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从海商到天子 第92章 视察

作者:想喝矿泉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8 14:50:26
最新网址:www.biquw.cc

“王老弟,这所谓的卷烟该如何吸食?怎么我从来没有在市面上见到此物?”魏志远好奇的从盒子里拿出一根,放在眼前仔细端详。

“回大人,这东西是下官近期研究出来的,

过了年以后就会投放市场试试水,至于这东西的吸食方法也很简单,这样就好....”

说着将火折子从怀里拿出来,示意魏志远将带有过滤嘴的那一端叼在嘴里,附身将其点燃。

魏志远之前就吸过烟斗,知道点火的时候往里吸一下,只见一阵青烟冒气,香烟被点燃,他长长的吸了一口,然后呼了出去,一脸享受的表情。

“这真是个好东西,口感柔而不辣,吸到嘴里还有一丝淡淡的甜意,哪怕福建的最上等的烟叶也远远赶不上。”

魏志远手里夹着卷烟,稍稍体会了一下,觉得这东西真是不错。

“王老弟的研究的这东西飘的烟气都不一样,我也试试。”

孙德柱看着正吞云吐雾的魏志远,身为老烟枪的他也有些忍不住,在王应麟的帮忙下点燃了卷烟,其余人一看两位大人都吸上了,那些吸烟的也不客气了,一时间整间卫署正堂烟气笼罩,宛若人间仙境。

本来徐旺德还有些矜持,扭着脸故意不去看这东西,但是卷烟的味道飘出来以后他的喉咙也不自觉的抽动。

许东见状递给他一根,他推辞了两下,赶紧就坡下驴,猛猛地吸了一大口,乖乖,怪不得在场这些人这个状态,这东西是比平常的烟叶有味道啊,他心里想着。

“大人喜欢就好,在座各位要是喜欢这东西,到时候给我留个地址,我给各位派人送过去,都是自家兄弟,别和我客气。”

王应麟笑眯眯的,其余人嘴上说着不好意思,哪里哪里,但没有一个人推辞。

“最近的生活怎么样,还有什么缺的东西么?”

王应麟坐在一座明显刚刚建成的青砖瓦房的客厅里,怀里抱着一个一岁多的小娃娃,对着眼前一家说道。

“让大人记挂了,最近生活挺好的,拖大人的福家里也不缺吃穿,年前大人给每户还发了五斤猪肉,两斗米,三斤油,今年这年过得比以往哪年都要好,家里也不缺什么东西,有大人发的饷银,缺啥咱就买啥。”

李二牛在一旁唯唯诺诺的,因为王应麟平常威严的摸样深入人心,他不敢多说话,说话的是李二牛的父亲。

他平常和王应麟接触不多,王应麟在对待百姓和对待士兵又是两个摸样,反而觉得王应麟平易近人面对王应麟的询问丝毫没有紧张。

李二牛的父亲是个头发花白,脸上满是皱纹的小老头,看样子五六十岁都有了,但是李二牛又那么年轻。

根据这个时代人的生育年龄来算,应该不至于那么大岁数,当然这个年代婴儿的夭折率大的吓人,说不定头几胎没养活,老来得子也是有可能的。

“那就好,你们千里迢迢随我来到观海卫,我就有责任让你们过上好日子,家里有什么困难可以让二牛来找我,要是觉得不好意思,也可以找徐数,让他转告我。”

王应麟朝怀里的娃娃做了个鬼脸,逗得小娃娃哈哈大笑。

听到王应麟说的话,李二牛的父亲眼眶立即就红了,他“扑通”一声跪了下来,头磕在地上,声音颤抖道,

“大人真是个好人,这年头像大人这样的好官真是已经找不到了,在没遇到大人之前,

我们家七口人整天忍饥挨饿,连饭都吃不饱,全家只有一件打满了补丁的破棉袄,谁出门谁穿,现在遇到大人,

不仅吃上肉,棉袄也是一人一件,还住上这么这么好的大房子,这是小老儿以往做梦都不敢想的事啊,我那小儿子还有几年就长大了,要是大人不嫌弃,让他到时候还跟着大人去当兵去。”

李二牛见状也连忙下跪,他身边的母亲妹妹也赶忙跟上,一瞬间屋子里呼啦啦跪倒一片。

虽然李二牛不好意思和王应麟搭话,但李父的话他非常同意,自从当了兵以后,吃的穿的都不用愁了。

每次回家的路上看着附近给别的士绅大户当佃农的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悲惨模样,他就想起以前在金华的日子。

要是没被招来当兵,恐怕日子还和那些百姓一样吧,不,还比不上他们。

浙西的土地比这里少的多,给那些老爷种地都要抢着,唉这世道,真是不让百姓活了。

“起来吧,这是应该的,二牛作战英勇,你也是有个好儿子。”

王应麟没有动,伸出胳膊虚扶了一下,李二牛这一家子见状站起身来。

王应麟看见时间差不多了,他今天还有别的人家要慰问走访,站起身来,将怀里的娃娃放到李二牛母亲的怀里,转身拍了拍李二牛的肩膀,

“在部队里好好干,争取给你爹娘挣个前程出来。”

李二牛激动的涨红了脸,激动得更加说不出话来,只能是对着王应麟拼命点头。

王应麟说完以后抬腿往院子走去,李二牛还陷入刚才的激动中怔在原地,李父见状连忙跟上送王应麟出门,他这才如梦初醒连忙跟上。

王应麟望着院子里搭着篱笆的小菜畦,里面已经开垦出来,但还没种上菜,菜畦的周围一群小鸡仔正啄食着地上为数不多的草籽,整个画面透露出一股叫希望的东西。

王应麟心里不知怎么心里涌起一阵轻快的感觉,他挥手告别这一家人,带着徐数往下一家走去,越走感觉脚步越轻快。

崇祯七年新年这几天,王应麟每天都奔走在各个里屯,对下属的百姓进行关怀慰问,基本将每个角落都转遍了。

不光是士兵家属,就连那些军户以及最新投靠的民户也去了,现在王应麟手底下的百姓达到了一千多户,五千多人,手底下的田刚刚够分,再多就不成了。

不过王应麟也不担心,他现在已经在观海卫这里扎下根来了,虽说军屯的田现在已经重新开垦完毕了,这里的抛荒地还有不少。

都是附近的百姓不堪忍受沉重的赋税举家逃亡以后撂荒的,至于为什么不卖地,不是不想卖而是即使你将地卖了还是要承担赋税。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