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敬被人叫的最多的称呼是公子,也有叫大人、贤弟、主子、阁下的,从来没听过别人管他叫“道兄”。
听这个和尚大呼小叫,似乎还跟自己和董小宛挺熟,你谁啊?
虽然我不记得前身的经历了,但跟董小宛和陈圆圆咨询了很久冒辟疆的朋友圈。他的熟人里,似乎没有和尚啊。
随即就听到董小宛的声音,“住手,都把枪收起来,自己人。”
看刘子敬疑惑地望向自己,陈圆圆忽然想起冒辟疆的“失忆”,“夫君,这是你的挚友,复社四公子之一的方以智。”
“他突然穿了僧袍,剃了光头,我一时也没认出来。”
方以智刚才被一排枪指着,一不小心就没命了。如今脱险,长气都没喘,一副从容不迫的样子。
捡起扔在地上的宝剑还鞘,整了整僧袍,笑嘻嘻看向急匆匆赶来的董小宛,“冒府什么时候雇了这么多厉害的护院,还是女子?果然不愧是辟疆道兄的手笔。”
刘子敬冤啊,这些女兵是红娘子带过来的好吧?连忙走了出去,“密之老弟怎么当起和尚了?”
方以智快步来到刘子敬身前,握住刘子敬的双手,上看下看,“辟疆兄风采依旧,可喜可贺。快叫小宛做她的拿手菜虎皮肉来给我吃,我想了很久了。”
“咦?圆圆?大美女好久不见,你也趁乱跑出来了?天幸,天幸,有情人终成眷属。”
“还有,那个大个子,我记得你姓李,去墙外把我的驴子牵进来,我的文稿都在驴身上,要是驴子跑掉了,损失可就大了。”
连李护院都认识,而且一点不见外,看来方以智真的是“自己”的铁哥们。
刘子敬很奇怪,“密之兄当了和尚也就罢了,怎么和尚还能吃肉呢?”
“走走走,里面说。”
方以智拉了刘子敬进了脂砚斋,熟门熟路,比刘子敬对这里熟悉多了。
两人在书房桌前对坐,方以智一拍桌子,“小宛,快上你拿手的秋海棠露。哼哼,辟疆兄独占美人,秦淮河这边少了不少美食的芬芳,辟疆兄你一定被不少兄弟暗中戳脊梁骨。”
喝完饮料,歇稳当了,方以智一拍桌子,长叹一声,“唉,我本在京城翰林院供职,逃归金陵后,阮大钺这个奸贼找茬要捉我。”
“我不得已才化妆成和尚逃走。得亏我身手不错,幼时跟三木大师学过轻身功夫和剑术,才能从锦衣卫的追捕中逃脱。”
“本欲逃往两广,浪迹珠江山水间,意外在路上见到小宛领着人招摇过市。嘿嘿,以小宛的贤惠,嫁了辟疆兄后怎么还可能离开你单独回秦淮河见什么旧交?”
“此事瞒得别人,瞒不了小弟我。听说道兄你要重新召集复社骨干宣布大事,我这不找你来了?”
端着茶壶上来的陈圆圆一笑,“方公子你不走大门,却要跳墙,万一起了误会受伤可怎么办?”
“大门外边人来人往,指不定就有奸贼阮大铖的眼线。再说,秦淮河这里认识我和冒兄的人太多啊,连冒兄到这里不都得躲在轿车里不敢露面?”
咳咳,换句话说,冒辟疆、方以智这一对兄弟,是当年金陵城的会所达人,逛遍风月场所,泡遍网红,冒辟疆就是金陵城各网红的榜一大哥。
“对了,冒兄,你这个时候召集复社的兄弟们还有什么用啊?从京城一路颠沛流离而回,再见到弘光小朝廷的德性,我算看透了,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方以智摸摸剑柄,“现在是乱世,真正有用的还是武力。我已经决意以后就当和尚了,浪迹江湖,纠集一批愿意忠君报国的有志之士,跟鞑子干他娘的。”
“眼看江山都要变色了,金陵这里还一副不慌不忙的模样。哼哼,直把杭州作汴州是吧?满清不是金国,我看啊,弘光朝廷的偏安计较就是大梦一场。”
方以智看向刘子敬的目光很真诚,“兄弟,别召集复社那帮无用书生了,跟我一起走吧。”
“当年,我住水绘园的时候,咱们可互称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来着。”
“如今大明半壁江山已失,山河即将破碎。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我愿意出家当和尚,道兄你舍不得美人,不妨做了道士,跟我一起浪荡江湖。”
“我已经给自己起了万云龙的法号,准备联络各地的好汉,组建一个反抗满清的组织,就叫洪门。冒兄你给我当洪门的军师,咱们一起干大事如何?”
万万没想到啊,明末四公子里,居然还有方以智这样文武双全的,这才是真正学全了君子六艺的真儒嘛。
刘子敬微微一笑,“方贤弟的主意挺好,也无不可啊。不过,你不看看我准备怎么改造复社么?圆圆,把我写的新纲领拿过来一份,让方贤弟斧正。”
复社,是如假包换的资产阶级政党。自打东林党在魏忠贤的强力打击下散伙,复社就是天下读书人的核心了。
复社根本就是资本的代言人,甚至已经控制了朝廷的话语权。
什么大宪章啊,君主立宪啊算个屁啊。明朝的内阁权力膨胀到了什么地步?皇帝被资本几乎彻底控制。内阁不同意,崇祯的政令都出不了紫禁城了啊喂。
复社里光有名望有家财的士大夫就有两千多人,加上死忠的粉丝,恐怕有好几万。
这好几万人还不是散装的,复社四年里曾搞了三次全体骨干大会,参加代表接近三千人。
除了第一次的吴江尹山大会是创始人张溥主持的,剩下的金陵大会,虎丘大会,主持人全是冒辟疆。
所以,冒辟疆已经是复社事实上的领导人,刘子敬既然接盘了他的势力,不利用这么好的条件,岂不是傻?
如果有谁有本事、有资格改造复社,刘子敬表示,舍我其谁?
方以智接过陈圆圆递过的《复社之誓》,神态轻松,“那我就拜读一下辟疆道兄的大作。”
他和冒辟疆太熟,觉得冒辟疆写不出什么超出自己见识的玩意。
聚集复社的书生抗击满清?他亲身经历过甲申之变,眼看着清军铁蹄入关,自觉见识上已经超越了冒辟疆,水平已经升华了,准备组建洪门武力对抗,不觉得冒辟疆的主意会比自己好。
可是,等他看完了刘子敬的复社新纲领,忽然沉默了。
一脸严肃,背着手溜了好几圈,忽然开口,“冒兄你真是大大地震撼了我,我算来对了。”
“可是,冒兄的计划里,有一个最为重大的缺欠,无法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