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从海商到天子 第64章 小村

作者:想喝矿泉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6-23 18:33:34
最新网址:www.biquw.cc

“大人,过了余姚沿着官道向东北方向前进,经过眉山铺到达临山卫和三山所,距离观海卫便近了,

从三山所经鸣鹤场以后就是观海卫了,从地图上看,观海卫左千户所在卫城的城东,

距离此地大概不足百余里,加快速度明日应该就能到。”

王应麟和杨继祖正并排站着,并用手指着王应麟手中的兵部舆图,不时地在地图中标明。

这个时代的地图大多是写景法来描绘,将山川、河流、城市直接在纸上画出,并标明地名,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在比例尺和准确性上面较弱。

不过现在王应麟也没有办法,就是这么一张抽象的地图都是王应麟花了好大的功夫才从浙江都司的架阁库找到。

这张地图还是嘉靖三十二年戚继光时期为了抵御倭寇绘制的,找到的时候已经纸质发黄变脆,王应麟只能又找人誊描了一份。

看着这张地图,早已习惯现代精准比例尺地图的王应麟有点头疼,等安顿下来,早晚自己要绘制一份真正的精准比例尺地图。

此时全军正在席地而坐进行休息,张离徐数等人领着一众亲兵正簇拥着两人,手扶着刀把小心地观察着四周。

现在王应麟的亲兵队伍扩大到了五十人,不再光是原先的保镖护院。

每次战斗结束后王应麟都选拔出作战英勇的几人担任亲兵,直到组成一支五十人的亲兵队才停止。

王应麟的想法是这支亲兵队以后的任务不光保障自己的安全,同时还要担任救火队。

必须要精锐中的精锐才能担任,现在自己的部队规模太小,五十人足够了,等以后部队规模扩大以后亲兵队的规模也要扩大。

“终于到要了,这一个来月风餐露宿的日子要终于结束了,要不是人数太多搞不到那么多的船,走水路几天就能到观海卫。”

王应麟感叹道,此时他的脸上满是久历风尘的疲惫,这一个月来每天的行进路线,几千人的吃喝拉撒,大事小情都要他来处理。

虽然这一个月来带兵的能力大大提升,但也是真的累,身体倒还是其次,主要还是心理上的。

他现在有些想象不到,古代那些天才将领是怎么一出世就能够带领几万人甚至十几万人所向披靡的。

反正他是做不到,不过王应麟也没有厚此薄彼,后天经过努力而百战百胜的名将也有不少,只要不断进步他早晚有一天会达到这个层次的。

部队经过短暂修整开始继续进发,鼓手敲鼓,听到鼓声的军队立即起身,他们身上的军服大多沾满泥浆。

长枪上鲜红色的枪缨此时也已经褪了色,但他们的眼神锐利,一个多月的风餐露宿长途跋涉使他们完全蜕变。

即使穿的五花八门原先是土匪的那帮人,列起队来也是丝毫不慢,在各级军官的督促下,各部行动迅速。

部队排列整齐,后营家属经过这一个多月跋涉,也显得轻车熟路,中军打出红色大旗,前军后军认旗完毕后,开始继续前进。

王应麟下达命令,放弃三十里扎营的条例,一直走到傍晚时分才安营扎寨。

王应麟拿出地图,和杨继祖仔细比对,发现已经到了三山所,一打听才知道,这个地方叫半浦村,距离观海卫不足四十里。

宁静的小村子被这一群不速之客所打扰,整齐地脚步声碾碎了村庄的宁静,只见一面青布王字大旗从官道上缓缓靠近,不一会儿就到了村口。

“快跑啊。”

抱着陶罐的妇人跌跌撞撞往家里跑,孩童的啼哭声混着木门的吱呀声,整个村子瞬间变的空无一人。

只有几个胆子大的汉子登上了村子破败的寨墙,这是当年为了防备倭寇而建,自从倭寇不再侵袭之后,寨墙便慢慢荒废。

队伍在村外官道上戛然而止,队伍正中立起中军旗幡,举变令炮一声,吹起喇叭,各营接到号令,按照各旗队表旗位置,安营扎寨。

营地确定后,停止喇叭声,哨兵和巡逻兵确认周围高地、村落,无异常后,将手中警戒旗挥动三下卷起,示意平安无事。

一个时辰后,营地便从无到有拔地而起,营地建成后,一队士兵每人挑着两个水桶,走向村口的水井。

解下水桶时特意避开了村民晾晒的衣被,所有人打完水后,其中一个军官模样的人竟从怀中摸出半吊铜钱搁在井沿边的石槽里。

这一幕被寨墙上的村民看个真切,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扯了扯身旁父亲的衣角“爹,他们不像是海寇,怕是官军吧,还给钱了。”

少年的父亲是一位虎背熊腰的汉子,手持一柄双手长刀,一看就是用于战阵上的厮杀兵器,旁边的其余人也用眼神望着他,显然在这里他是主心骨。

“别掉以轻心,这年头官军有时候比海寇更狠,对面不来打扰是好事,这年头咱们谁都惹不起。”

李国摇了摇头,当初戚继光任宁绍参将的时候,整个宁波绍兴都是他的防区,当初因为卫所兵不堪大用。

第一仗就在龙山所吃了亏,痛定思痛之下戚继光便招募了不少金华、义乌的士兵。

在观海卫等地设武场操练新兵,尔后战事吃紧,戚继光又从福建调来一批老兵,增加抗倭力量,抗倭成功后,大批老兵就地“转业”娶妻生子,留在了当地。

李国的先祖就是当初戚继光调来的福建老兵中的一员,经过几代经营已经完全融入了当地。

李国看到对面打水和砍柴的士兵回到了营地后,随着三声号炮声响,粗糙的营门缓缓关上,整个营地仿佛化作一座孤岛。

月亮爬上高处,看到对面的军队没有任何异动,李国便让众人轮流吃饭,上寨墙警戒,借着对面篝火的火光,他看到对面营地竟有人用断枝在地上教同伴认字。

此时村里和军营内都飘起了屡屡炊烟,双方就在这诡异而又祥和的环境中相处下来。

第二天一大清早,对面的队伍便重新整队出发,李国目送那杆青布王字大旗消失在村口官道的尽头。

一些村里的娃娃还好奇的前往昨天那支部队安营扎寨的遗址上去玩耍。

此时营地只剩下一些不便带走的木头,能够证明他们来过,整个营地收拾的很干净,几千人居住了一夜,走的时候连点垃圾都找不出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