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气冲冲的走回御书房,一屁股坐在龙椅上。
崔公公端来一杯刚沏的热茶,小心翼翼的放在朱元璋的面前。
“皇上,小心烫!”
朱元璋端起茶杯,滚烫的热茶下肚,使他烦躁的心情舒缓了些许。
他单手托腮,想着朝堂上胡惟庸为何突然想辞去丞相之位之事。
难道胡惟庸已知咱想废除丞相?
想了想,他摇摇头,打消了这个念头。
不可能!
胡惟庸也不是神仙,怎生知道这件事情的呢?
这件事只有自己与标儿知晓,就是标儿也是昨日咱才告诉他的。
可为什么呢?
难道如李善长昨日所说,他这是以退为进,故意引起咱的关注?
可一想想,又觉得不可能。
如今胡惟庸已位极人臣,那还要引起咱的关注?
莫非?
一想及此处,朱元璋的脸色突变。
“毛骧!”
话声未歇,毛骧如鬼魅般闪进御书房,躬身听从朱元璋的吩咐。
崔公公一听皇上叫毛骧,识趣的赶紧出了御书房。
“你昨日可派人盯紧了胡府?”
“回陛下!”
毛骧沉声回道;“臣已安排!”
“昨日胡相回府,就待在书房!”
“期间只有两人与他会过面!”
“一位是胡府的管家胡海,一位是胡相新近纳的小妾叶翠儿!”
“至于谈了什么话,因在书房,臣无法探听得到!”
“好!”
朱元璋望着毛骧,一脸严肃。
“你记住,一定盯紧了胡府,哪怕出去采买的奴仆,都要派人盯死!”
“将他们的行程,接触的什么人,都要秘密盘查,汇总过后,呈送到咱的面前!”
“是!”
毛骧躬身领命,“请陛下放心,臣一定派人死盯着胡府!”
“哪怕飞出一只苍蝇,臣也派人看看它究竟飞到哪里!”
朱元璋微微颔首,“去吧!”
看着毛骧离去的背影,朱元璋坐在龙椅上,想想胡惟庸阴鸷的面孔。
忽地冷哼一声,“胡惟庸啊胡惟庸!”
“就算你诡计多端、狡猾如狐,也休想翻出咱的手掌!”
等毛骧出了御书房,崔公公才进来。
刚进房间,就听朱元璋对他喝道;“去,宣通政使曾秉正前来见咱!”
崔公公应了一声,躬身又退出了御书房。
须臾,通政使曾秉正躬身走进御书房。
朱元璋看着他,吩咐道;“你前日只是将弹劾胡惟庸的奏折送到了中书省!”
“现在看来,还不够!”
“从今日开始,你将弹劾或歌功颂德胡惟庸的奏折都誊抄一遍!”
“然后将原件送至中书省,将誊抄的奏折送到咱的面前!”
“是!”
曾秉正躬身回道。
他是朱元璋最为信任的人之一,否则朱元璋也不会将新设立的通政使司交由他掌管。
因为通政使司初期权力较大。
它受理内外奏折、封驳公文、参与重大决策等事务。
“陛下还有什么吩咐?”
朱元璋思索了片刻,想想再无问题交由通政使司处置,便挥挥手,曾秉正退出了御书房。
…………
李善长出了奉天殿后,径自出了皇宫。
他一路上都在想着胡惟庸为什么忽然提出辞去丞相之职,且一点预兆都没有。
这让他不禁想起昨日胡惟庸向他提出的问题。
为此,他在心中还暗暗责怪过胡惟庸。
贪恋相位,竟置自己和他好不容易培植的淮西党人于不顾。
现在想来,自己竟错怪了他。
可他为何今日竟宁愿舍弃相位?
难道他发现了什么?
直到到了韩国公府,他也没想出个究竟。
进了府邸,他依然冥思苦想,连家人的招呼他也置若罔闻。
走进书房,他坐到椅子上,一直在埋头沉思。
直到实在想不出胡惟庸为何想辞去丞相之位时,他才对门外喊道。
“王德坤!”
门被推开,走进一位年约五十多岁,鬓角已经花白的老年人。
此人名叫王德坤,是李府的管家。
而他是李善长的远房亲戚,自李善长在朱元璋那里站稳脚跟后,他便投奔了李善长。
算起来,他在李府已有二十余年的时间了。
“老爷!”
他走到李善长的桌案前,躬身听着李善长的吩咐。
“你派一个信得过,身手又好,头脑灵活的侍卫,前往胡相回府的必经之路上!”
“见无可疑人员时,才叫胡相到咱的府上见咱!”
“还有,叫胡相从后门进入,听清楚了吗?”
“是,老爷!”
…………
胡惟庸自知因自己突然提出辞去丞相之位,势必搅得满朝风雨。
但这时他也懒得考虑满朝官员怎么想,仍在伏案翻阅着文书。
酉时刚过,胡惟庸便出了中书省。
他抬头望向天空,见天已放晴。
蓝天白云交相辉映,美伦美焕。
只不过日已偏西,晚霞在落日的余晖下,如血般残红。
这难道就是自己将来的命运吗?
望着红霞,胡惟庸边走边沉思着。
出了皇宫,上了马车,裴铁牛领着一帮侍卫,护送胡惟庸向胡府进发。
离胡府还有一段距离的时候,忽听裴铁牛大声喝道;“什么人?”
“敢拦相爷的马车?”
“你活得不耐烦了?”
胡惟庸掀开车帘,探头向说话的地方看去。
见一位三十来岁的精壮汉子正跟裴铁牛说着什么。
须臾,裴铁牛来到胡惟庸的车边,并递上了韩国公府的腰牌。
轻声道;“老爷,是韩国公府上的侍卫。”
“他说有事要告知老爷。”
胡惟庸沉思了一下,便淡淡道;“叫他过来。”
裴铁牛摆摆手,示意拦住那人的侍卫们放他过来。
只见那人小跑着来到胡惟庸的车前,躬身施礼道;“小人见过胡相。”
“你找本相有什么事吗?”
胡惟庸看着面前的精壮汉子,淡淡的问道。
“小人奉韩国公之命,请胡相前去韩国公府。”
胡惟庸关上车帘,从马车内传出胡惟庸的声音。
“既然韩国公相邀,本相即刻就去。”
那人接过裴铁牛还给他的腰牌,转身离去。
见那人走远,裴铁牛低声问道;“老爷,咱们就这么光明正大的去吗?”
“不光明正大的去,还要本相偷偷摸摸的去不成?”
胡惟庸轻叹一声,“陛下知晓本相与韩国公的关系。”
“若偷偷摸摸前去韩国公府,怕陛下会更加猜疑。”
“不如光明正大前去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