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个物品栏上,赫然出现了方堃最喜欢的荷花牌香烟。
钻石荷花,三十一包。
突出特点就是香气醇厚,烟气圆润细腻,口感甜爽舒适。
这玩意儿虽然是香烟,可相比较前面的大米面粉和猪肉,总归拿出来好解释些,而且是男人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
方堃没有烟瘾,每次戒都能成功戒掉。
前世后面因为年纪大老咳嗽的缘故,听医生建议越抽越少。
放空间里,想抽了散装拿出来冒一根,回头买包烟打打掩护。
他爹那个丰收牌香烟方堃悄摸摸抽过一根,又辣又呛。
事后老同志发现烟少了一根,方堃直接把锅甩到了方海身上,给那厮委屈坏了。
方堃突然觉得这哑巴系统挺人性化的,自己愁什么,它就来什么。
可惜心里默念几声,狗东西毫无反应。
值得注意的是,第四个物品栏后,第五个物品栏悄然出现,上面打了个大大的问号,再次升级需要两百块钱。
好消息,看样子这玩意儿能一直升级,一直出现新物品,就是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出现非食物的物品。
坏消息,如果每一次升级的钱数都会增加,而自己每一次呼吸仍就是0.001元,那越往后所需要的钱数肯定会越来越恐怖。
上次买酱油粉条剩下的钱,母亲梁英侠没有要回去,方堃试验过,现实中的钱也可以充值进去用来升级。
那现在,乃至今后摆在他面前需要思考的问题就有两个。
一是赚钱,必须得有一个生意,能让自己靠呼吸赚来的钱合理出现在现实生活中,而且越往后升级,需要的钱数肯定不是靠呼吸就能来满足的。
方堃已经隐隐有所猜想,越往后升级,肯定不可能永远都是食物一类的。
二是得想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把物品栏上的大米面粉,合理的拿出来,用于全家改善生活。
前者是长期需要规划的目标,而后者是他接下来需要思考解决的问题。
这段时间,不管是务农的当间,还是回家出神,方堃总在思考接下来该怎么生活。
靠呼吸赚钱已经足够逆天,这一辈子哪怕他毛也不干,躺着小日子也能过的很滋润。
可既然已经重生了,改开的春风即将吹起,自己为什么不轰轰烈烈的折腾一把?
方堃想要改变大姐二哥,小妹他们原有的命运轨迹,他还要改变自己原有的命运轨迹。
自己现在才十八岁,体会过年暮的他,比任何人都享受年轻的感觉。
晋省师范大学很好,可他心里隐隐有了更大的野望,他突然想去更远的地方看看。
京城,沪上,鹏城,广州,香江,甚至是太平洋彼岸...总不能重活一辈子,还守着自家门前这巴掌大点的地方转悠吧。
十月二十一日,忙忙碌碌的秋收结束,方堃以为可以轻松一阵子,可他忘了除了农田基建,还有水利维护。
他们村四面环山不见水,可不代表公社下属的十五个村周围都没河道,而且修桥补路、清理沟渠、平整土地都需要抽调青壮年劳动力。
方堃仰天长叹,这日子没个消停的时候。
果然读书考大学才是吃上商品粮,做办公室,告别苦力活最好的方式。
与此同时,在十二号批准恢复高考的文件后,二十一号当天,媒体正式向外界公布恢复高考的通知。
消息传到他们这小山捞捞的时候,已经是隔天早晨,方汉民火急火燎的回家。
目光灼灼的盯着自家三儿子:“国家恢复高考了,远山,远明都打算报名试试,你怎么想的。”
方远山方远明,小爸家的俩儿子,方堃不记得上辈子有这幅场景,或者发生过,他已经忘了。
“爹,你也想让我去试试?”
“远山远明初中毕业都能参加,你是咱们老方家少有的高中学历,不蒸馒头争口气,为什么不去试试。”
方汉民不等儿子开口,继续道:“原先还想让你去公社谋个差事,远山参军,远明去县里的供销社采购部,你高中学历可以去公社宣传部试试,实在不行农机站也是个好工作,可谁曾想突然恢复高考了,如果真给老子争气,考上城里的大学,就是咱们老方家走出去的第一个大学生!”
在方汉民眼里,弟弟家里的远山远明兄弟俩,是远不及自己二儿子有头脑的,当然得争一争。
仅是为了一个好听点的名声么?当然不是!
考上大学,一准能把户口迁进城里去,从此吃上商品粮,毕业后国家分配工作,消消停停的坐办公室。
以后那是拿笔杆子的,而不是成天挥舞锄头。
而且一人得道,全家沾光,甚至在他们这个小县城里,子孙几辈都能受到影响。
以前是没得选,可如果机会真的出现在眼前了,方汉民不会迂腐到阻止儿子尝试一把。
方堃没有过多犹豫,不过还是顿了顿才道:“爸,高考已经停了十年了,现在刚恢复,出题怎么出的,难度怎么样,里面有个什么章程,咱们全都不知道,我的想法是,考是肯定要考的,可今年太赶,咱们不急着吃这口夹生的热乎饭,我抽空去县城许老师家里,看看能不能借些学习资料回来,做足准备明年再参加高考。”
方汉民认真的盯着自家老三,他惊诧于儿子说的这么思路清晰,像是早就考虑好的一般,咂么了咂么,许久才道:
“你心里有主见就行,大海也跟着试试...”
方海一脸的不情愿,方汉民唯独没有让大姐方红一起试试,而是已经在找合适的亲家了。
方堃觉着回头可以喊上大姐一起,反正这几届高考,连父子齐上阵的都有,万一真有学习天赋呢。
恢复高考的风一夜之间吹遍大江南北,下乡的知青肯定是最激动的,可惜的是他们这地界没有知青过来,也只有隔壁临市的农场有京城下放的知识青年。
对于方堃这样的本地年轻人来说,不是为了回城找出路,而是为了进城改命运。
其实按他的想法,七七七八七九这三届高考,自己都不需要太着急,他现在还有很多事需要规划实现。
家里现在住的还是黄土屋,屋顶铺着杂草,雨一大准漏,自己穿的衣服是二哥传下来的,小妹方怡的衣服是大姐方红小时候的。
鞋冬天永远冻脚,所有衣物真就应了那句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身上穿的每一件衣服,膝盖,胳膊肘,肩膀处,就没有不打补丁的,他不能就这么火急火燎的高考进城,方堃想先把家里安排好。
再差,也得想办法把砖瓦房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