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昭武 第77章 杭州行,殿下

作者:君子以懿文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3 12:32:30
最新网址:www.biquw.cc

得到了昆山义军顾炎武的承诺,身负江阴三十万百姓期望的程壁总算是稍微松了口气。

一两日的焦急等待后,顾炎武等到回信。

信中除了同意他领兵前往江阴助战外,还让昆山县将程壁送往杭州,让其将江阴详情亲自告知世子。

得知世子殿下要见自己,程壁紧张之余有些兴奋。

民间有传言世子朱由梓才华天授,能文能武,监国潞王口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实则出自于世子之口。

与老辈文人坚守儒家经学不同,他们这辈读书人思想相较开明。

哪怕是以东林后进自称,宣称要继承东林党之志的张溥、张采、顾炎武、陈子龙、夏允彝等复社、几社诸君子,也以主张改良著称。

更别说现在更加年轻的夏完淳、徐枋、徐尔榖的求社等后继文学团体,更是主张要伸民族节气,革除旧弊,推行改革。

而朱由梓重视新学,蓄意革新的态度,加之其和他们这些年轻人相近的年纪,没有一处不恰好撞在了这些年轻读书人的痛点上。

因此很多年轻士子都其视为大明中兴雄壮之主,恨不得立即投身其中,跟随世子复兴大明。

拿着苏松经理陈子龙的书信,程壁拜别了朱集璜等昆山同道,踏上了前往杭州的道路。

由于此时苏州、嘉兴两地正值战乱,清军仍在明军的重重包围中,乡野之间多有溃兵、流兵、贼盗出入。

所以为了安全抵达杭州,程壁决定取道嘉定,从上海县沿着黄浦江过华亭,抵达嘉兴,再由嘉兴府海盐县乘船抵达杭州。

路过嘉定县时,程壁顺路拜会了当地义军首领侯峒曾、黄淳耀等人,侯峒曾、黄淳耀几人上谈天文,下谈地理,经籍诗赋信手拈来,让还未取得功名的程壁好生敬佩,直言天下才俊多如是,以弟子礼持之。

一场原本为了迎接程壁而召开的宴会,最后办成了文人诗会,好像让大家重新回到了大明还在时的和平时光。

走的时候,程壁本着有枣没枣打三竿的道理,请求侯峒曾、黄淳耀二人能够往江阴派出一些义兵,以囊助江阴义举。

虽然嘉定本地的义兵并不多,侯峒曾还是以天下义军是一家,同尊大明为由,决定支援江阴义兵三百人,由其子侯玄演亲自领兵往援。

程壁再三拜谢乃去。

及至上海县,民风骤变,士民安居其乐,田舍俨然,恍然若盛世和平。

程壁甚是奇怪,询问路人乃至,此地为世子恢复松江第一地,初施政处,严法度、整田亩、垦荒漠、兴水利、举贤才诸如此类不胜列举,甚至还扫去了一切苛捐杂税,只以田亩举税。

他有心打探更多消息,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想要一观世子朱由梓的政治态度,但碍于时间关系只得作罢,换船后往嘉兴府而去。

等到程壁抵达嘉兴府时,一则消息的传来让他喜不胜收。

世子朱由梓阵战清贝勒博洛、勒克德浑,全歼清军两万于新市,并筑京观立碑文,以慰以往大明牺牲之烈民,大大升涨了国民志气,一举扫除了自甲申之变以来,明人对清军的恐惧,打破了清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在嘉兴参加了一天百姓们自发举行的庆祝集会后,程壁再次踏上了杭州的行程。

