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推到台前的少年,此刻成了整个大明权力中枢的绝对焦点。
他能感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视线,有皇爷爷的审视与期待,有太子大伯的欣慰与担忧,有亲爹汉王的得意与骄傲,更有皇太孙堂兄那平静外表下暗流涌动的复杂情绪。
还有满朝文武,那些在历史上留下赫赫声名的国之栋梁们同样也在注视着自己。
终于轮到我了!
朱瞻壑心中一定,上前一步,再次躬身行礼:“启禀皇爷爷,郑中官所言不虚。
孙臣确实侥幸从一些残缺的古籍舆图中,再结合观察天象、洋流等迹象,推测出在遥远的大东洋之外,应有一片未为中原所知的广袤陆地。”
他微微抬头,迎向朱棣探究的目光,声音清朗而沉稳:
“那片大陆,远离旧世界,孤悬海外,其上生灵万物,皆与我中土迥异。
孙臣斗胆,为其取名曰——‘新明大陆’!意为我大明发现之崭新大陆,沐浴皇恩,向化王道。”
“新明大陆?”
朱棣口中咀嚼着这个名字,眼中闪过一丝满意。这个名字,既点出了发现者,又寄托了美好的寓愿。
朱瞻壑心中暗道:可不是“新”么,一个崭新的时代,就从这里开始吧。至于哥伦布,让他去哭吧,“新大陆”,大明先“认领”了!
当然,这“认领”二字背后意味着什么,他比谁都清楚。那将是一场文明的碰撞,是机遇,也可能是灾难的开始。只希望,由自己主导的“地理大发现”,能少一些血腥,多一些共赢。
“皇爷爷,诸位大臣。”
朱瞻壑的声音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那新明大陆,地势之奇,物产之丰,远超孙臣想象。其东西跨度极大,南北绵延更是不知几万里。我们船队仅仅是探索了其西部沿海的一小部分。”
他开始详细描述:“此大陆之上,有连绵不绝的雄伟山脉,其高度远超我中土五岳,许多山峰顶端终年积雪,阳光下熠熠生辉,当地土人称之为‘神山’。
山脉之间,又有广阔无垠的平原,一望无际,水草丰美,牛羊成群——当然,是他们当地特有的类似牛羊的兽类。”
朱瞻壑顿了顿,继续抛出震撼性的信息:“更有堪比长江黄河,甚至更为宽阔、更为绵长的大河,从雪山发源,蜿蜒东流入海。
其流域之广,足以滋养亿兆生民。河口之处,水网密布,岛屿星罗棋布,景象万千。”
他脑海中闪过亚马逊河那遮天蔽日的雨林,安第斯山脉那高耸入云的险峻,以及玛雅、阿兹特克、印加那三大文明的辉煌与神秘。
这些,暂时还不能说得太细,以免惊世骇俗,反而不美。
“至于其气候,更是多样。南部炎热如盛夏,雨水丰沛,生长着无数奇花异草,参天巨木;中部则四季分明,与我中原类似;北部因我们未曾深入,尚不得而知,但据当地土人比划,似乎更为寒冷。”
听到这里,殿内众臣已经是个个听得是瞠目结舌,如听天书。
一些老成持重的文臣,如吏部尚书蹇义、户部尚书夏原吉等,脸上虽然也带着惊异,但眉头却微微皱起,显然在思考这番话的真实性以及背后的意义。
尤其是夏原吉,这位“数豆先生”立刻想到了钱粮:若是真有这么个地方,路途如此遥远,船队往返一次,耗费的钱粮怕不是个天文数字?之前的下西洋,户部就已经有些吃不消了。
而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等武将,则是越听越兴奋,恨不得立刻插上翅膀飞过去看看。
什么神山大河,什么奇花异草,在他们看来,都代表着未知的领域和征服的可能。
朱高煦更是激动,要不是场合不对,他怕是已经跳起来大喊“让本王带兵去瞧瞧”了。
他狠狠地拍了一下旁边一位武将的肩膀,低声道:“听见没?比咱大明还大!要是能打下来……”
他这话粗俗,却也道出了不少武将的心声。不少勋贵武将眼睛都开始放光,仿佛已经看到了开疆拓土的赫赫军功在向他们招手。
太子朱高炽则面色凝重,他听出了朱瞻壑话语中的谨慎,也听出了那片大陆的潜力。若真能如瞻壑所言,那对大明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战略机遇。只是,如何把握,却需要万分小心。
