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攸之带着禁卫军离开后,杜府死寂一片。
几天后,杜琼把自己关在书房里,谁都不见。众人都以为他是受到的打击太严重了,但此时,他手里却捏着一封没有署名的信,信纸边缘已经被汗水浸得发皱。
信上的字迹他认得,是曹魏司空陈群的风格,内容更是让他心惊肉跳——招揽他,许诺高官厚禄,还特意提到,让他带上“祥瑞良种”作为晋身之资。
同样的信,王家主和李家主也收到了,一封来自魏国,一封来自吴国。
但同样收到这封信的,还有好几人。
杜琼盯着那封信,手指关节捏得发白,心里不断的盘算着,走?离开经营了几代人的益州?去魏国或者吴国当个寄人篱下的降臣?
他心里翻江倒海,实在下不了这个决心,益州的祖坟,益州的田产,益州的人脉根基……这些都像沉重的锁链,把他死死拴在这里。
另外两个家主也偷偷来找过他,三人面面相觑,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同样的挣扎和恐惧。
留下?朝廷已经断了他们的盐利,用一成的价格强买了他们囤积的盐,让他们元气大伤,背了一身债。留下,谁知道那个诸葛亮和刘禅还会使出什么手段?郭攸之带着兵上门的情景,像噩梦一样缠着他们。
就在他们犹豫不决,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煎熬时,又一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快传遍了成都所有世家的耳朵。
原来是刘禅和诸葛亮看他们这几日下定不了决心,又帮了他们一把。
朝廷再颁圣旨:即日起,铁器之利,收归国有!民间严禁私自大规模开采铁矿、铸造铁器!所有铁坊、矿场,由朝廷统一接管!违令者,视同谋逆,严惩不贷!
“铁也收归国有了!”
杜琼听到管家慌慌张张跑进来报信时,手里的茶杯“啪嚓”一声掉在地上,摔得粉碎。
他脸上的最后一丝血色也消失了,只剩下一片死灰,一个盐,一个铁并不能让他们就此混不下去,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但是!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信号,诸葛亮已经容不下他们了。
现在处处都在针对他们,不走,难道在这里等死吗?等着诸葛亮一点点的把他们的羽翼,把他们的依仗全部都消减掉,最后连最基本的存货都看这荆州的外来人的脸色吗?
这一日,王,李两位家主脸色惨白如纸的找到他。
“杜公!听到了吗?铁!铁也没了!”他们的声音带着哭腔,
“盐完了,铁也没了!诸葛亮这是要把我们往死路上逼啊!一点活路都不给留了!”
李家主浑身发抖:“完了…全完了…盐铁都没了…我们还能做什么?等着郭攸之哪天再带兵上门,用一成或者更低的价钱,把我们家的铁坊也‘买’走?还是等着向宠的刀架在脖子上逼着我们交出手里的产业?”
杜琼沉默半晌,最后猛地抬起头,眼中最后那点犹豫被彻底烧成了灰烬,只剩下一种孤注一掷的疯狂。
他抓起桌上那封来自魏国的“密信”,狠狠攥在手心,指节因为用力而发出咯咯的声响,
“这封信想必你们也都收到了,怎么做,现在你们心里肯定也都有数了。”
“走!”杜琼从牙缝里挤出一个字,声音嘶哑却带着决绝,
“不能再等了!再等下去,就是坐以待毙!郭攸之带兵上门的滋味,我不想尝第二次了!铁令一下,下一次就该轮到我们头上!”
两人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恐惧和狠意。
“走!去魏国(吴国)!”他们二人也下定了决心。
接下来的几天,成都城内表面上风平浪静,但是暗地里却暗流汹涌。
杜府、王府、李府以及其他几家同样收到“密信”的世家,内部已经开始紧锣密鼓的进行“叛逃”大计。
他们秘密地变卖了一些难以携带的田产铺面,虽然价格被压得很低但他们却没有一丝的犹豫,并且将家中积存的金银细软、珠宝玉器,能打包的全部打包。
至于家族里那些旁支庶子、年老的族人、还有看守祖宅田产必不可少的人手,则被留了下来。美其名曰“守业”,实则就是弃子,万一将来在外面混不下去,或许还能有条退路回来。
又过了几日,一个没有月亮的深夜。
成都的城门早已关闭,城墙上只有巡逻士兵火把移动的光点。
杜琼带着几个心腹家仆,押着几辆看似装着普通杂物的马车,悄悄来到西城门附近一处偏僻的角落。他的心怦怦直跳,手心全是冷汗。
经过他这几日的打点,这里守门的队正是他们杜家早年安插的一个远房亲戚,已经被重金买通。
黑暗中,传来几声有节奏的鸟叫。这是约定的暗号。
杜琼深吸一口气,示意手下上前。城墙上放下一条绳索,一个穿着守军皮甲的汉子滑了下来。正是那个被买通的队正。
“杜公,快!绳子只能拉人,东西走旁边的暗渠,水很浅,马车推过去!”队正的声音压得很低,透着紧张,“动作快点!换防的时辰快到了!”
杜琼点点头,立刻指挥家仆。几个心腹家丁率先抓着绳索被拉上城墙。接着,杜琼在家仆的搀扶下,也艰难地爬了上去。留下的人则奋力将沉重的马车推向城墙根下一个不起眼的排水暗渠口。
同样的场景,在另外几个城门方向也在悄悄上演。王,李以及其他的几个世家大族的人,也各自带着家眷和财货,在“买通”的守军掩护下,仓皇逃离成都。
与此同时,成都北门城楼上。
刘禅和诸葛亮并肩站在垛口后面,身影隐在黑暗中。
夜风吹动他们的衣袍猎猎作响。
城下远处,隐约能看到几支小小的队伍,如同慌不择路的蚂蚁,正借着夜色的掩护,仓皇地远离城墙。
“相父,人都安排好了?”刘禅的声音很轻,听不出情绪。
诸葛亮的目光一直追随着那些移动的黑影,语气平稳:“陛下放心。沿途各关卡驿站的‘守军’,都是我们的人。他们会一路‘放行’,确保这些‘贵客’能顺顺利利、平平安安地走出大汉国境,一头扎进魏逆或者吴国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