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iquw.cc

刘禅听着郭攸之清晰流畅的汇报,尤其是那“纯利至少两千万钱以上”一句,心中再次掀起巨浪。这已远超抄没家产的震撼,这是一种持续的、源源不断的生财之道!

刘禅看向诸葛亮,只见诸葛亮嘴角噙着一丝极淡的笑意,微微颔首,显然这一切都在他的计算之中。

正当殿内气氛因这巨大的成功而显得振奋时,小黄门又一次入内:“陛下,丞相。典农中郎将向郎大人求见。”

“向卿来了?快宣!”刘禅精神一振,以为又是丰收的喜讯。

向郎匆匆进殿,带着田野的气息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他行礼后,没有多余的客套,声音带着农人的质朴和急迫:“陛下,丞相。眼下春播在即,臣此来,实为稻种忧心!”

他语气沉重,“陛下带回之神种,虽得千斤之产,然…无法留种!去岁秋收之后,若无新种,今年便是无米之炊!”

他抬起头,眼中满是焦虑,“蜀中沃野,何止万顷!此缺口…犹如天堑!陛下,新稻种,必须尽快设法!否则,今岁之丰,恐成昙花泡影!”

向郎的话语如同一盆冷水,瞬间浇在刘禅因连番捷报而有些发热的心头。他脸上的笑容凝固了,眉头紧紧锁起。刚刚充盈的国库,刚刚稳固的根基,难道要因为种子而功亏一篑?

刘禅心中暗自思忖,

“看来是时候去一趟后世找刘老师了,不知道上次跟刘老师商议的事情他进度如何了,眼下正是需要稻种的时候,后世几十万钱财能买来多少种子是个问题。”

刘禅心中打定主意后,对诸葛亮和向郎说道,

“不必忧虑,种子的办法我来想,现在只需要安抚住民心,届时我会带回来可以拯救大汉的种子。”

盐务和抄没的巨大收益带来的兴奋还未完全平息,刘禅看着案头堆积的绢帛清单,又想起了另一件重要的事。

他看向诸葛亮:“相父,如今府库充盈,盐铁初定。那楼花机与蜀锦之事,也该有进展了。蒲元和费祎,可曾回报?”

诸葛亮微微颔首:“陛下所虑甚是。蜀锦乃北伐军资之基,楼花机更是倍增其利之器。当召来一问。”

“宣蒲元、费祎觐见。”刘禅对小黄门吩咐道。

不多时,蒲元和费祎一同走进殿内。蒲元依旧是一身工匠打扮,手上似乎还沾着些许油污,眼神却精亮有神。费祎则穿着整齐的官服,神态从容。

两人行礼后,刘禅直接问道:“蒲卿,费卿。召你们来,是想问问楼花机推广与蜀锦生产之事。如今进展如何?”

蒲元上前一步,声音带着工匠特有的实在,

“回陛下,丞相。楼花机之制作,关键在几处机括咬合与齿轮配比。臣已督造匠作营,将核心部件分拆,由不同工坊依图打造。如主传动轴需用硬木车圆,两端嵌精铁轴头;提综之‘蹑’(踏板连杆机构),其力臂长短、铰接处铁销粗细,皆有定数;最要紧是飞梭通道之滑轨,需用硬木掏挖光滑,内衬薄铁皮,再用生牛皮软垫减震,方能使飞梭运行平稳迅捷,不伤经线。”

他顿了顿,继续汇报:“按此法,匠作营已制成合格楼花机八十六架。其中十八架留在成都官营织坊,其余六十八架,已按丞相吩咐,秘密运往广汉、蜀郡、犍为三处大织坊。三地织坊,已各选熟手织工百人,由臣之弟子携带样机前往,日夜督造并教导新机用法。目前,三地连同成都,日产蜀锦…较之旧式织机,已提升近两倍有余。且因飞梭更稳,断线减少,锦面更为平整紧密。”

费祎接着蒲元的话,声音平和却条理清晰:“陛下,丞相。蒲都尉专精于制器与教导。臣所司,乃安排织造与掩人耳目之策。”

他详细说明道,

“陛下带回之神机,效率惊人,若集中一地,恐招魏吴觊觎。故臣将新制楼花机,混入各织坊原有旧式织机之中。每十架织机,仅置一两架新机。操作新机之织工,皆选家世清白、口风紧实者,严令不得外传。所产之锦,亦不分新旧,统一标记为官造蜀锦,混杂出售。外人纵有细作混入,短时之内,亦难窥其奥妙,更无法窃取整机。”

费祎最后总结道:“目前,成都及三郡官坊,新机虽仅六十八架,混于数千旧机之中,毫不起眼。然因其效率奇高,所产优质蜀锦之总量,已颇为可观。库中积存之锦,数量与品质皆远超往年同期。臣以为,时机渐至,或可尝试,将此批精品蜀锦,择机高价销往魏、吴,换取更多军资粮秣。”

“虽同按旧蜀锦出品,但倾销往两国后,却分开售卖,新蜀锦价格翻上几番,还由丞相定夺。”

刘禅听着蒲元口中那些精密的“齿轮配比”、“飞梭滑轨”,虽不能听懂,却能感受到其中用心程度,心中对蒲元的好感再上一层。

而费祎的安排更是滴水不漏,将珍贵的增产能力巧妙地隐藏起来。他心中振奋无比,看向诸葛亮道,

“相父,蒲卿巧夺天工,费卿安排得当。如此看来,蜀锦增产,已成定局啊!”

诸葛亮眼中露出赞许之色,看向蒲元和费祎:“二位卿家辛苦了。蒲都尉精于匠作,化图纸为利器;费尚书长于谋划,藏锋锐于无形。新机分散隐蔽,产出混同,此策甚佳。魏吴纵有觊觎之心,亦难以下手。”

他转向刘禅,语气带着一丝期待:“陛下,蜀锦乃我蜀汉命脉之一。盐铁之利充盈府库,蜀锦之丰则可换取他国物资,支撑北伐。如今新机初成,产出渐丰,正如费尚书所言,是时候考虑,如何用这些更精美、更大量的蜀锦,去掏空魏逆和吴国的钱袋了。”

刘禅用力点头,眼中闪着光:“好!太好了!蒲卿,继续加紧督造新机,培养更多熟手!费卿,库中积存的精品蜀锦,由你全权负责!至于如何定价,如何销售,如何避开魏吴耳目,换取我们急需的物资…相父,此事还需您和费卿细细谋划!”

他大手一挥,带着帝王豪气,

“这蜀锦换来的钱粮铁器,朕全要!一个铜板,一粒米,一斤铁,都要用在刀刃上!用在我们的北伐大业上!”

蒲元和费祎齐声应道:“臣等遵旨!”

诸葛亮看着刘禅兴奋而坚定的样子,又看了看沉稳干练的蒲元和费祎,微微颔首。

盐、铁、锦,这三条经济命脉,正一步步被他们牢牢抓在手中,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力量。北伐的基石,正变得越来越厚重。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