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平定后的第三日,各路军情如雪花般飞来。
杨倓在御书房中查看着地图,上面密密麻麻地标注着各地的叛军势力。
“皇祖父,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重。”杨倓指着地图说道,“李密虽然在洛阳败退,但他退守荥阳,实力犹存。窦建德在河北称王,拥兵十万。萧铣在江陵自立为帝,控制整个荆州。”
杨广看着地图,脸色凝重:“还有呢?“
杨倓继续道:“李渊在太原蠢蠢欲动,据说已经暗中招兵买马。刘武周在马邑起兵,薛举在金城称帝。可以说,大隋已经四面楚歌。”
独孤嫣然在旁补充道:“最让人担心的是,这些叛军都在观望,看谁能笑到最后。”
杨广沉默良久,突然问道:“倓儿,你觉得这些人中,谁最危险?”
杨倓毫不犹豫地回答:“李渊。”
“为什么?”
杨倓分析道:“李密等人虽然声势浩大,但都是草莽出身,难成大器。唯有李渊,此人老谋深算,又有门第背景,最是危险。”
杨广点头:“你说得对。李渊此人朕早有防备,只是没想到他竟敢起兵造反。”
墨五匆匆进来禀报:“陛下,殿下,太原急报!”
杨倓接过军报,脸色瞬间阴沉:“李渊果然反了!他已经攻下霍邑,正向长安进军!”
杨广猛地站起:“什么?长安有危险?”
杨倓冷静分析:“长安守将是卫文升,此人虽然忠诚,但兵力不足。若李渊全力攻打,恐怕难以支撑。”
杨广焦急道:“那怎么办?”
杨倓沉思片刻:“孙臣请命,立即率军西进,增援长安!”
杨广担忧道:“可是江都这边...”
“皇祖父放心,江都已经安全。而且孙臣会留下一部分精锐保护皇祖父。”
杨广点头:“好!朕准了。但你要小心,李渊此人不可小觑。”
杨倓躬身道:“孙臣明白。”
当夜,杨倓在花园中与独孤嫣然告别。
“这次西征,不知何时才能回来。”杨倓握着独孤嫣然的手,眼中满含不舍。
独孤嫣然强忍泪水:“我等你回来。”
杨倓轻抚她的脸颊:“嫣然,如果我...”
独孤嫣然打断他:“不许说这种话!你一定会平安回来的!”
杨倓点头:“好,我答应你。”
第二天清晨,杨倓率领三万精锐离开江都,向长安进发。
队伍刚出城不久,就遇到了从长安逃来的难民。
“将军!长安危险了!”一名老者跪在路边哭诉,“李渊的大军已经兵临城下,卫将军派人四处求援!”
杨倓下马扶起老者:“老人家,长安现在情况如何?”
老者哭道:“城中粮草不足,守军士气低落。李渊在城外扬言,只要卫将军投降,就既往不咎。”
杨倓眉头紧锁:“卫文升会投降吗?”
老者摇头:“卫将军是忠臣,绝不会投降。但是...”
“但是什么?”
“但是城中有些将领已经动摇了。”
杨倓心中一沉,看来长安的情况比想象的还要糟糕。
“传令全军,加快行军速度!”杨倓下令道。
与此同时,长安城外的李渊大营中。
李渊正在帐中与儿子李世民商议军情。
“父亲,长安城防坚固,强攻恐怕损失惨重。”李世民分析道。
李渊点头:“世民说得对。卫文升此人虽然能力一般,但确实忠诚。想让他投降,恐怕不容易。”
李建成在旁说道:“父亲,不如我们围而不攻,等城中粮尽,自然不攻自破。”
李世民摇头:“大哥,时间拖得越久,对我们越不利。杨广虽然昏庸,但杨倓此人不可小觑。若让他率军赶到,我们就被动了。”
李渊沉思道:“世民说得有理。传令下去,明日开始攻城!”
长安城头,卫文升望着城外的李渊大军,心情沉重。
“将军,我们的粮草还能撑多久?”副将问道。
卫文升叹气:“最多半个月。”
副将担忧道:“将军,朝廷的援军什么时候能到?”
卫文升摇头:“不知道。现在只能死守,等待奇迹。”
就在此时,一名探子匆匆跑来:“将军,好消息!燕王殿下率军西进,正向长安赶来!”
