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从海商到天子 第24章 到达长崎

作者:想喝矿泉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6-07 11:16:41
最新网址:www.biquw.cc

王应麟站在船头拿着曹书瑜的西洋远镜正在向远处望去。

远镜中已经能够清晰地看到远处起伏的山峦轮廓,那是九州西北的海岸线。

经过一共十几天的航程之后,他们终于平安抵达长崎港。

在刚刚使用望远镜的时候他还有些诧异。

以前他因为网络的原因一直以为这个时代的望远镜都是倒像镜,没想到这个远镜竟然是正像的。

听曹书瑜说这是一个名叫汤若望的夷人从西方带过来的技术。

后来苏州的工匠将这项技术学去,被父亲王宗沐在机缘巧合之下遇见,花费重金买了三个,分别交给三位船长。

甲板上忙作一团,部分水手正用棕刷蘸着海水擦洗甲板,曹书瑜则指挥着其余人收起主帆。

船只渐渐逼近,长崎港的全貌展现在眼前,海湾呈半圆形,码头停泊着各式船只:

朱印船特有的红帆。

佛郎机人的卡拉维尔帆船。

还有几艘挂着奇怪旗帜的商船,曹书瑜说那是荷兰红毛夷人的。

广济号打头阵,广丰、广利排着队缓缓驶入港口。

一艘小船迎面划来。船头站着个戴乌色斗笠的武士,腰间别着一把太刀。

“是松浦家的巡查船。”

聂洪低声道

“要准备见礼了。”

王应麟点了点头,从袖中取出早已准备好的锦盒。

里面是一对龙泉窑的玉瓷酒壶,专门为了应付这种情况准备的。

他注意到武士身后站着一位身穿褐色直缀的中年人,这应该就是唐通事(翻译)了。

小船靠拢后,武士用生硬的官话喊道“下船,带朱印状!”

王应麟顺着绳梯下到小船上,海风裹着一种陌生的气息扑面而来,混合着一种鱼干和香料的味道。

他将文书和锦盒递上,武士打开锦盒,往里看了一眼面色缓和了些,将文书交给身后的通事。

“在下林三官,长崎奉行唐通事。”

中年人翻开文书,突然改用流利的宁波话。

“王公子是第一次来日本?”

“阁下也是宁波人?”

王应麟有些惊讶,立刻打蛇随棍上与其交谈起来。

交谈中得知,这位林通事是漳州人,从二十年前就来到了日本已经在日本定居生活,并且娶了日本妻子。

小船靠岸后,王应麟注意到码头是用一块块石头砌成。

数百名穿着褐色短衣的日本苦力正在搬运货物,更远处白墙黑瓦的仓库连绵不绝。

三艘船依次在码头靠岸,随着风帆落下,船锚落好,每艘船留下一半人看守货物,一半人随着王应麟上岸,几天后他们将会进行轮换。

“左边是丝割符所(生丝交易所),唐人的商馆在町屋区,去的话要先经过番所检查。”

所谓的番所是个木结构岗亭,六个佩刀武士把守着。

王应麟偷偷往检察官手里塞了一块二十两的金花银后,他交给王应麟一张凭证,众人很快就被放行。

当王应麟带着众人终于踏上去往唐人町的石板路上时。

太阳已经西斜,街道两旁是典型的日本町屋,二层木楼带着突出的格子窗。

几个穿小袖和服的女子躲在窗后偷看,见王应麟抬头,立刻拉上了纸屏风。

“那是游女屋。”

林三官早已见怪不怪。

“男人们最喜欢去的地方。”

怪不得刚才看船上这些人的表情有些不自然,他在心里吐槽。

往前拐过几个弯,眼前出现一堵白墙,上面用墨笔写着大大的“唐馆”二字。

门口站着两个带刀武士,见到王应麟出示证件才放行。院内是典型的和式建筑,木廊环绕着山水庭院。

林三官带着众人办理了入住手续,之后领着众人左拐右拐的进入一个庭院。

庭院内的西边的一排房间显然已经有人先行入住,林三官拉开东边房间其中的一道纸门说道

“你们这段时间就住在这里,这个院内的东边厢房都归你们,记住这里的规矩,宵禁之后不要出町屋区。”

林三官安排的房屋显然做不到一人一间,安排好这些之后林三官便起身告辞,王应麟使了一个眼色,聂洪会意,塞给他一个小盒子,林三官往里偷瞄一眼,满意的点点头,向王应麟道谢离开。

王应麟和曹书瑜,聂洪、杨继祖一间房,其余人各自选择自己的房间。

房间里的榻榻米散发着一股草香,除了聂洪带着几个人去了解一下周围的行市情况。

屋里的其余几人都是大老粗,好不容易安顿下来,或躺或卧的没有个正形。

王应麟站在门口好奇地看着推拉门上的纸,上面绘画着一幅日本风格的山水画。

在十七世纪住进这么一间充满异域风情的房间感觉还是挺新奇的。

夜幕降临后,唐馆送来晚餐:白米饭、味噌汤和几片粉红色的生鱼片。

王应麟盯着还在微微颤动的鱼肉,内心搏斗了半天,还是将其放到桌子下面。捧起米饭就着味噌汤开始吃了起来。

“少东家吃不惯这鱼脍么?好像在他们这叫什么刺身,这个可是好东西,入口鲜甜,回味无穷。”

曹书瑜伸出筷子夹了一块蘸了蘸酱油,一口吞下肚子。一边咀嚼一边露出一副享受的表情。

“还是算了吧,我受不了这股子腥味,你要是爱吃我的这份也给你。”

王应麟将自己那份生鱼片递了过去。

“嘿嘿,少东家这怎么好意思。”

嘴上客气着,但手上一点都没谦让,连忙接了过来。

“长崎的丝价已经涨到每担二百两了。”

聂洪边吃边将下午打探到的行市情况做汇报。

“但是听隔壁的闽商说松浦家要涨一定的“口钱”。”

正说着话,外面突然传来三味线的乐声。

通过窗户,能看到对面游女屋高高挂起的灯笼。大家立刻没有了谈论的兴致。

曹书瑜冲杨继祖挤眉弄眼,不时地两人耳语一阵发出阵阵恶俗的笑声。

就连平常斯斯文文的聂洪,此时扒米的筷子上下纷飞,显然心思早不知道去哪儿了。

王应麟看到这种情况哪里还能不知道怎么回事,上辈子他可太有经验了。

这辈子还是头一次,他也有点蠢蠢欲动,半个来月没有活动了,他也有点难受。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