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在盛唐 第65章 高明府履新上任

作者:戈云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6-27 12:08:58
最新网址:www.biquw.cc

又过几天、明悟依旧没有踪影,安邑城的戒严却已经无法再持续下去,这个以盐业为支柱的商业城市不能依靠自身完成产业循环,迫切需要商贾补充粮食等生活必需品。

于是在高集履职当日、安邑县城结束了管制,城门恢复出入、市场再度营业,如此德政使得高县令收获了满城爱戴。

“唉…”心心念念想要去汶上悠游一生的高集轻叹一声、接受了自己仕途顺遂的现实,今日便出城同李笃一同圈划人口。

解池那么大、盐卤近乎取之不竭,人口才是最紧缺的资源。

在上师明悟夺城失败、无影无踪之后,那些被蛊惑的盐奴就像爆出的金币、引来各方哄抢。

这其中以官府和猗氏张家最为直接,安邑县出动由李大当家队伍改编而来的地方团练、张家依靠州团结兵旧部,双方动用军队争抢势力范围、将大批人口收入囊中,让其他家族无所适从。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如此做法导致安邑以北、涑水以南区域内的盐奴们处境愈发悲惨,一路行来高集频频动容。

李笃却道这不过是将从前高墙内的场景挪到了阳光之下:“如此一来世人无法掩耳盗铃罢了。”

奴隶嘛,是牛是马、唯独不是人,安邑县这便好歹在搭建粥棚,据说涑水左近的盐奴如今在用草叶汤充饥。

这倒真不是张氏多么狠毒、安邑宅心仁厚,而是本朝的救灾赈济制度有些问题:依照律令地方官府开仓赈济灾民、需要上报户部批准,一来一回得多少天?妥妥要了灾民性命。

而安邑这边的粥棚都挂名在柳载名下,柳氏主支反正回不来、方便了李笃伙同柳载大肆挥霍柳家财产。

谈及此事李笃就乐不可支,早先奔去猗氏避祸的各家族如今皆被张家借故扣住:

“我还特意让曹七带人封锁道路,没想到张家与我不谋而合,说什么道路不靖无法通行、根本不放行。”

高集摇头不止:“张延赏此举利令智昏,官府尚不敢如此决绝,张家后起之秀、焉能自绝于人。”

李笃点头称是,这两日已经有几个中小家族派人潜入安邑、表示愿意配合官府对付张氏,一鲸落万物生、张氏不知不觉间成为旁人眼中鲸落。

“不过各家关系复杂底蕴深厚、此举必然不能长久,柳夷旷此番出力不小、高明府要将那别籍异财的手续抓紧办妥。”

柳载何止是出力不小,早先李笃进城二话不说先擒了薛嵩、又用一帮盐户横行街市作威作福,在安邑本地百姓眼中是何等的倒反天罡?

也就是国朝强盛、积威震慑宵小,没有闹出大的乱子,但阳奉阴违绝对少不了、否则西城门怎会被明悟轻易赚去?

直到柳载出面,莫看城中许多人物皆鄙夷柳载为荆奴、但这本身就代表柳载能说得上话,柳夷旷唾面自干、方才梳理顺畅了安邑城的六曹和耆老,使行政体系恢复了正常运转。

从这个方面讲、高集都是坐享其成,于是豪不吝啬盛言夸赞:“管中窥豹、柳夷旷诚乃治事之大才,如锥处囊中、早晚脱颖而出。”

“且他本就出自柳氏东眷襄阳房,数百年间分籍早已成为定制,此事不难。”说到此处、高集倒是哈哈一笑:

“倒是听说那柳家娘子、将来是李郎儿媳,我在立籍时要加倍小心!”

谁曾想听到这话、李笃瞬间垮下了脸,这件事情呀出了大麻烦:蓁末和柳载的妻都不太愿意!

只有自家长兄最大气,汝阳大王回信道:只要不是王妃嫡出子嗣,十一郎看上哪个随便挑!

蓁末在回信之中先委委屈屈地提出一点担忧:按照年龄来算、李笃大婚近在一两年内,此时以自己的身份过继子嗣是否合适?将来大妇进门当家、心存芥蒂又该如何?

其二又隐隐晦晦地表达自己的愿望:若是夫郎当真觉得联姻势在必行,那孩子能不能先尝试自己生?河东柳氏毕竟是名门世族、机会不如留给亲生儿子。

话里话外都是试探、都是以退为进,这哪里还是那个倚靠窗棂享受夫郎唇舌飞舞的自家娘子,李笃立刻意识到自己不在家的日子里、秋娘不知道向蓁末灌输了多少高门内宅争斗的故事!

李笃回了一封措辞严厉的书信、解释了需要过继孩儿的原因:

这个时代普遍在过于年幼时繁衍子嗣、使得女子难产几率惊人,蓁末的年龄对于生育而言太小了些,往日欢愉时前七后八每个月都算的小心翼翼,如今哪能冒险?

书信送出、李笃尚在感慨异地恋果真是要不得,柳载那边又扭扭捏捏传来一个让李笃暴怒无比的消息:

柳载的妻对于自家同宁王府结亲自无不可,但却不满于对方孩子的母亲只是一个侍女出身的妾室。

这不是柳载妻独有的毛病、世家大族看不起皇室的比比皆是,这些高门贵种一个个都是贱胚、拎不清自己几斤几两,破落至此还在做着世族独尊的美梦!

彼时柳载看到李笃脸色便知道大事不好、连忙保证会妥当的解决自家问题,不过李笃愤怒的根本原因在于,这件事反而佐证了蓁末前一封书信中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

“不提这些烦心事了。”将家中琐事抛至九霄云外,李笃将注意力专注于解决当前问题:

“天气渐寒,需要抓紧时间重建盐场,我与明府分工合作、争取在入冬之前完成个大概轮廓。”

高集本就是刑法官出身、自然不惧怕做事,手中捧一卷纸轴、已经将沿途见到的地形地势、路线水源、盐奴分布等记录的清清楚楚。

等到返回县廨之后稍作规划,就可以确定何处适合聚居、何处建设工场,至于盐奴迁徙过程中的补给更是不成问题。

“但是物资短缺、尤其是柴薪匮乏,我实在无能为力。”

一场盐场动乱、将安邑库仓积蓄一扫而空,偏偏时光飞逝、十月在不知不觉间已经过去,冬日来临对此时的官府和百姓都是不小的考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