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大臣眼中尽是国家大政,李笃却只能躺在新宅阁楼之上发呆,思考如何平抑长安盐价。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哪怕后世新朝定鼎之初打赢东南沿海米棉大战、也依靠了全国各地鼎力支持,可本朝的盐业制度就决定了李笃手中一无所有。
李笃原本指望西市署协助,西市署管辖有常平仓、乃是长安城内除太仓之外的第二大官仓,其中必然有不少物资囤积。
只是西市令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李笃的请求,言西市署是京兆府的下属衙门、不听户部指令,将皮球踢给了京兆府。
京兆府衙之中今日坐班的少尹田宾庭在先前千秋节案时与李笃见过几面、倒是没有再推卸责任,放下手中公务与到访的李笃深谈一番:
“李郎既然代表户部而来,在下便以官职相称。”
“李员外可知道长安人口几何,日均食盐消耗多少、其中细盐粗盐比例又是怎样?”
“李员外可清楚常平仓储盐数量、能够发售几日时间?”
“李员外再说说,若是常平仓出货之后被盐商尽数收购、未到百姓手中,官府又该如何?”
这些问题问的李笃哑口无言,常平仓在、官府手中至少还有一把刀,常平仓若是空了、市场才是彻底失去了压舱石。
甚至田少尹进一步反驳了李笃关于通过借贷抵押等办法做多或做空市场的想法:本朝盐商尽被世家大族掌握,针插不进水泼不透,根本不会轻易和外人交易。
这件事可以说李笃高看了自己、小觑了本朝官员的专业素养。
直到田少尹在最后说出了和王侍郎相同的话:“听闻陛下御赐李郎仪刀一柄、真是羡煞朝中臣僚。”
李笃便能确定了、高层早已经拿定了平抑盐价的办法:杀盐商抄家。
但正如田少尹所说,盐商实际上皆是世家大族,想动盐商、必须要证据真实充足,而最近时间能够被官府拿捏的案子自然就是漕运纲船倾覆案。
于是这平抑盐价的经济行为、又变幻成了以侦破纲船倾覆案为契机对付河东大族,如此一来这案子满朝上下根本无人愿意沾手、才默契地甩给了千秋节案中比较跳脱的李笃。
好吧…明天去漕运码头纲船倾覆现场。
理清思路之后,李笃爬下阁楼、悄悄钻进卧房,蓁末听闻李笃在太仓曾要勇闯火场之后恼怒不已、拱在床榻里边一动不动,看来今晚只能闻着美人香气独自寂寞。
不过小夫妻间哪有隔夜的气,熟眠之时分明还泾渭分明,次日一早醒来、竟又粘在了一起,确定李笃彼时只是装模作样之后、蓁末也就将此事揭过,许多事迫不得已、任谁也无能为力。
迎着李笃充满怨念的眼神、蓁末缩缩头说起来一桩趣事:夫郎可还记得那个叫作春草的丫鬟?昨日见她鬼鬼祟祟、藏进了坊中西南隅某座宅中。
嘿,杨谦昨日在李笃眼前被捉走、这丫鬟大概是逃脱成功,只是一朝沦为逃奴、将来恐怕举步维艰。
言及此处、李笃弹弹蓁末鼻尖:谁家娘子像你这般欺凌夫君、今晚看我如何叫你做人。
辞别娇妻、李笃便马不停蹄赶到禁苑昭远门外漕运码头,之所以如此赶时间,是因为在处理沉船的方法上、疏浚河道和侦办案件大有不同。
倾覆纲船堵塞航道、工部和都水监已经议定了清理沉船的施工方案:
大致类似于疏浚渭水淤泥,桨帆船尾拖曳钩耙、在河床反复犁过,沉船在被撕扯过程中必然支离破碎、残骸便能消散于流水中。
可李笃如今要求将沉船整个打捞出来,因为那些纲船是本案的第一物证。
整体打捞沉船?开玩笑!
都水监当先撂了挑子,今日凑巧来到码头视察现场情况的工部侍郎张旭也不由大乐、将这户部的员外郎看作笑话:“这小子、比我还疯!”
其实以如今的技术,打捞沉船不是做不到,但耗工耗时巨大、开支良多,没有哪个部司衙门愿意付出这等苦力。
而且仓部司循吏向李笃点明了更深层次的弯弯绕:工部与户部私下一直不对付,其中的缘由不可说,总之这办法是行不通。
唉,难怪后世帝王各个痛心疾首言党争害人。
不过循吏的话给了李笃新的启发:如今长安拥有河道施工能力和资质的衙门并不仅仅只有工部和都水监两家。
首先、码头所在地的地方衙门、即万年县毋庸置疑可以在此征调民夫、提供物料。
其二、千秋节案时鸿胪卿冯绍烈的弟弟冯绍正恰好是少府少监。
彼时新罗国遣唐使团操控舞马企图袭击御驾、多亏李笃设法提醒阻止,事后追责、冯绍烈仅仅外放刺史便渡过难关,李笃自此便与冯家搭上了线。
而少府掌管百工技巧,自然可以提供打捞沉船的技术支持。
都是熟人、这可太好了,李笃马不停蹄先去寻找万年县尉高集、又去少府监拜见少府少监。
不同衙门之间的沟通最是繁琐耗时,当李笃与冯绍正敲定了工程细节、离开少府监时,这一日就这么飞快的过去了。
打发跟随一整日的循吏散衙,李笃一人悄悄来到金吾卫杖院、寻到辛云京。
“辛将军志得意满、让人好生羡慕。”
若说李笃新近认识的官僚之中、辛云京毫无疑问最是幸运,千秋节案后一跃升为正六品上诸卫郎将、比较李笃仍高两阶,昨日辛苦扑灭太仓大火、竟又得到了勋官赏赐,反倒是李笃一无所获。
左骁卫大将军的儿子、真是让人不服不行,这才是镀金的榜样,李笃纯粹是在受苦受难。
李笃目的也非常简单:又是借兵。
也不知道是皇帝留有密旨还是怎么回事,李笃觉得自己手中这把御赐仪刀只有在金吾卫才好使。
辛云京痛快的答应了李笃的要求,但也疑惑不解:“十一郎打捞沉船为何要用到金吾卫兵卒?他们可都是精锐甲士、万万不能去拉纤摇橹。”
李笃取出一份自京兆府少尹田宾庭处拿到的文牍:盐税纲船倾覆当日、长安周边的确有雨,却不是在秦岭山中、而是在西北方向!
如此看来,那日河中浮木必是人为,我若是大张旗鼓打捞沉船,你说他们又会如何?
“有劳辛大派骑兵在浐水上游分段埋伏,若有人投放浮木、当即羁拿抓捕。”
原来是引蛇出洞?万一贼人无动于衷、又该如何?
李笃扬扬眉梢:“我问过少府工匠了,沉船时日尚短,泥沙覆盖不多,结构强度仍在,若是无人阻碍、我就真的把沉船打捞出来,看看那船上到底有什么奥秘!”
“我就不信,倾覆五艘纲船、仅仅是为了让长安人吃不上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