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在盛唐 第66章 联姻柳载借壳上市

作者:戈云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6-27 12:08:58
最新网址:www.biquw.cc

“柴薪不仅关系到百姓冬日取暖、还涉及盐场重建,的确不容有失。”

如今的建筑技术有限、冬日里哪怕宫殿都难免寒风四溢,皆需要挂上厚实的毛毯遮蔽严寒。

由此还诞生了名为美人屏的奢靡产物:权贵人家冬日用一排妙龄美人作为屏风、不着寸缕站在风口,寒风割过美人躯体、升温的同时带来满屋胭脂香气。

如此行为虽然令人不齿,却也生动反应了当今时代冬季取暖手段匮乏的现实。

至于盐场方面,那曹家村的曹五曾向李笃介绍过制盐工艺、柴薪同样不可或缺:石灰水用作沉淀卤中杂质、陶盘烘烤去除盐中水分。

“缺一捆薪柴、寒冬腊月就要多冻毙一人,少一座石灰窑、明年的盐产就会缩减一分。”

偏偏城市所在、人口聚集使得薪柴消耗倍增,而交通方式局限了普通百姓的通达距离。

于是每到暮秋初冬、城市左近的树林植被常被一扫而空,却仍不能满足居民烧炭需求,植被年复一年的破坏又使来年取材更加艰难,安邑盐场的用火需求更是加剧了这个死循环。

如何才能做到面面俱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李笃眺望山河、展颜一笑,这晋地在后世闻名天下的特产可不是盐巴、而是煤炭啊!

安邑城中、柳氏大宅。

柳载柳夷旷在县令高集到任之后、就极有分寸的从县廨行政系统中抽身而出,现在以类似于幕僚的身份伴随在李笃左右。

今日李子陪同高县令出城巡视,临行之前便要求柳载统计县域之内石碳矿场的分布和产出,柳载自然第一时间联想到了冬季的柴薪问题、明白李子是将主意打到了石碳之上。

这件事在柳载看来、李子多少有些想当然了,石碳能燃世人数百年前便已知晓,为何没有取代柴薪自有道理。

譬如交通距离的问题,石碳往往存在于山中,运输的成本使其在离开产地之后价格居高不下、寻常百姓很难负担。

譬如石碳燃烧时会产生浓烈臭味,那味道不仅让人难以忍受、密闭空间还会至人死命。

譬如以石碳之火灼烧打造出的铁器极脆、远不如柴薪木炭为火源时耐用。

这些都是制约石碳在数百年间始终无法取代薪柴、走进寻常百姓家的重要原因。

不过柳载仍然干脆地接下了任务、准备认认真真的去完成任务。

为人幕僚不宜太过于自作聪明,上次开口劝阻李子诛杀薛二、柳载柳一直在后悔自己多嘴,更何况如今两家之间还不知道有没有生出芥蒂。

自家的妻啊、柳载恨的牙痒!

出发去统计石碳之前,柳载兜兜转转再次回到了家,仍是柳氏大宅之中属于柳载小家的一方小天地。

此处宁静依旧,柳载的妻在教导年岁稍大的一双子女读书、柳载的妾仍然在做着家务。

妻妾子女皆端庄的迎接柳载归来,柳载开心的笑了,打开手提的袋子、取出好几种罕见的糕点和干果一一摆放在桌上炫耀,有碧玉酥山、有岭南荔枝或芒果制成的果脯。

大小孩子们高兴坏了,忙不迭地便要上前争抢,却被柳载的妻拦住。

柳载的妻不无担忧问:“夫君是从哪里得来的?是否妥当?”

柳载扬了扬眉,捏捏儿女的脸颊笑言:“以后若想吃、天天都有!”

将儿女们交由妾带着享用糕点,柳载脱下沾满风霜的外袍、唤妻至里间卧房,有关儿女婚事必须要和妻商量之后才能做出决定。

只是柳载没有想到、自己刚说了个开头妻便嘤嘤地哭了起来:“你一拿出那糕点、我便知道会是这样!”

“你这又是为何?”

柳载的妻用手帕擦拭着泪,话音之中尽是委屈不甘:“宁大王的家门不必说,那李十一郎庶出也无妨,甚至、甚至你说那娘子乃是李十一郎的侍妾,吾想过之后也就忍了。”

“但养子是何等处境你会不知道?大姐儿绝对不能再过这种日子!”

“吾就明说了,你要卖女求荣吾不拦你,你自把二姐儿嫁去,吾亲生的儿女你休想动一分一毫!”

说罢,柳载的妻起身至外屋,一掌拍掉自己儿女手中点心、撒着泪将他们强拉出去。

悠悠一声叹息,柳载揽住惊慌无措妾的腰间,看着怀抱中尚咿咿呀呀吐着泡泡的小女儿。

时也命也,人生一世甚么嫡庶亲疏哪里靠得住,能永为倚仗的只有自己攥在手心的本事造化,本想用嫡女来结善缘、看来只能落在这女儿的头上。

柳载既然决定,妾室对自己所出二娘的婚姻大事便没有了抗争能力,这一桩亲事在柳家这边就算是确定了。

只是庶女出身、不知道李笃满意与否,柳载寻了个机会小心翼翼试探李笃心意。

李笃立刻想起了初到柳氏大宅时还曾做鬼脸哄过的那个襁褓之中的女婴,只道:“人间缘分果真是妙不可言,就是她了!”

至于什么嫡庶尊卑,李笃全然不在意笑道:“我的兄长汝阳大王曾说,我李氏皇族天下至尊,无论什么人家的女儿、入我家门便是天潢贵胄!”

这番话显然是暗示其不把天下世族放在眼中,也让柳载悄悄地重新审视了李子许久,甚至于回到家中怀抱女儿时、还在揣测这可爱的小小人儿此生命数是吉是凶。

但将来如何、都影响不到如今双方婚约的继续推进,本朝婚姻制度化,依照《开元礼》及《唐律疏议》有关规定,男女婚姻大致需要遵循六礼构架,分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等步骤。

但如今柳家女儿尚在襁褓、李笃和蓁末更是连生娃还是过继都没有掰扯清楚,这所谓的礼仪自然无从谈起。

因此双方只是私下订立了类似于指腹为婚的婚书,不过这婚书乃是被律法承认的定婚依据,悔婚需遭法律制裁。

如此一来,襁褓之中的柳家二女便可算是李家的人了,按照本朝倾家营嫁之风、可以拥有妆奁成为小富婆啦。

这也正是李笃谋划的借壳上市:先以柳载名义接管柳家盐产业、再将其作为柳家二女的嫁妆转入自家名下。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