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从海商到天子 第84章 流水线

作者:想喝矿泉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3 17:59:25
最新网址:www.biquw.cc

“大人,这鸟铳的破甲能力我倒是有一定的了解,当初我在辽东的时候如果是仅仅穿着札甲或是带铁片的棉甲,

七十步左右才能破甲,如果是里面穿着锁子甲的双层或是三层甲兵,那就要放到三四十步才能破甲。”

杨继祖本来在旁边一言不发,听到王应麟询问这个问题他才开口。

“那要是鲁密铳呢?”

杨继祖摇了摇头,

“这就不知道了大人,浙军中几乎装备的都是以鸟铳、三眼铳为主,这鲁密铳我也只是出海以后才接触到,

在海上基本都不着甲,就是有甲也是以轻便的皮甲为主,根本不具有参考价值。”

“张主管,等到第一批火铳制造完成以后,每一批铳必须经过严格的试射检验,各项性能指标达到标准的火铳才能通过验收,另外要组织人进行火铳的穿甲测试,所有数据要记录在案。”

王应麟对一旁的张文彬说道

“大人放心,根据大人制定的制度规范,铳管试射必须要能够承受最大三倍装药,火门漏气直接销毁重置,

每支火铳都会刻上工匠姓名、制造批次,如果出现质量问题轻则罚俸,重则追究工匠责任,

造成后果的最重可判死刑。这些工匠怕是还不敢不把自己的命当回事,穿甲测试我也会按照大人的要求严格执行。”

王应麟突然想起还有一个办法可以提升制造火铳的效率,那就是在工坊实行流水线作业。

现代的大多数人认为福特是第一个实行流水线作业的人,这句话对也不对,应该说福特是第一个将流水线作业工业化、制度化的人。

至于最早的流水线作业可以追溯到1769年英国人韦奇伍德开办的埃特鲁利亚陶瓷工厂。

他在陶瓷厂内实行精细的劳动分工,把原来由一个人从头到尾的制陶工艺分成几十道专门的工序,分别由专人完成,现在王应麟的工坊和韦奇伍德差不多,都是规模不大,完全可以直接复刻出来。

想到就做,王应麟对几人说道,

“两位师傅,如果一名学徒想要从无到有学习打制一杆鸟铳或者鲁密铳一般需要多长时间?”

李栋梁和李栋华互相看了一眼,从双方的眼睛里都看出了不解,难不成大人要亲自学习打制一杆火铳?

李栋梁道,

“大人,一名学徒从拜师学艺到能够亲自打制火铳一般需要三至五年,前两年什么都不做,

干些搬运铁料、烧炭等基础工作,两年以后才能亲自上手,掌握卷管、接缝、钻孔等技术,稍微有一步差错整支火铳就会报废,所以不能不谨慎。”

王应麟蹲下身子,拿出捡起一根木棍在地上写写画画起来

“我这里有一个想法,你们看,一名学徒从学习到出师最少要三年,这里面的步骤我刚才也听了,

不下二三十个步骤,李师傅我问你,单独要是学习一个步骤是不是所用的时间就少得多?”

李栋梁还是不懂王应麟的意思“这个....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是只会单独一个步骤也没有什么用啊。”

王应麟接着他的话说道,

“你看,我把所有制作步骤都分开,每个步骤都安排专门的人去做,这样子每个人都只需要学习自己的那个步骤,时间长了以后,

由于每天都重复进行自己的那步,经验肯定也会比一个人操作全部步骤要足,合格率也会大大提升。”

李栋梁恍然大悟,接着又提出一个问题,

“大人,以往打制火铳出现问题直接找到责任人就可以,可是现在一杆火铳要经过这么多手,到时候出了问题找谁啊?”

王应麟道,

“你们以往打制火铳也不是一个人完成,也需要许多人辅助,只是火铳的大部分关键步骤都是师傅完成的,

所以最后刻的也是师傅的名字,现在我们将这个方法改一改,还是刻名字,但是换个方式。”

李栋梁一脸诧异“不知大人所说的是什么方式?”

周围的人虽然没有说话,但是将目光都盯在王应麟身上,显然也非常好奇。

王应麟也不卖关子,

“我将每一支火铳分成若干步骤,所有步骤需要的人手我称之为一条流水线,每条流水线我会安排一位熟悉所有步骤的大师傅担任线长,

以往的大师傅需要干活,而这位大师傅什么都不用上手,唯一的工作就是检查每一步骤的零件是否合格,若是合格才能进行下一步,

等火铳制造完成后需要刻上线长的名字,出了问题就找专人负责,这也是线长不干活白拿月饷的原因,他的责任最重。”

李栋华此时按捺不住心中的问题,对王应麟执了一礼,

“少东家,这个方法好是好,就是有一点我现在还有点疑惑。”

王应麟道,

“你说就是,今天我说的这些东西大家基本上都是第一次听说,有疑惑很正常,要是不明白也不要紧,

等过段时间我会亲自制定一本小册子,将这套制度写出来,到底是怎么个实施方法,这样你们即使今天有些人没听明白,也可以从那上边了解。”

李栋华得了首肯道,

“大人,打制火铳这东西,有些步骤很简单,但有些步骤又很繁琐,比如说安装药池和钻孔,

前者一天可以完成十几个火铳的安装,后者一天仅仅能钻一寸,这月饷该怎么算,要是月饷相同,

后者肯定不愿意,要是后者比前者拿的多,前者恐怕又会不愿意,到时候全跑去干月饷高的步骤了。”

王应麟笑了一下,

“你说的这个问题很有见地,都是打工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凭什么你多拿我少拿,但是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公平,钻孔比安装药池的拿得多是应该的。”

“大人,我还是不太明白。”

李栋华挠了挠头,他还是没有太明白,一旁的张文彬早就理解王应麟说的意思,他笑着替王应麟解释

“李师傅,你说是钻孔麻烦还是安装药池麻烦?”

“当然是钻孔麻烦,只要稍偏一分,这一根铳管就废了。”

“那教一个人安装药池所需要的时间长,还是教一个人钻孔的时间长?”

“当然是教钻孔的时间长。”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