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道从六四年以后,城里物价就开始上扬,而工资不变,城里的生活会越来越难,“你不干,我不干,工厂停了一大半;七级工、八级工,不如农民一畦子葱!”这首顺口溜是当时社会情况的写照,以至于出现了历史上极为罕见的返乡潮。
而仅仅三天,卫振华对贫穷的认知又加深了一层,对此,他认为有必要未雨绸缪些。
而之所以要跟秦淮茹一起去乡下,是因为卫振华想到了一个来钱的法子,那就是从乡下收东西到城里去卖。
当然这个方法其实不是他想到的,而是在后世看到了许多商界风云人物的介绍受到的启发。比如造车的,做饲料的等等,有很多最初都是走街串巷,甚至是拉着地排车,挖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因此卫振华决定学他们的法儿。
当然卫振华也清楚这事是有很大风险的!不过他也清楚从现在起到六六年,因为《农村六十条》的缘故,这是一个窗口期。
而要做这些最好是在农村有一个据点,有一个人帮他组织货源。而很显然秦淮茹的家人是最适合不过的了——从安全上考虑,秦这样做秦淮茹就是一个现成的人质。
“我想到乡下给我嫂子买几只鸡鸭。”卫振华说道。
当然他只是把他的意图说了一半。
“我给你捎……”
秦淮茹脱口说道,但是说到这里却突然想到这是银钱上的事,多了、少了的不好说,而且卫振华说是要跟去,好像也对她不怎么信任,于是改口说道:“那好吧!明儿晌午你与我一起去吧!”
“那谢谢嫂子了。柱子哥这边说话。”随即卫振华笑道。
“小华什么事?”到了何雨柱的檐下,何雨柱直接问道。
“柱子哥,借我……四十块钱,四十斤全国通用粮票。”熟悉何雨柱的性格,卫振华直接说道。
而一个院子里,何雨柱对卫振华家的经济状况其实十分了解,因为孩子多,卫振华家是比其户穷了一点儿,但他们家挣钱的也多,卫李氏又会过的紧,断不至于像秦淮茹家一样,一点积蓄也没有的,“怎么?家里没钱了?”何雨柱眉头一抬说道。
而卫振华之所以向何雨柱借钱,是因为他的钱全在卫李氏那里,又知道卫李氏小心了一辈子,给她说这事,她一定不会同意,甚至惶恐;不说清楚,卫李氏更不会给,因此他觉得不如直接向何雨柱借些利索。
“不是,私事儿,半年还你。”
见卫振华不想细说,却说出了大致的还款日期,何雨柱也就没有多问,“哦”了一声,说道:“钱我还有,只是粮票好像没那么多了,我瞧瞧还有多少,都给你吧!”
“好嘞!柱子哥你可帮了我的大忙了!”
“甭客气。”
……
从何雨柱手里接过钱与粮票,卫振华直接往轧钢厂而去。到了门口,轧钢厂广播站的大喇叭里正播放着歌曲——爬上飞快的火车,像骑上奔驰的骏马,车站和铁道线上
是我们杀敌的好战场,我们爬飞车,那个搞机枪,闯火车,那个炸桥梁,就像钢刀插入敌胸膛……
歌曲声中,一个个穿着蓝色工装服的工人,雄赳赳,气昂昂,昂首挺胸往厂子里走去,卫振华从中竟看出了些,当家做主的雄姿。
进了车间,卫振华刚刚要戴上安全帽,进车间,车间主任周茂才却走了过来,对卫振华说道:“振华,今天你别去车间了,把这个月的工作总结写出来,认真点,写好点,别让我再出洋相了。”
月底的总结会,月初的布置会,月中的调度会,其实是厂子里的例会。
而之所以给卫振华一个班的时间去弄,其实还是因为这个时候人的文化水平有限的缘故,电视剧里许大茂为了给轧钢厂李主任写材料,点灯熬眼查字典的搞了一夜,就是这个缘故。
实际上此时写材料这样的事,在工人,包括车间主任眼里,是比干活还累人的一个活。
不过这种活对于卫振华来说是轻如鸿毛的,毕竟本质上他是后世金融系毕业的高材生。
“好,周主任。不过明天、后天我要请两天假。”
“行,以后别挤在这个时候请啊!”
“好嘞!”
“上我办公室吧!”
……
周茂才的办公室白灰墙、蓝墙裙,一桌、一椅、一墙,一书柜,里面装满了牛皮纸的档案盒,书桌上放着些报表与文具,桌角放着一本红宝书,除此之外别无他物。
放下记录的数据,摊开纸张后,卫振华想了想原来的卫振华写工作总结的思路,感觉混乱不清,这才明白为什么刚才周茂才让他认真写,写清楚点——只怕是他也感觉不明了,甚至是在厂里的生产大会上出了糗,要不然也不会说出洋相之类的话。
而如何清晰明了,卫振华想了想决定设计一套表格,把上月与本月的纪录翻了翻,卫振华先用铅纸在纸上写道:热轨车间生产情况一览表,类别,总用量、总产量、与上月相比增长量,增长率……
一整套表格设计完也到了中午,到食堂吃了饭之后,卫振华再次回到了周茂才的办公室,翻了翻上个月与这个月的数据,填了填,然后又用算盘,一下五去四,二下五去三的,把相对增长量,涨幅之类的填了一填。
填完之后,卫振华写了请假条,然后倒了杯茶,一边悠哉悠哉的喝着,一边等待周茂才的到来。
大约在下午两点,办公室的门开了,伴随着机器轰鸣的噪音,周茂才走了进来。
“材料写好了,周主任你看看。”周茂才关门后,卫振华立刻起身,拿了制作的表格说道。
“嗯……”
周茂才点点头,“嗯”了一声,接过了卫振华制作的热轧车间生产情况一览表。
而现在的情况是在厂子的管理上,各类图表极为不完善,以前的卫振华所写的总结,全部以文字出现。当然这也与当前的国情有关,当前实际上整个国家的管理都处于摸索阶段,粗放阶段,各类规章制度都不健全,身份证都用手写,更何况一个厂子车间的生产报告。
而报表与报告相比,最大的好处就是一目了然。周茂才高小毕业,虽然只上了五年级,但已有了接受报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