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子爵到澳洲总督 第80章 ·印尼二

作者:永旭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6-28 20:25:57
最新网址:www.biquw.cc

一月后,教会已在雅加达悄然建立。坎特伯雷大主教的背书,巴达维亚官厅的批文,加上考珀公司雄厚的财力担保——这来自大英帝国的商业巨头,让一切阻碍都形同虚设。

这片土地,早已被苦难浸透。自19世纪初荷兰人推行那臭名昭著的“强迫种植制”,印尼人便被无形的锁链捆缚在土地上,永无休止地劳作,只为消磨其反抗的意志。

岁月流转,七十年代“自由主义”的浪潮虽冲垮了旧制的堤坝,但《土地国有法令》解放的劳力却旋即被涌入的外国资本吞噬。

大农场、矿井如贪婪的巨口,将人民推入了更深的深渊——饥饿、疾病与绝望,是这里最寻常的事情。

这一个月来,教会募集信众,传播“主”的福音,考珀公司的职员同时也作为教会的执事和牧师,他们联络信众,分发粮食,组织信众。

教会温饱的承诺像磁石,吸引着那些在深渊边缘挣扎的人民,其中不乏迷茫的穆斯林,对他们而言,信仰的动摇乃至皈依,有时只需一捧救命的麦粒。

在募集到第一批信众后,教会召开了第一次“祷告会”。

地点选在了一处曾经的基督教堂,内部的杂乱与破损已被悉心修缮,黄昏的光线如同熔金的溪流,透过教堂彩色的玻璃窗,带着一种温和包容的气息。

内部空间并不算太大,但比例协调,显得宽敞而舒适。

一进入教堂,目光首先被那张巨大的、色彩斑斓的圣坛吸引——上面供奉着朴素的圣像画,背景是精心绘制的宗教画作,用惨烈的色调描绘着末日和洪水的景色。

画中的圣像怜悯地将洪水中的人们救起,整幅画面在光影交错中显得庄重而温润。

塞巴斯蒂安站在圣坛后,面对着一群衣衫褴褛、眼神中却带着隐隐希望的人们。

他们大多是些和阿杰一样的孩子,还有一些眼神空洞的大人。没有人说话,只有塞巴斯蒂安的声音在空旷的穹顶下回荡,带着一种奇异的韵律感,时而低沉如闷雷,时而高亢如号角。

“看啊,”他开始说道,声音里有一种蛊惑人心的力量,“看这大地,它在哭泣,在呻吟,它在向土地上的人们警示,诉说着那沉睡巨人的梦境。”

他的话语很模糊,充满了隐喻和对自然现象的解读,他说运河的水位在奇怪地变化,那是大地即将喷发的怒火;他说远处的山峦轮廓在夜晚会扭曲变形,那是神在为他们示警;他说天空的颜色将变得不正常,那是末日来临后神明拯救信众的征兆。

“我们,”他转向众人,目光扫过一张张麻木的脸庞,“我们是被选中的人,是神的子民。在这末日来临之际,神明在人间降下了化身,他来引导我们,带领我们走向新的世界。”

没有人鼓掌,也没有人欢呼。他们只是静静地听着,眼神里充满了茫然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

对于这些生活在底层的人们来说,饥饿、疾病、死亡是常态,他们早已习惯了绝望。

但“被选中”、“引导”、“新的世界”这些词汇,却像是一根根细小的刺,扎进了他们麻木的心里。

塞巴斯蒂安没有强求。他知道,信仰不是靠强迫得来的。

他只需要在他们最脆弱的时候,垂下那条名为‘希望’的绳索。他们自然会拼命抓住它。

几天后,一件怪事引起了塞巴斯蒂安的注意。

在雅加达的一处码头,几名搬运工在卸货的嘈杂间隙,突兀地听到了一声沉闷的巨响,那声音穿透了码头的喧嚣,带着一种撼动地面的感觉。

起初,人们以为是货物撞击或是某种爆炸,但随后几天,类似的声音在不同的地方反复出现,伴随着地面的轻微震动和地下水位的异常变化。

可荷兰殖民政府对此置若罔闻,他们只关心是否有炸弹威胁或是矿井事故。

但塞巴斯蒂安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他取出那张藏在箱底的破旧地图,朱砂笔在雅加达周边的火山群中圈点,其中一座被着重标记。

牧师们注意到,他望向西方的眼神里,日益充满忧虑。

教会在一日日的运行中收拢了更多的信众,许多的穆斯林信众得到了妥善的安置。

阿杰就是其中的一员。在阿杰加入教会后,经过医生的治疗,不出几日,他的母亲终于能下床走路了,而他们一家,再也没挨过一顿饿。

在他母亲好转后的那天晚上,阿杰独自跪在了教堂圣像前。

月色流淌,笼罩着他,也映照着圣坛上那幅描绘末日洪水的宗教画——圣像正从洪水中悲悯地拯救世人。

“我主。”阿杰低语,声音在空旷中清晰可闻,“愿您保佑我们永不挨饿,不受欺凌,愿您保佑我的家人康健,愿您的仁慈照耀每一个聆听的信众。”他深吸一口气,目光虔诚地仰望着圣像,“愿您安康。”

阴影的深处,塞巴斯蒂安静静伫立,看着少年虔诚叩首,他嘴角无声地勾起一抹弧度。

他比谁都清楚,眼下聚集的信众,九成九是因利而聚,若运麦的商船迟来几日,能留下五分之一,都算他这段时间手段高明。

但现在,不同了。真正的信徒诞生了——一个彻底将信仰转向圣公会、转向“主”、转向“西奥多”的信徒。

两个月前,当西奥多站在圣坛下,抱着圣经问他是否相信时,塞巴斯蒂安确实犹豫了。

若说相信,违背他的本心,但是若说不信,作为家臣,在家主抱着圣经站在圣坛下面的时候,这么说似乎也不太好。

就在他踌躇之际,西奥多自己给出了答案——一场“神启”之梦。

梦中一切模糊,唯有一双温暖的手拂过他的额头,随之而来的,是清晰的预见:滔天的火焰焚烧苍穹,大地撕裂,巨浪翻涌,无数印尼人在自然的伟力下归于湮灭。

塞巴斯蒂安不信神启,他相信西奥多。

这就够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