只不过由于塘栖附近的清军被朱由梓全歼,杭州府的战事停止,程壁自然不会再去往海盐登船走海路,而是换乘运河船,直接沿着运河南下,过崇德抵杭州。

抵达杭州城后,程壁看着这座大明临时的都城,心中生出无以言表的情绪。

激动、复杂、遗憾、恨铁不成钢、期望,所有的情绪夹杂在一起,以至于让程壁在城门口呆立了半响。

等到有路过的士子见他一身灰朴尘尘的读书人打扮,好心提醒之下才回过神来。

他身上带着全县百姓的希望,他深知江阴不似常熟、昆山、嘉定,有明军主力驻扎的苏州城能够吸引清军火力。

江阴离苏杭太远,离南京太近,绝对会成为清军的眼中钉肉中刺,说不定现在这个时候,江阴正在与清军作战。

想到此处,他坚定的踏入了这座临时都城,为了江阴的百姓们。

程壁见到朱由梓时,朱由梓正在抓紧筹备老爹朱常淓的登基工作,忙得脚不沾地。

但哪怕如此忙碌,朱由梓听说江阴代表到了后,也抽出时间在当天夜里召见了程壁。

程壁连夜被带进了世子府,见到了这位被民间传得神乎其人的世子殿下。

民间有人说世子爷是天神下凡,得有神助,天生的君王。

甚至有人说世子爷是太祖之子懿文太子转世,懿文太子不甘心早夭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于是趁机被太祖爷派下来专门帮助潞王中兴大明的。

但程壁见到的世子,圆脸宽耳,唇红齿白,眉飞入鬓,虽有疲惫之色不下眉间,但亦不失果敢,眼眸深邃,浑身上下散发着一股子天生的贵气,端坐在主位上。

“先生便是江阴来使吧。”

程壁听得这一句温和之语,见到神似文庙里挂着的太祖画像面容,一股许久以来压抑的委屈突然油然而生,仿佛是许久没有归家的游子,突然见到了母亲。

“殿下,请您救救江阴,救救大明吧,异族欺我太甚,江阴苦之久矣。”

朱由梓看到突然泪崩拜倒在地的程壁,也有些懵,但很快就反应了过来,赶紧起身上前亲自将其扶起来,温润道:

“莫要哭,有何委屈都可以告诉我,若我能够做到,一定义不容辞,若我力有未逮,也会将之上禀监国,大明不会放弃任何一个百姓,这是我朱由梓对你们的承诺。”

“殿下,呜呜呜......”

朱由梓看着越哭越凶的程壁,一时间也没了办法,只好亲自将哭得脱力的对方扶到椅子上坐下,然后让贴身内侍王思明奉上茶水,好不容易将其安抚下来。

朱由梓静心听完程壁断断续续的阐述,也终于意识到了江阴此时的危急。

他起身来回踱步,思虑着应对之策。

如今新市之战才结束,苏州鏖战落幕也在预料之中,按理说有充足的兵力调往江阴。

但大战才停止,士兵们接连转战,需要休息,朝廷也需要一段时间处理内部的问题,从大局上来说不宜开启大的争端。

可江阴打起了反清复明的旗帜,自己如今知道了总不能视而不见,看着江阴被清军攻破吧。

他还没有忘记历史上的江阴之屠。

整体考虑了一下周围可以调动的兵马,朱由梓转过头来对充满期待的程壁说道:

“现今朝廷大军需要休整,所以没办法出主力囊助江阴,不过我可以调集一部分别兵前往江阴助战。”

“若汝等江阴百姓能够同心守城,加上助战明兵,坚持到朝廷出兵应该不难。”

听着世子殿下的话,程壁仿佛经历了大落与大起,高兴道:“多谢殿下。”

朱由梓依旧和煦笑道:“你们是我大明百姓,我为监国世子,理应为你们着想。”

“还有啊,别动不动就泪崩,大明还需要你们这些青年士子,哭坏了,我可找谁来帮助我中兴大明呢。”

已经冷静下来的程壁不好意思的擦去泪水,羞愧道:“是学生失礼了。”

朱由梓安慰道:“也不能这么说,你能在我面前哭,说明你对我相信我,是我做的还不够。”

“殿下......”

“打住。”

此次见面匆匆结束,第二日,朱由梓就以江南总督府的名义下发征发昆山、嘉定、太仓等地的乡兵、义勇共计三千人,由原狼山副总兵王佐才带领,兵部主事顾炎武为监军,助战江阴。

同时命令镇江将军吴志葵部水师由崇明移营靖江,监视南边陆上的清军,随时从水路增援江阴。

再加上江阴本地的义民,相信短时间内不会出太大的问题。

毕竟历史上江阴可是抵抗了八十多天,还杀伤来犯清军两万多人,击毙了多名清军大将。

这次有他的帮助,总不能比历史还差吧。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