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讲出师表开始三兴大汉 第88章 孙权

作者:未见北凉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3 17:48:25
最新网址:www.biquw.cc

殿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从杜琼和那捧稻谷,转向了那枚小小的蜡丸。

曹睿眼神一凝:“呈上来!”

内侍接过蜡丸,捏碎,取出里面卷着的细小帛条,双手奉给曹睿。

曹睿展开帛条,快速扫过上面的密文。他的眉头先是微皱,随即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帛条上清晰地写着蜀国近期动向:

成都确于月前天降“神粮”于皇宫大殿,万民目睹,刘禅宣称天佑大汉。

蜀汉朝廷正以空前力度保护此批稻种,视为国本。

稻种正严密护送,分发各郡县,由军队和官吏全程看守播种。

蜀国上下对此稻种寄予厚望,刘禅声望因此暴涨。

曹睿放下密报,再看向御案上那捧金黄的稻谷,又看了看阶下惶恐不安的杜琼。心思瞬间活络起来,蜀国如此大费周章,严加保护…诸葛亮不是傻子。这稻种,就算没有千斤,也绝非寻常之物!

“杜琼。”曹睿的声音打破了寂静。

“罪…罪臣在!”

“你所献稻种,朕收下了。念你弃暗投明,献宝有功,”曹睿顿了顿,“着即封你为典农中郎将署下…嗯,劝农掾!赐洛阳宅邸一座,安顿家眷。你带来的稻种,全部交由典农中郎将府接收、保管!”

杜琼愣住了,随即狂喜,连连磕头:“谢陛下隆恩!谢陛下隆恩!罪臣…不,微臣定当肝脑涂地,报效陛下!”

曹睿不在理他,看向班列中一位大臣:“典农中郎将。”

一位官员连忙出列:“臣在!”

“命你府中精干农官,会同这位杜…劝农掾,”曹睿指了指杜琼,“在洛阳近郊择上等官田五十亩,以此稻种,即刻播种!所有过程,严加记录!所需人手物料,优先供给!朕要亲眼看看,这蜀国的‘神种’,在我大魏的土地上,能长出什么来!”

他语气加重,“若真能如其所言,朕不吝高官厚禄!若不能…哼!”

“臣遵旨!”典农中郎将躬身领命。

“退朝吧。”曹睿挥挥手。

“退——朝——!”内侍尖细的嗓音响起。百官怀着各种小心思,行礼告退。

退朝后,尚书台。

曹睿坐在书案后,翻看着奏章。孙资垂手侍立在一旁。

看着这位自己为数不多的心腹,曹睿没有端着往常的架子,而是直接问道。

“孙卿,今日朝堂之事,你怎么看?”曹睿头也不抬地问。

孙资沉吟片刻:“陛下是指…那杜琼所献稻种?”

“嗯。你信那亩产千斤之说吗?”曹睿放下奏章,看向孙资。

孙资摇摇头,很直接:“臣不信。亩产千斤,闻所未闻,近乎妖言。蜀地多诡诈,诸葛亮更是善用奇谋。此物…多半有诈,或是夸大其词。”

听到这话,曹睿笑了,笑容里带着一丝与年龄不符的冷冽和精明,

“你所言不错,朕本也不信什么天降神种,亩产千斤。但…”他话锋一转,“诸葛亮此人,从不做无用之功。他肯在蜀国搞出这么大动静,让刘禅那小子借机收买人心,甚至不惜严刑峻法保护这批种子…这说明什么?”

孙资若有所思:“说明…此稻种即便没有千斤,也必然远胜蜀地原有之谷!产量大增,是极有可能的!”

“不错!”曹睿眼中锐光一闪,“所以,管它是神种还是妖种,先种下去看看!成了,是我大魏之福,粮草丰足,扫平天下指日可待!不成,不过是费些田地人力,损失百亩收成而已,于国无损。还能让杜琼这种蜀地叛臣,死心塌地为我所用,顺便…恶心一下诸葛亮。”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外面巍峨的宫阙,

“至于今日朝堂上那些议论…蒋济等人虽言词激烈,倒也是忠君体国,防范蜀国奸细。刘晔之言,更显稳重。满朝文武,对那蜀国小邦,皆有不屑轻蔑之意,此乃我大魏臣民该有的气度!很好!”

