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塞巴斯蒂安于雅加达播撒“福音”之时,昆士兰的西奥多也积极活动了起来。
很多时候,先知先觉,即是无价的财富。
西奥多深知昆士兰的行动必须加快,在原定的历史轨迹里,新几内亚本已几乎落入昆士兰之手,却被德国人横插一脚,令英国和昆士兰的计划彻底化为泡影。
19世纪后半期,欧洲国家在南太平洋地区的活动日趋频繁,俄国兵舰屡屡出没于澳洲周围远海,法国正在附近岛屿修建监狱和输送罪犯,德国也忙于在这片区域建立殖民地。
然而此时,英国关注的重点则是其远东既得利益和在非洲的扩张。
为确保这一时期的核心利益,英国对欧洲列强在包括南太平洋上的蚕食与扩张采取了默认态度,甚至以“协商”的方式与一些欧洲国家达成某种划定各自殖民活动区域的交换协议。
尤其是英埃战争后,英国将埃及纳入殖民地,此举严重侵犯了法国在苏伊士运河和埃及的利益,导致两国关系迅速恶化
而英俄两国,则是在中亚的扩张尤其是殖民阿富汗问题上发生冲突,英俄两国关系时常处于紧张状态。
因此,以俾斯麦为首的德国政府敏锐地抓住了这一有利时机,不仅改善了与英国的关系,更在双方殖民冲突中,屡次利用英国需在欧洲大陆寻求支持的处境,迫使英国让步。
英国默许了德国在南太平洋的扩张行为德国则对英国在非洲的殖民扩张不闻不问。
从英国所致力于的“帝国利益”考虑,此举是符合重建“有形”的英帝国宗旨的,可是,这却与澳大利亚人的愿望和“澳洲利益”相背离。
新几内亚决不能如原历史一样落入德国之手,此事一旦落成,短时间内英国政府绝不会和德国翻脸,那就只有在一战时才能将其拿回。
十二月,一队商船从布里斯班启航前往新几内亚,这队商船由三艘武装商船和两艘运输船构成,商船上乘坐着六十名武装护卫、一百多位移民,还有各种材料、武器、药品,为首的正是查尔斯。
临近莫尔兹比港,查尔斯对其他家臣反复叮嘱:“我们此行的目的你们应该清楚,建立据点,扎根渗透,签订条约,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能和那帮日耳曼人或原住民起冲突。”
各位家臣肃然点头,他们都清楚西奥多对此次的事件重视程度,新几内亚直接关系到昆士兰北部的战略安全,无人敢懈怠。
船只靠岸,考珀公司那渡鸦展翅的旗帜在新几内亚的南岸升起。
职员们迅速行动,在港口及附近两个沿海聚落建立次级据点,如同藤蔓般向四周延伸。
面对荷枪实弹的公司护卫,不安的原住民们很快发现,这些新来者并未侵扰他们的生活,反而带来了布匹、工具和救命的药品。
以物资开路,以“保护”为名,一份份《保护条约》开始在当地部落首领手中签署,与此同时,简易的据点在关键地点拔地而起,一个微型的行政网络悄然编织。
由于地理阻隔和通讯滞后,此时在新几内亚北部活动的德国商人,对南部海岸发生的一切还全然不知。
其实早在1880年,以汉泽曼为代表的德国金融家们为了振兴德国在南太平洋的商业发展,向德国政府提出了一个庞大的殖民计划。
汉泽曼在他的计划中指出,鉴于目前世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德国应该兼并新几内亚岛东北部、新不列颠岛以及新爱尔兰岛,为它的商人开拓更多的海外市场。
但俾斯麦政府在经历了“萨摩亚补贴案”后,对由政府直接出面建立殖民地兴趣索然,转而主要授权海军和领事保护德国私人公司的海外资产与商业活动,这实质上为德国后续通过私人公司进行的殖民扩张铺平了道路。
西奥多想谋求新几内亚,毫无疑问的,德国就是他越不过去的高山。
但他也没打算和德国硬碰硬,更不指望深陷复杂国际局势的英国政府会为澳洲的利益出头。
消息传回昆士兰,报纸谨慎地报道了考珀公司在南部登陆的消息,同时隐晦提及北部“德意志商人的活动”。
然而,在西奥多政府的有意引导下,报道基调并未掀起恐慌浪潮,反而带着一丝对自家公司扩张的振奋。
昆士兰以外的其他澳大利亚殖民地对此反应也相当平静,甚至带着一种理所当然的认同。
自英国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建立殖民地以来,澳大利亚人一直认为,整个南太平洋地区属于英帝国“天然的”势力范围,几乎所有澳洲人都认同一件事,殖民南太平洋岛屿对巩固澳洲在南太平洋的战略安全利益是至关重要的。
一旦外国兼并了新几内亚,特别是它的南部地区,由于那里距离澳大利亚本土非常近,外国海军将能轻而易举地向澳大利亚发起攻击。
正因如此,当考珀公司代表澳洲利益在新几内亚扩张时,其他殖民地,尤其是昆士兰和南澳大利亚,都对其行动表示支持
这与原历史上昆士兰政府占领新几内亚不同,考珀公司是得到了“皇家特许状”的私人公司,其“私人殖民”行为在维多利亚时代司空见惯。
因此,公司在新几内亚的登陆并没有引起英国的强烈反对。
但英国政府仍保持沉默,未对考珀公司的行为正式表态,他们在观望,等待澳大利亚各殖民地,尤其是直接相关的昆士兰,明确表达承担责任的意愿。
与迪斯累利为首的保守党不同,在以威廉首相为首的自由党内阁成员来说,他们以“道义”和“松绑政策”著称。
尽管自由党政府对殖民扩张本身并不热衷,但出于地缘安全考量,早在1875年,伦敦就曾向昆士兰总督承诺提供安全保障,并表示理解其对新几内亚的关切。
但是理解归理解,白厅的态度就如同财政官员赫伯特的观点一样,英国兼并新几内亚的主要受益者是澳大利亚,而不是英帝国整体。
所以英国认为,有必要让澳大利亚分担英国兼并所需要付出的财政开支。
简单来说就是帝国这棵老树,不愿再为远方的枝桠无休止地“爆金币”了。
逆子们,该自己掏腰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