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昭武 第76章 求援昆山

作者:君子以懿文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2 22:17:44
最新网址:www.biquw.cc

面对江阴城的求援。

离得最近的常熟最先给予反馈。

虽然常熟已经驱逐清廷县官,尊奉明廷正朔,但由于其义民是响应昆山朱集璜、王佐才反清。

属于是被人影响,激情作案,所以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领导集体。

反倒是因为清军主力都被明廷主力吸引过去,没有被清军报复的常熟县民很快就解除了武装,除了留下几名县吏主持县务外,其余乡兵、士绅、诸生各回各家。

以至于江阴城的求援使者程壁在常熟苦等三日,最终得到了一句“无能为力,或可前往昆山寻求贡生朱集璜、旧将王佐才。”

程壁痛心疾首的丢下一句“二三子不可与之为谋”后,愤然离去。

走出昆山城后,程壁面临去苏州还是昆山。

最终他还是决定先往昆山,一是昆山更近,有了这次常熟之行对其稍微有些了解。二是苏州此时正值清军昼夜不息强攻中,自己无法入城。

来到昆山当天,程壁便见到了昆山义军的首领朱集璜。

朱集璜,昆山县岁贡生,素有学行,深受乡里敬重,是昆山的名士,与陈子龙、殉节名士徐汧有旧。

时昆山县与江阴等其余江南郡县一样,由于弘光朝廷的不做人,国都、天子相继失陷,昆山知县政治信仰随之破灭,心灰意冷之下慨然辞官归隐,不再理事。

昆山知县离任不久,有县丞阎茂才工于心计,呈奉昆山印册往苏州城遣使投诚,被清委苏州知府看重用为知县,昆山县正式宣布易清。

但由于民间诸生们对舆论的把控,民间舆论依旧倾向以忠于明朝为主流。

自然的对于降清的官员是非常看不起的,无不视为汉奸走狗,不乏有口诛笔伐者。

及闻明世子朱由梓恢剿松江府,苏州名士陈子龙举兵响应,嘉定县随之首倡义举,昆山地界顿时一片哗然,流言蜚语四起。

人们都说怎地没了皇帝,大明还突然变好了,莫不是不要皇帝的好。

也有人说这都是杭州监国潞王殿下,松江奋战的潞王世子殿下父子俩的功劳,说不得大明王师不日就可以打回来了。

“也不知那县堂内高坐的阎老爷听闻这个消息怎么想,好不容易攀上清廷的路子成了县令,如今大明王师又要回来了,岂不是打了水漂。”

“小人得志罢了。”

果如民间流言所说,得知明军在松江、嘉兴地界形势一片大好后,新任昆山知县阎茂才如坐针毡,不断派出衙役、守备加强县城巡逻,以防止有人响应嘉定。

但有的事情不是他加强戒备就可以的。

恰逢清廷强推剃头令,昆山县也接到了三日限期剃头的告示。

阎茂才虽然知道这个时候下发布告,就如同在本就沸腾的油锅内,点燃一把烈火。

果不其然,剃头令一出,全县哗然,民众纷纷来到县衙门口,要求撤销剃头令。

阎茂才自然以此为清朝法令不可不从为由拒绝了。

相较于江阴县的扭扭捏捏,有嘉定县作为模范的昆山就果断多了,士民们推举深受敬重的名士朱集璜为首领。

朱集璜当天便领着义愤填膺的士民们攻入县衙,直接将阎茂才砍了祭旗。

随之朱集璜又提议请已经致老退休的原明朝狼山副总兵,老将王茂才出来主持兵事,又力排众议,迎接原之前致仕不愿意顺清的昆山知县杨永言重新入城主事,自己甘为协守。

很快,在杨永言、朱集璜、王佐才三人的通力合作下,昆山县不仅局势安定下来,甚至武备充足,还有余力支援北边的常熟县。

不久又与嘉定义民首领侯峒曾、黄淳耀取得联系,两县议定联盟,约定清兵到时相互支援。

又派人联系了当时还在苏州城外的夏允彝,得到了官方的支持,并派出身昆山的义军骨干顾炎武、归庄、吴其沆领一部分义军前往昆山协助守城。

好在清军主力被城外的夏允彝部吸引,昆山得以顺利保存下来。

如今江阴义军使者程壁来到,朱集璜很是热情的接待了他。

等到程壁提及请求支援的问题,朱集璜沉默片刻后如实回答道:“不瞒小友,我等在此聚义民,恢剿昆山,乃是自保之举。”

“若是让他们保守昆山自当可以用命,若让他们出县境,以客兵外出打仗,恐怕很难很难。”

程壁有些颓废。

朱集璜见状叹息一声道:“不过现如今苏州恢复,昆山的境地大有好转,我与你介绍一人,其在苏州义军中素有名望,或可请得一部义军往江阴助战。”

“不过现如今江左兵事以朝廷为主,我等义民终究还是辅助,小友当往苏州,亦或是杭州为上策。”

程壁闻言恭敬的执以学生礼,“晚辈受教了。”

随后,朱集璜见到了被朝廷指派来昆山助战的义军骨干顾炎武。

听说了江阴的事情后,在江阴待得发霉的顾炎武当即决定领兵前往江阴。

程壁大喜,顾炎武说道:“大家都是为国家社稷做事,无须言谢,待我修书一封,将此间事告知王御史,想必他也不会拒绝的,有了他的准许,我立即带领义军启程江阴。”

王御史就是佥都御史王永柞,当初江左落入清军之手,南各地抗清义军纷起,王永柞就是其中一支义军领袖,麾下有义军数百人。

当时顾炎武正受昆山知县杨永言推荐入兵部担任司务,取道镇江赴南京就职,谁知还没到南京就得到南京被清兵攻占的消息,就连弘光皇帝也被清人俘虏。

顾炎武并没有与其他书生一样每日去文庙痛哭流涕,而是果断返乡与挚友归庄、吴其沆等人笔从戎,参加了王永柞领导的义军。

初期清军才下苏州,得知清军前锋抵达杭州,王永柞等几路义军首领合谋,在陈子龙、黄蜚的带领下,拟先收复苏州,再取杭州、南京及沿海,一时“戈矛连海外,文檄动江东。”

谁知第一次合围苏州便宣告失败。

义军四分五裂,顾炎武只好再次潜回昆山,在杨永言、朱集璜的帮助下,与归庄等秘密召集家乡的忠明之士,聚集起百余人。

等到第二次由夏允彝主导的围攻苏州之役时,便再次与王永柞汇合,聚集起了一支千人的义军力量前往会盟。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