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
第七章:梨花树下的校服
秀莲和娟儿回来那天,天上飘着细密的雨。李建国站在院门口,看着母女俩从班车上下来,秀莲的头发又白了些,娟儿低着头,校服袖子长过了手。
“爸。“娟儿的声音很轻,像怕惊扰了院子里的寂静。她看见新砌的东墙,眼睛倏地睁大了,那道狰狞的裂缝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整齐的红砖,水泥缝勾得一丝不苟。
秀莲没说话,径直走到梨树下,摸着树干上的皲裂纹路,眼泪无声地掉下来。李建国想上前安慰,却看见娟儿蹲在地上,捡起一片被雨水打湿的梨花瓣,指尖轻轻拂过上面的水珠。
“娟儿,爸给你买了新校服。“李建国想起背包里的东西,赶紧拿出来。深蓝色的布料在雨雾中泛着微光,比娟儿身上的旧校服挺括得多。
娟儿接过校服,手指在布料上摩挲着,忽然抬起头,眼睛红红的:“爸,你是不是……没钱了?“
李建国一愣,秀莲也转过身,疑惑地看着他。
“晓燕老师说,“娟儿的声音带着哽咽,“她说你为了修墙,把工地的活辞了,还跟人赊了砖……“
李建国的心猛地一揪。他以为自己瞒着,没想到晓燕还是说了。他正想解释,娟儿却把新校服塞回他手里:“爸,我不要新校服,我穿旧的就行。你去把活找回来吧,我好好读书,以后挣钱给你砌墙。“
雨水顺着娟儿的发梢往下滴,混着眼泪。李建国看着女儿鼻尖上的水珠,突然想起她小时候,也是这样哭着说“爸爸别走“。这一次,他没有转身离开,而是伸出手,轻轻抱住了女儿。
“傻丫头,“他的声音沙哑,“墙砌好了,爸……也该回家了。“
秀莲走过来,把他们父女俩一起抱住。三个人在梨树下站着,被细密的雨丝裹着,却第一次感觉到了久违的温暖。李建国闻到秀莲头发上熟悉的肥皂味,感觉到娟儿肩膀在他怀里轻轻颤抖,心里那块坚硬的冰,终于彻底化了。
雨停后,晓燕带着几个孩子来了,手里提着菜和肉。“婶子,建国哥,今天咱在这院子里做饭吃!“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跑进跑出,有的帮着擦桌子,有的蹲在灶膛前烧火,烟雾缭绕中,老院子终于有了烟火气。
李建国系上秀莲带来的旧围裙,在院子里支起案板切肉。娟儿搬了个小马扎坐在旁边,看着他手里的刀起刀落,忽然说:“爸,你切肉的样子,跟我奶奶好像。“
李建国的手顿了顿,抬头看向神龛的方向。父亲的遗像被秀莲擦得干干净净,香炉里插着新换的香。他笑了笑:“你奶奶啊,当年切菜比我还快。“
吃饭时,大家围坐在磨盘旁,晓燕端上一盘炒梨花——这是她小时候跟李建国母亲学的,梨花用开水焯过,拌上鸡蛋炒,带着淡淡的清香。娟儿尝了一口,眼睛亮了:“爸,真好吃!“
李建国看着女儿狼吞虎咽的样子,又看看秀莲和晓燕说着话,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忽然明白,母亲说的“总有块砖是暖的“,不是指物理的温度,而是这院子里的人情味,是家人围坐时的烟火气,是无论走多远,都能让心落脚的地方。
饭后,娟儿主动去洗碗,秀莲帮着收拾桌子,晓燕和老周伯在树下聊天。李建国走到东墙下,摸着新砌的砖块,上面还带着雨水的潮气。他掏出手机,给王工头打了个电话。
“喂?“王工头的声音依旧粗哑。
“工头,“李建国深吸一口气,“我……可能回不去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很久,久到李建国以为对方挂了,才听见王工头嘟囔了一句:“行吧,知道了。那……你多保重。“
挂了电话,李建国感觉心里从未有过的轻松。他知道,城市的高楼还会继续往上砌,但那不再是他唯一的归宿。
夕阳穿过梨树的枝桠,在新砌的墙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李建国看见娟儿把那件新校服铺在窗台上晾晒,深蓝色的布料在晚风里轻轻晃动,像一面小小的旗帜。
他走过去,帮女儿把校服抻平。娟儿抬头看他,眼里没有了疏离,只有好奇:“爸,你以后……就在家待着吗?“
“嗯,“李建国点点头,看着院子里重新焕发生机的一切,“爸哪儿也不去了,就在这落雪的庭前,守着咱的墙,咱的树,咱的家。“
梨花又落了几片,轻轻掉在校服上,像撒了一把星星。李建国知道,这个春天,虽然经历了春雪的寒凉,但梨花终究会开满枝头,而他的人生,也在这落雪的庭前,迎来了一场迟来的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