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不知何时已悬在屋檐角,清冷如一滴将落未落的露水,白昼的余温从瓦片上悄悄退去,晚风捎来远处护城河的水腥气。
章台宫灯火通明,寺人与宫女井然有序地来回穿梭,紧锣密鼓地布置着晚宴,随着一名又一名嬴氏宗室抵达,热闹的气氛反而变得安静起来,从一开始的高谈阔论到窃窃私语,差不多人都到场后,众人紧盯着空着的位置,等待主位的秦王携王后、太子一家到来。
“太子到~!”
寺人的高声通报,所有到场的宗室起身迎接,太子嬴子楚带着自己的两位夫人和三个孩子盛装出席。
“参见太子~!”
“众位免礼。”
太子向在场的宗室成员回礼,简单地寒暄了两句,同时向宗室介绍一下赵姬、嬴政和赢熙,宗室的众人也在观察母子三人,不由得感叹赵姬的美丽妩媚,还有嬴政的沉着贵气,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赢熙那没见过世面,东瞅西瞧的无礼之谈。
“王上到~!”
最后,秦王赢柱携华阳王后到来,所有人起身行礼:“恭迎王上,王上万年,大秦万年!”
“呵呵呵,免礼免礼。”赢柱虽不及老昭襄王的王者霸气,但温润的外表下隐隐散发着王者之气,谁要是真的认为赢柱是羸弱温吞之辈,必将付出巨大的代价。
赢柱与华阳王后落座主位,在夜宴开始之前,率先向在座的所有宗室介绍嬴政与赢熙,这对他充满期待的孙儿,也是他的父亲昭襄王临终之际特意叮嘱的大秦未来。
“各位宗室,今我大秦迎来两位王孙归来,政儿,熙儿,来。”
嬴政与赢熙这对兄弟,赢柱还是相当满意的,也对他们的未来充满了期待,不仅是昭襄王的遗诏,同时还有第一次见面的印象,兄弟二人所表现出来的姿态,就注定他们的未来不会黯淡无光,尤其是嬴政,简直是天生帝王!
嬴政与赢熙起身,来到赢柱的面前,在赢柱的带领下,向在场所有宗室行礼,也让宗室们明白,自此之后,大秦多了两位尊贵的王室公子,嬴政与赢熙。
在场的人中心中各有计较,仔细打量着嬴政与赢熙,也都看出了赢柱对这对兄弟的看重,太子嫡子还没有确定下来,但从赢柱的态度就能看出,必是兄弟二人中的一位。
这也让韩霓夫人心怀忐忑,华阳王后更是不爽,韩霓夫人担心自己的儿子被卷入政治斗争后遭遇不测,华阳王后则是不爽赢柱对嬴政和赢熙的态度,她认定的储君,乖孙儿成蟜都从未得到过赢柱的如此宠爱,成蟜出生之际也只是草草公布了喜讯,并未如此郑重地将成蟜介绍给各位宗室认识。
但碍于王威,华阳王后也不好发作,强作笑颜面对在座的众人,心里也在算计,如何让成蟜脱颖而出,让他成为赢柱的心头肉,坐上太子嫡子的位置。
夜宴开始,一道道精美的菜肴摆在众人的桌案上,俏丽的舞女演绎着令人眼花缭乱的美人图,婀娜多姿吸引着众人的目光,甚至忘记了面前的吃食……
唯一人除外。
“熙弟。”嬴政看着身边狼吞虎咽的赢熙,不由得眉头一皱,低声呵斥。
“哦。”被嬴政呵斥,赢熙带着不满的眼神放慢了吞咽的速度,但姿态依旧松散,完全没有贵族公子该有的仪态,动嘴的同时还不忘盯着美女不放,眼里尽是贪婪和欲望。
“王上。”华阳王后看到这一幕嘴角一翘,心中暗探贱种就是贱种,这么快就让她抓住了机会,“熙儿此举,可是不妥啊。”
“嗯?”原本春风满面的赢柱看向了赢熙,眉头紧锁,但很快便舒展开来,恢复笑呵呵的样子,“王后宽心,熙儿在邯郸受苦了,从小也没有名师指点,性子野了一些很正常,我会让子楚好生教导熙儿的。”
“这……妾身明白。”华阳王后看到赢柱皱眉的时候还在窃喜,这一定能降低嬴政与赢熙兄弟在赢柱心里的地位,但没想到赢柱居然一反常态,没有发怒,反而替赢熙辩解,属实纳闷儿。
夜宴持续,几尊酒下肚,夜宴的气氛也开始活络起来,各自攀谈,相互奉承,最核心的目标就是嬴政与赢熙兄弟,无不恭喜嬴子楚迎回妻子,而且儿子皆为人中龙凤,哥哥英气不凡,弟弟潇洒惬意等等,直到赢柱主动开口,才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政儿,熙儿,可读过书?”
“先生教过。”嬴政与赢熙起身,由嬴政来回答赢柱的问题。
“可是申越?”
“正是。”
“嗯,都读过什么?”
“法,墨,兵,儒,道,农,纵横,阴阳皆有所涉猎。”
“背两句听听?”
“《商君书》曰:国富而贫治,曰重富,重富者强;国贫而富治,曰重贫,重贫者弱。”
“嗯,这是《商君书》中的。”嬴政的回答让赢柱更加满意了,既已说过诸子百家都有所学,但嬴政没有选择孔孟之道,没有选择墨家非公,没有农家地则万物,偏偏选了商君书,这部让大秦一改颓势,变得越来越强的法典,“可知何意啊?”
“国家富强,却按照穷国的办法治理,就是富上加富,国家就会更加强大,国家贫穷,却按照富国的办法治理,就是穷上加穷,国家就会被削弱。”
“彩!”
“恭喜王上!贺喜王上!”
嬴政的回答铿锵有力,不仅是赢柱听到了,在场所有宗室都听到了,而且斩钉截铁,毫无犹豫,证明嬴政早已将这段话铭记于心,说自己读过书绝不是敷衍地读过,而且就刚刚的气势,让他们都看到了大秦东出的豪情壮志。
“熙儿,你呢?”随即,赢柱又问起了赢熙,虽然刚刚赢熙的姿态缺乏礼仪,但赢柱依旧对他心怀期待,并没有因赢熙的顽劣而忽视隐隐之中察觉到的精明。
“《道德经》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