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启,朕名朱由校 第14章 内官改制之二

作者:耳东廓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6-02 17:53:46
最新网址:www.biquw.cc

第三项改革是新设荣休院,合并安乐堂、净乐堂、内安乐堂等等零散的互助救济机构。

荣休院定为正四品衙门,品级上与十二监齐平,设掌印太监一员,再往下设左、右少监作为副职(从四品),另有佥书、掌司、写字等若干职司人员。

内廷所属所有太监、宫女,不分品级,都要在荣休院录名存档。

对其中年满60岁的人员,可以尊重他们的自身意愿,或是集中到宫外所属庄子上集中安养,或是按个人品级和入宫时长按月领取安养金,去世后由荣休院集中安葬、供奉香火。

太监宫女一旦因获罪被剥夺养老待遇,荣休院累计的安养金直接取消。

直殿监、都知监的权力,都是朱由校从司礼监剥离出来的,又加以完善。他觉得司礼监的权力太大太杂,机构也太过臃肿,不方便互相制衡。

荣休院则属于新设,用于解决太监宫女养老上的后顾之忧。

这样对于一部分人而言,就不用在自己还算发达的时候,一个劲儿的贪财,一个劲儿的收干儿子、干孙子。

对于另一部分特别渴望财富且收不住手的太监们,朱由校也不担心,直殿监从四面八方盯着,都知监在几处关键节点上盯着,荣休院负责兜底警告,想大伸手都得掂量掂量。

对于这么一个类似退休养老院的机构,取个什么名字倒是让朱由校煞费苦心,最终定好荣休二字。

他说给身边的魏进忠听时,一下子把魏进忠吓得跪倒在地,说什么“伺候皇爷是奴婢们的福分,哪里敢说什么休呢”

“怎么?太监就不是人了?在宫里伺候了大半辈子,年龄到了就不能歇歇?”

这是朱由校当时的原话,现在这话已经被刻在了荣休院的照壁上,顺带着帮他又收获了一波感恩戴德。

“下面,是各监掌印人选。”

朱由校一句话,让身前太监们的眼神更加热切起来。

“卢受,留任司礼监掌印太监。”

卢受是万历皇帝的心腹,朱常洛登极后留着他,本来是为了给王安过渡。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王安一个区区司礼监秉笔兼掌巾帽局印的太监,能够给邹义、李实还有锦衣卫派活。

只是没想到泰昌帝只当了一个月皇帝就噶了,王安至死也没坐上他期盼的位子。

卢受自从万历驾崩之后,很清楚自己过渡期吉祥物的作用,朱由校也就把他留着了,谁让他身边最信任的魏大伴不怎么识字呢。

“魏进忠,赐名忠贤,任司礼监秉笔太监、提督东厂。”

虽然朱由校对自己的能力挺有信心,但千万不要小看古人智慧,他们可能在知识上知道的少,可在做人、玩人方面,能够给后世人做老师。

保险起见,朱由校先把魏忠贤给安排到位,必要的时候,开门放九千岁。

“刘应坤,任司礼监秉笔太监,兼掌御马监印,纪用任监督太监,葛九思任提督太监。”

刘应坤这人是魏忠贤推荐给他的,万历二十九年入宫,也算高级太监中的一员。

因为宫里刘姓大太监不少,他被下面小太监们称作“三刘公”。

刘应坤知晓兵事,历史上是总督镇守辽东的首席监军,有人分析说他才是宁远大捷的实际指挥官,明熹宗称赞他“努力戎行,大挫贼锋”。

后世《明史》和《明实录》记载冲突,明史里袁崇焕的功劳经过后面清朝一系列修改,被大大的凸显,但朱由校对这位开口就五年平辽、擅杀毛文龙的大功臣持怀疑态度,自然是逆着阿清哥的方向用人。

让刘应坤掌御马监,慷慨有胆略的纪用跟他组班子,内行领导内行,腾骧四卫营想来能一定程度的提振起来。

葛九思看着是个二十七八岁年轻太监,被朱由校御笔钦点出来,让他周围一众中下阶层的太监直呼泼天的富贵来了。

这人能文能武会骑射,最关键的是为人忠义担当,知道感恩。

魏忠贤被崇祯皇帝处死之后,所有人都唯恐和魏公公、和阉党扯上关系,是葛九思私下将魏忠贤在碧云寺留下的生圹(kuang)建为“衣冠冢”。

并在两块墓碑上题刻魏忠贤生前的全部头衔,可能是因为葛九思发迹稍晚,把“提督保和等店”混成了“提督保和等殿”,由此很是给后世研究人员找了些活计。

不管魏忠贤是忠是奸,葛九思这种行为都是为朱由校认可,娃娃年轻发迹晚不要紧,他可以给小葛加把劲嘛。

“沈荫,任司礼监秉笔,兼掌直殿监印。”

“汤盛,任司礼监秉笔,兼掌兵仗局印。”

“邹义,任司礼监秉笔,掌荣休院印。”

这三人都是跟着朱由校在西暖阁徒手勇斗李选侍的得力太监,现在都入了秉笔,掌握着重要衙门。

三人里面,邹义跟了万历、泰昌两位皇帝,现在又跟了朱由校,年龄大了,忠诚也得到了证明,让他去掌荣休院,既是筹功,也存了让他设身处地的设计太监们养老保障的意思。

“刘良相,任荣休院左少监;吴进忠,任荣休院右少监。”

这两名太监,算是天启皇帝的启蒙老师,一个教会了他读书习字,一个教了他毛笔字。

别说什么历史上的天启不认字,这都是东林那帮文人画着小圈圈给他的抹黑,明实录中天启日常读书经筵的记载比比皆是。

当然,如果能找到几本野史笔记啥的,更黑更离谱的都有。

这时候也别提什么帝师孙承宗,这时候孙承宗刚刚被提拔为左庶子,一直得到泰昌元年十月十六日,他才连同钱象坤、周炳谟、魏广微、李光元以及李标等五位翰林院同仁,被天启皇帝正式任命为日讲官,也就是俗称的帝师。

刘良相和吴进忠两人年岁也上来了,在这里特意宣布少监任命,也表示了朱由校不忘启蒙之师的初心。

“刘时敏,擢任司礼监秉笔,兼掌内府供用库印。”

这是朱由校记忆中的一位狠人,武臣家庭出身,因为做了一个梦,便毅然决然的舍了弟弟而入宫追梦,办事用心且博学多才,后来还写了一本记录宫廷故事的杂史,文风见人品,让他帮着自己掌握内帑财务,尤为放心。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