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初次试射装药量一半,发射五次后未见任何问题,其后正式试射时采用全装药,打放五次冷却一刻钟,发射二十次后仅炮管发红,最后进行极限测试,两倍装药试射五次,炮管即出现发红征兆,但符合验收标准。”
张文彬走到王应麟面前,进行汇报。
王应麟道“这批炮能打多远?”
孟忠上前一步“启禀大人,三斤炮和五斤炮平射时最大射程为六百步,八百步;有效射程三百步和四百五十步,曲射时最大射程九百步,一千二百步;有效射程四百步,六百步。”
王应麟换算了一下,明代一步大约1.6米,也就是说平射时三斤炮有效射程近五百米,五斤炮平射时有效射程七百米。
王应麟把炮兵旗总叫到跟前“这几个月下来操炮能力都练的怎么样?”
炮兵旗总马和目不转睛“经过不断苦练,弟兄们这个月的考核成绩全部合格,其中一组和四组为优秀。”
“打放一下,我看看效果。”
是骡子是马都要拉出来溜溜,远处三百步的距离用白粉画了一个直径两米的圈,炮兵的考核标准是五炮中三就是合格,中四及以上就是优秀。
马和听到命令,对王应麟执了个军礼,跑到第一组炮组侧面,举起指挥旗,“三斤炮射击准备!”
所有人迅速行动,炮长将铳规从腰间的皮囊中抽出,这是专门用黄铜打造的炮兵用小型象限仪。
“仰角十二度,西南风偏一刻!”
炮长发布命令,报告风速,两名装填手立马将榆木炮楔敲进轮下,炮尾缓缓抬高,直到铳规悬垂的铅垂线卡在合适的刻痕。
“清膛!”副射手早就拿着搠仗在一旁等着,闻言立刻伸进膛内往复三次,清膛完的一瞬间,装填手将定装药包迅速倾进炮膛。
“送弹!”
装填手从一旁的弹药车上拿起一枚铁蛋迅速放入,炮长又拿出星斗板,星斗板上八道横刻分别对应百步至八百步的弹着点,他挪动板中央的游标至“三”字,炮口随之微调。
“火绳!”
浸过硝盐的火绳,被插进火门,“等等!风向变东,偏半刻。”炮长感受了一下风向大声喊道。
副射手急忙旋动位于炮耳侧面处的螺杆进行微调,王应麟看到这个时代的炮架都是固定的,一旦定好就只能用炮楔进行上下调动,左右则只能通过搬动,十分麻烦,所以根据后世的见识做了个螺杆微调器,可以进行左右调整。
“放——”
仅仅短短几秒钟,一声巨响从炮口传来,炮身猛退半尺,被钉在地上的铁链拽住,动能失效后停止不动。
远处白圈三米处蹦起大片泥土,根据炮弹落点,炮长迅速调整角度,将火炮推回原位,比刚才更快的速度进行之前的步骤。
第二炮正中靶心,紧接着第三炮、第四炮.....
五炮过后,有四发命中白圈,成绩合格,五炮发射完后,整个火炮附近一片白烟,过了一两分钟才完全消散。
周围工匠都捂着鼻子,火炮发射后的硝烟味有些刺鼻。
马和又命令五斤炮的炮组进行射击,同样是五射四中,王应麟非常满意,要是有三十门三斤炮,二十门五斤炮在五百米的距离来上四轮急速射,那场面想想都刺激。
王应麟转身对孟忠道“孟师傅,我之前和你说的铁模铸炮法现在有眉目了么?”
孟忠愁眉不展,他也为这事头疼,王应麟为这项技术开出了一千两的赏银,现在所有的铸炮工匠就没有不想解决这项技术的。
“大人,铁模铸炮法现在还有些困难,主要现在遇到的困难是铁模性刚,铸模浇筑的时候容易开裂,十模九裂,就算侥幸铸成铁模,浇灌铁水后炮膛又极易变形,还有就是铁模的冷却速度快过泥模,导致炮管应力不均,根本无法使用,一打放就容易炸膛。”
孟忠列举了一大堆这段时间遇到的问题,王应麟摸了摸下巴,这铁模铸炮法他记得还是上大学的时候老师提过的,清代人戴梓将铁模铸炮法进行改进。
后来乾隆皇帝平定大小金川,在当地铸炮上千门,就是用的这个方法,要不然想要在这么短时间铸造这么多炮,如果用泥模制造无异于异想天开。
戴梓是康熙时期著名的火器专家,距今不过几十年,也就是说当时的技术和现在根本没有代差,当时的技术可以成功现在也不见得不行。
可惜的是戴梓后期因为卷入政治斗争而被流放,自他之后,火炮的技术几乎陷入停滞状态,到了乾隆以后甚至为了维护自家统治,禁止了火炮研发。
像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比如说被称之为古代版百科全书的天工开物在明代出版,在清朝被列为禁书,一度曾经失传,直到民国时才在日本重新发现,被重新引渡回中国,这才知道原来很多西方已经有的技术早在几百年前就已经实现。
王应麟之所以将铁模铸炮法开出这么高的赏银,是因为铁模比泥模先进太多,泥模一模一用还要阴干数个月,每一门的公差都大的吓人,只能根据炮长的经验进行计算后发炮。
铁模可以一模多用,而且不用等几个月的时间,因为使用一个模具,公差相对于泥模来说也小的多,方便部队的使用,只有公差小了王应麟才能制定炮兵操典,要不然每一门炮的数据都不一样,制定出炮兵操典也是毫无用处。
他依稀记得当初老师完全讲解过铁模铸炮的原理和流程,可是这都过去十几年了,当初他也不知道自己会穿越到明代,只是当一个故事听听罢了。
根据脑中残存的一点印象,王应麟也不敢打包票,只能试探性的对孟忠说道“孟师傅,你们可以试一下用熟铁做骨架,然后在关键部位涂上特制的陶泥,然后像烤红薯一样分段加热,至于炮管粘黏问题,可以试试桐油加石墨加珍珠粉这个配方。”
“至于炮管变形问题,可以试试先冷却炮口,再套上铁箍进行加压。”
孟忠在一旁惊讶的张大了嘴巴,一脸不可置信的样子,他吃惊的问道“大人对这造炮竟然如此熟稔,那为何......”
王应麟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抚了一下他的情绪“孟师傅,这个办法我也是在书上看见的,行不行管不管用还不知道,你的任务就是验证一下这个方法可不可行。”
孟忠一脸好奇“不知大人从哪本书上看来的,能否告诉小人,能写出这些法子的人不知是哪位制炮大家。”
王应麟打了个哈哈,说这本书是他多年以前无意看见的,作者和书的名字早就给忘了,就这么给应付了过去,戴梓顺治六年才出生,现在他上哪给找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