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太仓银库的两万两白银,被留守右卫的一个百户所护卫着南下开始。
户部,乃至整个朝堂中的气氛都变得轻松了起来。
原因,在李斌看来无非两点:
一是由于群租房生意只有体量大,收益才足够可观的缘故。导致即便是在内府脏罚库里,能满足大员们要求、能被他们瞧上眼的宅契数量也十分稀少。
为了尽快抢下这些能持续生钱的地产,各路大人纷纷开动了脑筋。当他们的精力、注意力,大都聚焦在这既得利益之上时,对于其他事情,自然会出现些许的放松。
二是,随着李斌将一万两白花花的现银送入内帑。在“分币没花解决老爹陵寝黄瓦事”、“现银立即入账”和“马上还有现银入账”这三重喜悦的冲击下,嘉靖帝的心情也好转了许多。
加上非常巧合的是,就在十五日望朝来临前的一天。顺天府,下雨了!
雨量虽然不大,但却是一个好兆头,多少能扫去一些人们心头的阴霾。尤其是,这顺天府祈雨,乃是嘉靖帝的命令。眼见自己的命令起了效果,难保这位未来的道君皇帝不会YY出什么诸如“瞧,老天爷都听了朕的话”之类的想法。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
金钱,能够扫去这世上百分之九十九的纠纷与麻烦。
可正如命运的馈赠往往都在暗中标明了价格一样。
嘉靖赚了实盈,高兴;朝中大员们,赚了浮盈,也高兴...那么,谁会不高兴呢?
答案很明显:原本外七坊的房东、小商贩们,以及京师内城中,如南城兵马司这种牛马部门里的牛马公务员们。
南城兵马司的事情倒是好解决:负责登记临时册籍的吏员人数不够,能从其他兵马司借调,反正忙完这一阵后,也就不忙了;治安压力的上升,也可以通过兵部点征火甲来处理,反正火甲的工资也不需要南城兵马司来承担。
但外七坊那些小房东、小商贩的直接经济损失,以及大量点发火甲后,导致的南城区域内,居民生活成本上升问题,却没有那么容易解决。
尤其是,随着外七坊一万多,近两万名百姓涌入内城。更是对原有的就业市场带来了一丝波动。
比如,原本在外城就业的百姓,此时搬入内城后。他肯定会动心思,想法子看能不能在内城找一个活干。这样不仅通勤便利,更不必被那城门守卒搜刮一道进城费。
可内城原本的岗位数量是大体固定的,大量人口涌入固然会让内城就业岗位增加。但岗位增加,是有滞后性的!
岗位是一定得先让内城各家铺面的掌柜感受到现有人工无法满足顾客需要的压力,以及能看到增加人手后,所带来的可观利润的前景时,才会发生增加的。
与之相反的是,岗位的缩减却不需要考虑那么多问题。一旦铺面的盈利发生下降,客流量减少。为了节约成本,掌柜们就会开除某些员工,从而减少人力成本。
于是乎,人口流动,给京师社会结构带来变化的阵痛期,开始出现了。
对刚刚搬入内城的百姓们而言,生活并不像他们想象中的那般美好:内城的新工作不好找、外城的原工作还可能不保、巡街,净街等杂费开支上升、以及偶尔在内城“冒犯”了贵人后,还得被人责打...
刚刚掏出一笔一两多,近二两银子租金的内城新住户,在最缺钱、以及在初入新环境最缺乏安全感的时候,遇到这一连串的问题。
压力叠加上升之下,不出意外,是不可能的!
斗殴事件频发的苗头,暂时还没压下去,偷盗、抢劫等问题又频频发生。甚至这些作案者,还不都是新进内城的人,亦有因外城消费人口减少,而被迫失业的人,此时也加入到了内城的动荡之中,试图浑水摸鱼、乱中取利。
此时京师南城的治安,一度直追成化年的劣态。就连某些放衙归家的小官,都可能被当街抢掠。
对于这些乱象频出的情况,京中贵人们可以视而不见。
正沉浸在赚钱喜悦中的权贵,出行有仪仗、在家有护院,南城的乱子可乱不到他们头上。
哪怕是那些抢不到脏罚地契的权贵,这会也是人口结构变化的受益方,因为他们在京中的商铺会随着消费人口增加,而营收上涨。
在这样一个上至皇帝,下至权贵都受益的时刻。
即便南城察院已经接连上疏三次,言明外城人口涌入的危害,请求暂时停止“浮居客商”登记。也都如同石沉大海一般,奏疏一到通政司,便彻底没了动静。
眼瞅着南城局势愈发糜烂,且接连三道奏疏都起不到作用。这南城的巡城御史,也是发了狠,第四封奏疏,直接将李斌给参了。
“你自己好生瞧瞧吧,想好怎么自辩。还有,明日记得着进士朝服,别穿你这身襕衫了,不然又得被参。”
“晚生明白,请秦师不必多虑。”
看着手里,那份被秦金从朝会上带回来的奏疏,李斌哭笑不得地点了点头。
李斌倒是不怨恨南城察院参自己,谁让自己这事,办的确实是给他们找麻烦、上强度了呢?
再加上,南城察院参自己的理由,也只是说自己发卖地契,导致如今南城乱象频现。这理由,就看得李斌挺无奈的,因为它仅仅只是个理由。
在自己所有的操作都合法合规的情况下,南城察院压根就找不到弹劾自己的罪名。
回顾整个事件的过程,李斌真正亲手操办的仅有发卖地契一事。而在发卖地契时,该准备的红批备案,李斌都准备好了。一切都合法合规。
至于说,那些买了地契的人,改群租房?那和我李斌有什么关系?
是你南城察院胆子肥了?还是觉得英国公府及陈国丈等人提不动刀了?
你敢要求他们不允许改群租房试试?
至于百姓,南城察院更是无解。
太祖、成祖老人家定下的规矩:凡京师内外,俱附籍两县。
论法,自己的操作全程合规;论势,自己现在让京师大量权贵都受了益。
参自己就参呗,当朝自辩就辩呗~
李斌压根没将这事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