他转过身,年轻的脸上充满了野心和掌控欲,“待朕理顺朝堂,稳固根基,练就强兵…这蜀国,还有那江东鼠辈,都将是朕囊中之物!这天下,只能有一个声音,那就是朕的声音!这朝堂,也只能有一种心思,那就是朕的心思!”

孙资躬身道,“陛下圣明!臣等必竭尽全力,辅佐陛下成就千秋霸业!”

......

东吴,建业。

同魏国一样,被查抄的几个世家残余,带着一部分财物和少量偷藏的高产稻种,历经艰险,逃到了吴国都城建业。他们通过关系,设法将消息传递到了孙权面前。

当孙权得知有重要世家叛逃来投,且声称携带关乎国运的秘密,没有犹豫,当即下令召见。

大殿上,陈姓家主跪拜陈述,他描述了蜀汉朝廷如何残酷打击士族,没收家产,迫害忠良。他重点强调了自己带来的“神物”——一种亩产千斤的稻种。他说这是大汉国力暴增的关键,刘禅和诸葛亮就是靠此收买民心,充实军粮。他恳请吴王收留,并愿献上稻种。

侍立在侧的陆逊听完,眉头紧锁。他上前一步,向孙权进言:

“吴王,此人之言不可轻信。其一,汉吴两国现有盟约,共抗曹魏。收留大汉叛臣,必损两国之好,给诸葛亮口实。其二,其所献稻种,虚实难辨。若为大汉设局,或为劣种,反损我吴国农事,动摇民心。其三,叛臣之言,多有不尽不实之处。请大王慎重,直接拒绝为好。”

孙权坐在王位上,手指轻轻敲击扶手,没有立刻回应陆逊。而是看向跪着的陈家主,眼神锐利道,

“陆伯言所言,自有道理。联盟之谊,不可不顾。”

但很快,他的话锋一转:

“然,此人千里迢迢逃来,献此重宝,若其言为真,而我拒之门外,岂非自弃强吴之机?”

孙权微微前倾身体,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嘲讽:

“联盟?蜀吴之盟,根基何在?莫忘了当日刘备倾国之兵东征,欲灭我东吴!若非天佑江东,你我今日安能在此议事?此盟,不过是迫于曹魏大敌,暂求自保罢了。蜀强,则我危;蜀弱,则我可图。岂能因一纸虚文,坐视蜀国独得神物而壮大?”

孙权站起身,踱了两步,走到陆逊的身边后,声音低沉下来:

“伯言,你可知道南中之事?我们派去联络蛮族、暗中牵制蜀国后方的细作,近来音讯全无,如同石沉大海。南中,似乎已被诸葛亮彻底掌控!他用什么手段?是雷霆扫穴,还是用了什么…妖法?竟能如此迅速平定南蛮!此事诡异,更令朕不安。蜀国近来变化太大,太快。那刘禅小儿仿佛换了个人,诸葛亮更是手段频出。这稻种,恐怕只是其中一环。”

他停下脚步,目光再次落在陈家主的稻种上:

“若此稻种真如他所言,能亩产千斤…那便是天赐的国本!有了它,我大吴粮草无忧,兵精粮足,何惧曹魏?甚至…反超蜀国亦非不可能。风险是有,但值得一赌。万一是真的呢?错失此物,我心难安。”

陆逊本来还想着再劝,“陛下!即便要试,也需秘密进行,不可公开接纳叛臣,以免…”

孙权抬手制止了他,示意他不用再多说什么了,

“不必多言。孤意已决。叛臣身份,确实不便大张旗鼓。”

他转向陈家主:

“陈氏,念你献种有功,孤准你及随行族人留居吴地。赐你钱粮安家,授你秩六百石。你带来的稻种,全部交由司农官署。立即在宫苑内划出良田,由你亲自指导,按蜀国之法播种此稻!朕倒要亲眼看看,这‘神粮’究竟是否名副其实。若成,重重有赏;若有诈…”孙权眼神一冷,“你知道后果。”

陈家主闻言,心中一块石头落地,连忙叩首谢恩:“谢陛下天恩!小人定当尽心竭力,不敢有丝毫欺瞒!”

陆逊看着这一幕,心中忧虑更甚,但深知孙权心意已决,只得沉默不语,他心中祈祷,

“但愿这不是诸葛亮的诡计吧。”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