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昭武 第62章 世子劝进四利两弊,论功赏

作者:君子以懿文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6-25 22:34:20
最新网址:www.biquw.cc

浙江杭州潞王宫

大明王朝监国潞王行在处

朱常淓敲打了一番自己那不省心的儿子后,终于开始步入正题。

“黄道周、刘宗周等人接连上书劝进,你觉得怎么样?”

朱由梓对于黄道周的劝进并不意外,历史上在老爹才出任监国不过两三日,黄道周等人便已经开始劝进。

不过历史上的老爹因为畏惧清军兵势,害怕做出头鸟,被清军抓典型,加上马士英、阮大钺等人的阻止,所以拒绝了黄道周等人的劝进。

如今朱常淓因为朱由梓大胜南下清军,全歼博洛部两万余人,再有借抄朱由梓“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宣传口号的传出,威望已经远远超过之前的出逃被俘的弘光皇帝。

不仅是黄道周、刘宗周,就连姜曰广、高弘图等,朝廷上下三分之二的官员都上书劝进。

在朝野上下,朱常淓贤王、中兴之主的名号已经传遍了大明朝还未丢失的地方,各地总督、巡抚、巡按也纷纷上书,劝进。

“孩儿认为,如今爹你更进一步的条件已经成熟,可以择日筑坛登基,敬告宗庙了。”

“哦?你去松江之前还说时机未至,现在时机就到了吗?”朱常淓有些疑惑问道。

朱由梓给老爹列举了四个登基的好处,以及两个坏处。

“其一,要想对抗清国,便需要一个皇帝,一个能够让各方力量汇聚到一起的旗帜,这个皇帝原来是弘光,但现在他被清兵俘虏,就算被放了回来,也已经无法承担这个作用,很多人已经不认了,但爹你不一样。”

“论序位,当初您与弘光争夺南京之位,除了弘光便是您最得天下人之心,此早有定论。”

“其二,孩儿全歼清博洛两万余人,兵势正隆,朝野军民民心所向,不管是下面的军兵,还是朝廷的官员,都无法再忍受另一个宗室登基。”

至于李自成的大顺,虽然当初大顺军曾一度攻占北京,占领了大半个北方,但在李自成死在湖北通山后,顺军各部中再也没有一个能够服众的领导人出现,便已经宣告着顺军的分崩离析,无法再承担起领导汉人的重担,因此无须再提。

“其三,之前孩儿不同意您着急晋位,一是之前大敌临城,害怕您的登基典礼会分散官民抵抗的注意力,让各方人马一心只想着恭维您而对于军事不上心。”

“特别是之前财政不足,若操办登基大典,必会侵占军事开支,于战事不利。”

“但现在暂时没了这个担心,心腹之患的博洛部已经被消灭,再远的就只有苏州之外的清兵。加之两广赋税将至,国库充盈了起来,有余钱了。”

“其四,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如今正是与满清对抗的关键时刻,若父王您不登基,将来若清兵挟持弘光来城下叫阵,士兵们是听您的,还是听弘光的。”

“毕竟您只是监国,替弘光监国,天下名义上还是弘光的。”

“至于不利处,无外乎‘清军针对’和‘争权夺位、趁人之危’的名声。”

“可局势进展到了如今这个地步,孩儿斩杀了两万清兵,势必要被清人当作头号大敌,也不在乎针对不针对了。”

“至于所谓的’争权夺位、趁人之危’,真有眼光的人不会这么想,真这么的想的无一不是野心家和投机之辈,对于我们也无用处,反倒是可以借机辨别清除掉朝中那些别有用心之人,安插上真正为国为民之人。”

“相比于四个好处,这两个坏处便也显得不那么坏了,所以孩儿认为父王您更进一步的时机已经到了。”

若说大明国初,太祖朱元璋的内谋是马皇后,那么如今朱常淓的内谋就是儿子朱由梓。

要想做大事,必不能独一人,必须要有所谋者,正可谓如是。

朱常淓也不捂着脸了,起身来回在堂中踱步,心中有激动,有担忧,有害怕,有迷茫。

朱由梓看着脚步匆匆的老爹,也不再说话了,知道要留给对方时间思考。

“好,所谓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迎,反受其殃,既然上天将这个位置交给了我,让你这小子生出了大志,我再不接受,反倒是逆天而行了。”

“不过登基之事,仍需要细细谋划,不可仓促。”

朱由梓暗中松了口气,起身认真道:“爹放心,此事有我,爹只需顺势配合,静待尊位即可。”

“如此,孤便放心了。”

————

潞监国七月十五日

博洛所部全军覆没的消息很快传至苏州、南京。

苏州城外,原本正昼夜不歇攻打苏城,意欲打通接应之路的六万清军,在得到博洛部全军覆没的消息后,领兵的伊尔德、孔有德、李率泰、土国宝先是沉默,然后立即下令全军停止攻城后撤回大营。

次日,六万清军再次后撤至浒墅关,又两日,撤至无锡扎营。

南京的多铎也到了消息,好像这个消息并没有出乎他的意料,只是手中加快了调集各部来南京集合的消息。

哦对了,数日前,多铎向清廷请求贬应天府为江宁府,改南京为江宁的诏书下来了,各处的官方文书正式将南京变为江宁。

原本应该解送北京的皇帝朱由崧、大臣钱谦益等南明君臣数十人也被多铎扣留了下来,留作他用,其余不重要的明朝臣子统统被打包送往北京。

同时,为了提前做好自己南下的准备,多铎不许停留在无锡的六万大军坐吃山空,而是命令他们协助攻打江阴的两万清军,围攻江阴城。

除此外,江南各地的战事都已经结束,南明君臣百姓迎来了极其不易的短暂和平,一个不需要随时担心政治中心杭州被攻陷的和平光景。

“监国令,方国安加授右都督兼太子少保、提督京营,爵封镇夷伯,食禄千石,挂镇南将军印,领三千营如故,赏绸缎五十匹。”

“吴志葵任授都督同知、挂镇江将军印,爵封镇江伯,食禄五百石,授提督操江兼巡江防,领长江舟师,赏绸缎五十匹。”

“黄蜚授提督京营,爵封东江伯,领京营神机营。”

“郑鸿逵擢都督佥事、提督京营、领京营镇海营,仍挂镇海将军印、靖虏伯,赏银五百两,绸缎十匹荫一子入国子监。”

“王之仁晋都指挥使,授明威将军,任授总兵官,领京营五军营,赏银五百两,丝绸十匹,准一子世袭定海卫百户。”

“鲁之屿晋都指挥使,授明威将军,领松江总兵官,赏银三百两,丝绸五匹,准一子承袭镇海卫百户”

“侯承祖晋都指挥同知,仍授总兵官,领金山营,赏银三百两,绸缎五匹,其子侯世禄袭封金山卫指挥使。”

“朱万化晋都指挥同知,仍领总兵官,赏银三百两,绸缎五匹。”

“李成栋晋都指挥佥事,仍授总兵官,赏银三百两,绸缎五匹。”

“余下偏裨将校五十三人,各升秩有差,其下各级军士,依军功升降,有功者授银钱,阵亡者恤其家,伤痍者厚给汤药。”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