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在盛唐 第52章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作者:戈云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6-20 12:01:29
最新网址:www.biquw.cc

李笃一行离开长安之后、沿两京大道向东,过华州之后、本该北上同州经蒲津铁桥渡过黄河,不过前一天还通行无忧、这一日驿馆便宣读告示:

“蒲津铁桥因秋汛缘故封闭,凡行人商旅需绕行北方龙门渡、潼关风陵渡或者陕州大阳津。”

驿馆之中一片哗然,当今年代长途跋涉者多是惯客、多少都懂一些天时地理,且不说秋汛多在八九月间、如今都进入十月了,仅说近半个月河套以东大河沿岸一场大雨未下、哪来的汛?

百姓逆旅多数无可奈何、抱怨过后也只能绕行远路,李笃担忧新近镇守蒲津的辛云京是否遇到了什么意外,于是便在本地驿馆多停留两日、派亲随前去打探。

亲随带回的消息让人意外无比:“禀郎君,蒲津铁桥安然无恙,乃是蒲州境内盐户骚乱、当地团结兵封锁了入境道路。”

“辛将军言,若是郎君执意从铁桥过河、辛将军可以派兵护送,蒲州团结兵如土鸡瓦狗,正好让他们见识见识郎君与辛将军的威风。”

李笃听罢讶然失笑,左骁卫大将军的儿子出京之后显然愈发耀武扬威。

稍稍思考,李笃便让御史台随员携带监察御史清道官牌等仪仗大张旗鼓北上同州、过铁桥进入蒲州,而自己则只带奚屠通东进潼关、乘船过河。

长安中枢对蒲州虎视眈眈、李笃理所当然的怀疑所谓盐户骚乱只是蒲州当地世族阻碍中央执法的托词。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不仅能像影视剧中历史名人一样探查民情、还能摆脱御史台同僚,一路同行那些人实在是太过于聒噪、如同乌鸦一样让人讨厌。

分道而行、快马加鞭,仅一日后李笃便抵达潼关,遥望北岸,明月在天、清风吹叶。

《水经注》记载,大河北岸有险峻孤峰与南岸潼关隔河相望,名曰风陵,旁边渡口称风陵渡。

李笃曾与蓁末讲起过前朝宋国时,峨嵋派女侠郭襄与大侠杨过在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误终身的故事。

不过彼时蓁末引经据典辩驳刘裕北伐时尚未开国、元嘉北伐宋军未至关中、甚至北魏鲜卑制度下不会有什么汉人大侠。

学业上佳者就是这样无趣得很。

南岸临河水城,其中现在乱糟糟的。

无数关中前往河东、甚至河北走河东道路的商旅行人皆拥挤在这里,商队又多有大队车马,渡口船只不堪重负、秩序已然瘫痪了。

四处皆是因人多拥挤延伸出的治安问题,譬如为了争抢次序的打架斗殴、腌臜无比的随处便溺。

如此情景,李笃就是想在潼关左近住宿一晚怕是都难,于是连忙行动,好不容易找到渡口差役、花费了不菲钱财,终于插队登上最先一艘渡船。

大河渡船体型颇大,非寻常篷船渔船可比,甲板以下有两层结构,下层安置牲畜车马、上层载人。

不过此时此刻也顾不得人畜有别,凡是空间尽皆塞进人货,直到船工船子言吃水已到极限,方才停止上人、离岸启航。

作为多付钱的贵客,李笃拥更多自由的空间,索性离开了逼仄的船舱、兀自登上了渡船最上层甲板。

放眼眺望大河之上的落日风景,只见此时那夕阳已经落到了远方山尖处、晚霞如炽热的火焰一般红彤彤的,大河经过阳光一整日的照射泛起了薄薄的白雾。

薄雾之中,渡船忽然吱扭扭的转动起方向,甲板上李笃一行人抬眼望去,原来是大河上游拐来了一条更大的楼船,看形制像是条大踗高船,船上甲班起高楼、大约三层,是如今大江大河之上颇大的一种船型。

渡船横渡,此时应当避让航道,船工一边挂起提示防撞的旗帜灯笼,一边指挥着船子们减速转向。

“这船怕是生手,天色已晚竟不停航、是打算夜行水路通过陕州吗?”

眼看着那大踗高船仍径直驶来,毫无向两岸码头靠泊的迹象,李笃身旁操弄风帆的船子不由摇头。

顺流而下固然畅快、但陕州三门砥柱河段是出了名的险峻湍急所在,白日里行船尚需本地船工随船引水小心通过,哪有夜间通过的道理。

李笃亦是斜倚着船舷栏杆看着那越来越近的大船,心中好奇、只是不好一起讨论罢了。

“嘿——”眼看那大踗高船靠近,船家一边稳住渡船,一边摇曳灯笼放声喊起对方,船只相距过近了,船家想来也是想提示一番。

只是船家话音未落,大河之上平白无故传来“咚”的一声鼓响,其声沉闷浑厚,哪怕有滚滚波涛声响遮蔽,仍然将人吓了一跳。

鼓声落下、回音犹在,已有人肆意谩骂起来,李笃好奇站起身,四顾望去想要寻找那鼓声来源,却刹那间一道身影从侧面扑来,硬生生撞到李笃身上,将李笃重重砸到甲板之上,鼻血都被撞出来了!

“奚屠通!你这是干什么?”

强忍着剧烈酸痛、李笃伸手抹去脸上混杂着鼻涕的眼泪,抓住奚屠通衣襟正要怒骂,大河之上不可思议一幕忽然落入李笃眼中。

那大踗高船之上涌现出许多持弓箭家兵,居高临下正在向河中放箭,探身一望、原来是在射击一条不知何时出现的小舢板。

而舢板灵活万分、躲至了渡船身后,大踗高船之上弓箭手放箭不停,不少白羽长箭就此钉在渡船甲板之上。

如此一来、甲板上船工船子落荒而逃,风帆与船舵无人操控之后,渡船不可避免失去速度、随波逐流,而今日的渡船严重超载无疑,失控之后重心不稳、左右摇摆,随时都有翻覆风险。

才见识过浐水之上漕运纲船倾覆的李笃可不愿意亲身体验一遍沉船经历,连忙一边唤船工船子出来操船,一边向大踗高船高呼,表明渡船满载人货,要求对方停止放箭、使渡船能够重新恢复稳定。

不想李笃这边话音落下,高船之上传来一阵大笑,笑声的主人出现在船舷刹那让李笃心神一沉:

那男子与长安的薛郎君十分之中至少有八分相似,皆是身高体长、面白如霜,唇如血、眼如狼。

而这男子为人与薛郎君也一般无二,红唇白齿张合不停:“撞开渡船、将舢板上那逃奴射杀干净!”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