卫文升大喜,声音带着一丝激动:“当真?燕王殿下还有多远?”
平定宇文化及叛乱,
江都之围,
洛阳之战。
杨倓的威名早就传遍整个大隋。
如今杨倓率军来救,
卫文升岂能不大喜激动。
探子回答:“大约还有三日路程。”
卫文升振奋道:“好!传令下去,再坚持三天,援军就到了!”
消息传开,城中守军士气大振。
但李渊也很快得到了消息。
“什么?杨倓率军西进?”李渊脸色一变。
李世民急道:“父亲,我们必须在杨倓到达之前拿下长安!”
李渊当机立断:“传令全军,今夜夜袭长安!”
当夜三更,李渊军悄悄向长安城逼近。
城头的守军正在打盹,突然听到城下传来轻微的响声。
“什么人?”哨兵警觉地喊道。
话音刚落,无数火箭从城下射来,城头瞬间一片火海。
“敌袭!敌袭!”守军慌乱地敲响警钟。
卫文升匆忙赶到城头,只见李渊军已经架起云梯,正在攀爬城墙。
“放箭!快放箭!”卫文升大声指挥。
守军奋力抵抗,箭如雨下,但李渊军攻势凶猛,很快就有人爬上了城头。
“杀!”
李世民亲自率领精锐,第一个冲上城墙。
城头展开激烈的肉搏战,刀光剑影,血肉横飞。
卫文升挥剑迎战,但寡不敌众,很快就身负重伤。
“将军!”副将想要救援,却被李渊军团团围住。
眼看长安即将失守,突然城外传来一阵号角声。
“援军!是援军到了!”有人大喊。
只见远处火把如龙,一支大军正快速向长安逼近。
李世民定睛一看,旗帜上赫然写着“燕王”二字。
“不好,杨倓来了!”李世民急忙向李渊报告。
李渊在城下听到消息,脸色大变:“怎么这么快?”
李建成建议道:“父亲,要不我们先撤退?”
李渊咬牙道:“不!长安近在咫尺,岂能功亏一篑?传令全军,加紧攻城!”
但杨倓的援军来得太快了。
不到一炷香的时间,洛阳精锐就杀到了城下。
“李渊!受死!”杨倓一马当先,长剑直指李渊。
李渊见势不妙,只能下令撤退:“撤军!”
李渊军匆忙撤离,杨倓率军紧追不舍。
一场大战在长安城外展开,喊杀声震天动地。
李世民断后,与杨倓正面交锋。
两人都是当世英雄,武功不相上下,一时间难分胜负。
“李世民,你父子造反,罪该万死!”杨倓怒喝道。
李世民冷笑:“杨倓,大隋气数已尽,识时务者为俊杰!”
两人越战越激烈,周围的士兵都不敢靠近。
就在此时,李建成率军从侧面包抄,想要围攻杨倓。
杨倓察觉到危险,一剑逼退李世民,纵马冲出重围。
“今日就饶你一命,下次再见,必取你狗头!”杨倓冷声道。
李世民也不追赶,看着杨倓远去的身影,眼中闪过一丝忌惮。
这个杨倓,确实是个劲敌。
长安城中,卫文升虽然受伤,但精神很好。
“殿下,多亏您来得及时,否则长安就失守了。”卫文升感激地说道。
杨倓摆手:“卫将军辛苦了。现在李渊虽然退走,但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我们必须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
卫文升点头:“殿下说得对。不过现在有殿下坐镇,我们就有信心了。”
杨倓看着地图,沉思道:“李渊退到哪里了?”
探子报告:“回殿下,李渊退到了扶风,正在重新集结兵力。”
杨倓眉头紧锁:“扶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看来李渊是想在那里与我们长期对峙。”
卫文升问道:“殿下,我们要主动进攻吗?”
杨倓摇头:“不急。李渊刚刚败退,正是戒备最严的时候。我们先巩固长安的防务,等待时机。”
夜深人静,杨倓独自站在城头,望着远方的扶风方向。
李渊父子确实是劲敌,这场战争恐怕要持续很久。
而在遥远的江都,独孤嫣然也在望着西方,心中默默为杨倓祈祷。
天下大乱的序幕已经拉开,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