朱瞻壑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继续道:“那新明大陆之上,生灵万物,亦与我中土大相径庭。”
接着,他一口气形容了美洲豹,树懒,金刚鹦鹉和羊驼等多种动物,有些是船队确实所见,有些则完全凭借他宿慧中的记忆。
朱瞻壑每说出一种,都引来一阵低低的惊呼。这些闻所未闻的生物,极大地刺激了殿中君臣的好奇心。
“至于其土著……”
朱瞻壑话锋一转,谈及了人文:“肤色各异,有深如古铜,亦有浅黄。
他们部落林立,互不统属,语言亦不相通。多数尚处蒙昧,结绳记事,不知礼仪教化,亦无统一王朝。
他们崇拜日月星辰、山川猛兽等诸多自然神灵,有自己的祭祀和习俗。”
他心中补充道:何止是没有统一王朝,简直是文明的孤岛。
阿兹特克人热衷于活人祭祀,印加人建立了庞大的帝国却无文字(奇普绳结),玛雅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却在雨林中神秘衰落。
这些文明,在旧大陆的降维打击面前,脆弱得不堪一击。只希望,我的到来,能给他们一线生机,而不是加速他们的灭亡。
朱棣听得极为认真,当听到“部落林立,互不统属,尚处蒙昧”时,他眼中精光一闪。
这意味着什么,他这位永乐皇帝再清楚不过了。分而治之,教而化之,继而,纳之!
“如此说来,这新明大陆,倒真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朱棣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意味深长。
“皇爷爷圣明。”
朱瞻壑躬身道:“孙臣与郑中官及船队诸将,与当地部分相对友善的部落进行了接触,通过交换一些我大明产的瓷器、茶叶、丝绸、小刀、铁针等物,初步建立了一些信任,也换取了他们的一些特产。”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无比郑重,仿佛接下来的话语重逾千钧:
“其中,有三样当地土人赖以为生的植物,孙臣认为,其价值无可估量,甚至远超金银香料。
若能在我大明成功推广种植,或可解我大明亿万百姓千年之饥馑,彻底改变我大明之国本!”
“解百姓千年之饥?!”
此言一出,比之前发现新大陆的消息更加震撼!
整个奉天殿瞬间安静得落针可闻,所有人的目光,都死死地盯住了朱瞻壑,呼吸都仿佛停止了。
就连夏原吉这位“财神爷”,此刻也忘了心疼钱粮,瞪大了眼睛,如果真有亩产数倍于稻麦的作物,那对大明而言……
他不敢想下去了,那将是何等翻天覆地的变化!
朱棣猛地从龙椅上站了起来,双目圆睁,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与急切:
“瞻壑!你说的可是真的?是何神物?快!快呈上来让朕看看!”
朱瞻壑心中微微一笑,火候差不多了。
他朗声道:“皇爷爷,此三物皆是孙臣从新明大陆带回的宝贵种源,并在归航途中,以木箱盛土,悉心照料,一路观察其生长习性。请皇爷爷御览!”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几名早已等候在殿外的小内侍,小心翼翼地捧着三个盖着明黄色绸布的托盘,缓步走入殿中,将托盘恭敬地放在御案前方的空地上。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三个神秘的托盘之上。
朱瞻壑走到第一个托盘前,深吸一口气,缓缓揭开了上面的绸布。
一堆土黄色、大小不一、其貌不扬、甚至有些还带着泥土芬芳的椭圆形块茎,静静地躺在托盘中。
“皇爷爷,诸位大臣请看……”
朱瞻壑拿起其中一个,高高举起:“此物,当地土人称之为‘帕帕’,我为之取名——马铃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