编《婚育保产录》,由州县刊印,婚户皆颁一册。若有困于旧约者,可赴衙门求牒解约,吏员需善加疏导,不得推诿。

“嗟尔臣民!家室安则天下安,子嗣昌则国运昌。朕愿竭尽全力,革此积弊。自今谕下,咸使闻知,共成善俗!

“宁朔三十四年五月廿九日,颁。礼部尚书臣,周世文,奉敕撰。”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