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林林总总的执掌认命完毕,在场众太监里只剩下了王体乾。
王体乾脸色变得惨白,心里一个劲儿的后悔,在西暖阁打斗时,他怕李进忠话多,可是下了死手,没想到贿赂的事情还是被皇爷知道了。
他越想越怕,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皇爷,奴婢该死,奴婢不该给李进忠送银子,奴婢对皇爷可是一片忠心啊。”
“你跟王安是内书堂的同学吧?”
“是啊”
王体乾没想到朱由校问的是这个,回答的很干脆,内书堂都有记录,他们这批好多都走上了中高太监岗位,瞒不住,也没必要隐瞒。
“王安在先帝驾崩那天,还有之前有没有找你?”
“没有啊,奴婢那天一直跟在皇爷身边。”
王体乾面露茫然,自己没记错啊,前几天他倒是想凭着同学关系去巴结一下王安,可这不是还没来得及么。
朱由校手指轻点着床榻,看来这也是他带来的一个变化。
历史上王体乾在移宫案中,跟王安配合默契,之后步步高升,后来又找准时机卖了王安,投了魏忠贤。
这人柔佞深险,作为一柄快刀用起来当然顺手,但需要时不时的敲打一番,要不容易生出不该有的小心思。
“宣吧”
朱由校对着魏忠贤点点头,魏忠贤出面宣读了对王体乾的安排。
“王体乾,任司礼监秉笔太监,兼掌都知监印。”
在直殿监和都知监之间,朱由校最终将王体乾放到了都知监。
在他的设想中,直殿监现在是管人安排人,后续权力还会扩大,最终成为一个服侍宫内贵人以及朝臣高官的巨大服务机构。
王体乾在这,发挥的作用会更大,但他可能出现的反向隐患也更大。
都知监权力大,但职权相对单一,审计又是监察人、得罪人的活,交给王体乾,正好用来开山劈路。
“在尚膳监下增设御茶膳房,专司皇帝饮食,由奉圣夫人主持。”
奉圣夫人就是朱由校的奶妈客氏,他登极后立即进行了封赏。
“革除宫内各处熏笼、手炉、脚炉、火盆等取暖物件,由惜薪司重新置办发放取暖炭炉。”
这是朱由校结合后世信息,对内宫饮食和取暖做的微调。
明朝皇帝吃饭着实有些可怜,开始由光禄寺负责,那是相当难吃,后来就靠身边亲信太监家里的小厨房提供饮食。
明熹宗吃过客氏的“老太家膳”,以后又有魏忠贤、李永贞、王体乾三家轮着办宴。
现在换成他来,长期这么下去,口味是一方面,更关键的是安全性。
客氏是朱由校奶妈,对皇帝的感情和忠诚没有问题,吃饭的事交给客氏,至少先避免祸从口入。
而取暖嘛,也是刘时敏在他的著作里特别提到的,明朝皇宫里贵人们取暖用的是红萝炭,这种炭燃烧起来基本没有烟雾,但一氧化碳和烟雾没有必然关系。
由此导致了宫内年幼的皇子女一氧化碳中毒的情况,比比皆是,连后世阿清哥的末代皇帝都差点嘎掉。
古人不知道一氧化碳,他可是知道,直接用带烟囱的炉子多安全。
李永贞是新任的惜薪司掌印,这也是个妙人,他同样叫李进忠,魏忠贤按照名册拿人时他大呼冤枉,索性直接投到了魏忠贤门下,这两天表现很是不错,被推荐成了惜薪司掌印太监。
听到要重新置办取暖炭炉时,李永贞心中惯例性的一喜,这得多大一笔啊。
旋即他又看到邹义和王体乾充满渴望的看着他,心中一紧立马反应过来。
玛德,这俩老货想拿他开刀,门儿都没有!
接下来要处理的人,魏忠贤自己做不了主,专门上报给他决定。
朱由校看了一眼身前的刘时敏,这两人还是靠着他写的书的指引,才引起警觉的。
一个是李实,他跟王安是同乡,又是同一年进的宫,还是同一年进的内书堂,更是一起做过泰昌皇帝的伴读,绝对的四大铁!
作为秉笔太监,有四铁做基础,再加上李实在朱由校问话的当天,糯糯的没开口,这人没说的,直接送下去伺候先帝。
另一人则是高时明的处置,让朱由校稍稍有些犹豫。
一方面,高时明是他的东宫纪事,应该是天启的亲近心腹。
此人既勇于任事,还极具忠义,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义军进攻北京城,高时明报定死志,提前一天让人将棺材放在大堂,北京城陷落的当天,他带着名下李继善等十七人自焚尽忠。
但是吧,高时明又与王安有着密切的私人交情,前世读书时,朱由校清楚记得,刘时敏记录了在王安死讯传出的前一天,高时明梦见王安青衣小帽来辞行。
就说两人这关系铁不铁吧。
现下虽然没有查到任何的证据,表明高时明参与了王安的阴谋,但朱由校不敢去赌,真正的好基友有时根本不用提前通气,自然而然会做出最有利的选择。
而且朱由校又多想了那么一步,高时明为崇祯殉节尽忠,有没有可能是因为崇祯法办了魏忠贤一党,算是变相的为王安报了仇。
在几个宫女一合计都敢勒皇帝脖子的大内,朱由校不敢拿自己的安全去赌这个概率,再者,高时明是为崇祯尽忠,又不是为他,这中间差着辈呢。
“沈荫,你去送高时明最后一程吧,后面再找找他的亲族,就说他是为朕进的忠诚”
唉,刀子嘴豆腐心啊,朱由校内心长叹一口气,高时明虽然不是为自己尽忠,却是为大明进了忠,尤其是在城破众臣纷纷改投换面的大趋势下,更显得尤为珍贵。
两京十三省都扛在肩上了,人家对大明留下的账,朱由校他得认。
“奴婢领旨”
沈荫与高时明都是之前大太监张诚名下,由他出面最合适。
“另外由司礼监出面,重新审查前司礼监太监张诚一案,如果有冤情,务必不要隐瞒。”
沈荫和高时明两人,一直以来都在为给张诚翻案正名而奔走。
朱由校现在这个说法,摆明了就是认可了翻案的事实,也算是在高时明临走前给两人一个安慰。
“奴婢叩谢陛下”,沈荫面色感动,朝着朱由校直挺挺的跪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