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贪治明 第39章 事前评估,内城人口增加的影响

作者:狗大狗大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6 06:33:47
最新网址:www.biquw.cc

“这是必然会出现的。”

“若一切如晚生所料,照常推行。仅江彬一宅,便可容纳近500户人家,便是按照一户仅有丁4口来算,这一宅便会让京师内城陡增丁口两千余。三座宅邸,便是六千余口...”

在斩钉截铁般地点头肯定后,李斌再一次从宽大的衣袖中摸出一份陈条,递给秦金。

“晚生这里,还有一份针对这可能发生之事的陈条,包括晚生的预测与晚生浅薄的应对之策,烦请秦左堂斧正。”

“好,本堂先看看。”

听到李斌的说法,还有看到他居然真的摸出了一份,比之前的陈条还要长、内容还要多的陈条后,秦金难掩自己心头的震惊。

未雨绸缪,说起来简单,可真正做到...哦不,应该说真正这么想过,并努力去试着这么做的官员。

在大明,堪比珍惜动物。

甚至不要说未雨绸缪地思考解决那些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的办法,就是当下存在着的社会问题、制度问题或是行政问题。都有太多的官员,只会提出问题,嫌少有人提及该如何解决。

仅此一点,便让秦金再次高看了李斌一眼。同样,秦金浏览李斌这第二份陈条的神情,也比之前更显专注。

“六千余口人,进入京师,并集中聚集在大时良坊一带,定然会增加南城兵马司的负担。晚生计划,移文南城兵马司,请他们奏请兵部职方司,点选火甲百人。缓解秩序治安压力的同时,亦是给这些进城百姓,提供了一份活计。”

“点发火甲倒是不难,毕竟他们并无俸禄,不会给朝廷增添负担。只是,多了百人,便多了百人的耗羡...你司专管耗羡,可曾算过这南城百姓,能否经得起这些人盘剥?”

五城兵马司的组织架构里:兵马指挥是官、弓兵是吏,真正干着巡视街道、防火救灾、缉捕偷盗的火甲,是役。

在明代,官和吏,都是有朝廷发工资的,既有朝廷规定的编制数量,也有朝廷制定的工资标准在。而役,理论上是纯白打义工,朝廷分币不给。

可在实际执行中,这些人就好似前世的公安辅警。理论上,没编制就没工资,但人总不能饿死吧?你要人家干活,还不给人钱活命?

真要这么干的话,周扒皮听了都得流下敬佩的泪水...

说回火甲,这火甲与辅警一样,没有定额的编制数量,全看当地需要多少人辅助;没有固定的工资标准,纯看单位收支与当地工资标准。同样都是辅警,有两千多的,也有高达八千多的,难以一概而论。

但与后世不同的是,如今明朝的地方官府,在财政上,不仅很难吃到上级单位的财政拨款,反而经常被上级“大抽血”。

按照洪武爷八八哥定下的规矩:每岁田赋(明代正税,也是主要财政收入来源),地方留存十之四、五,其余起运京师。若是边镇,如山西、陕西等地的边县,留存比例甚至可以高达60%-70%。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起运京师的比例逐年提高。尤其是江南等产粮区,如苏州、杭州等地,田赋起运一度高达80%。

起运京师的比例提高,就意味着地方财政收入的减少。在江南这些,地方一年80%的收入都得上交京师的地区,地方官府若是不整点灰色收入,它压根没法正常运行。

而这灰色收入,便是耗羡!

所谓耗羡,便是指地方官府在征收夏税秋粮时,考虑到粮食运输时的损耗、银两熔铸时的损耗,而在正税交纳的份额外,额外多收取的部分。

如湖广某县,今年征粮10万石,其仓储、运输自然损耗率为5%,但该县却将粮耗收取标准定为10%。那么,这多出来的五千石粮食,便是归入该县库藏的收入。然后,该县再用这部分额外收入,去给衙役们发工资。

当然,有些不讲究的县,或者干脆是穷到收不到什么耗羡银的县。可能压根不会给衙役发工资,纯让他们去盘剥街市商贩、来往市民,能敲多少竹杠,算多少...

但这种情况,毕竟是极端的少数派。绝大部分的衙门,并不会太过放任这种失序的行为长期存在。

秦侍郎此问的意思,便是在问李斌:你算过当地百姓,目前的耗羡交纳比例吗?他们还经得起这又多出来的一百多人,盘剥吗?

“禀左堂,此事晚生简略算过。而今南城,并崇文门外的城外坊,共计有户三万余,丁口十五万余。占据京师总丁口数的十之三四...”

“丁口一多,则耗羡摊薄愈甚。假设这百余火甲,每甲每月给银一两,每丁每年,仅需摊耗羡8文。便是去掉那些游民(无固定职业,游荡城乡之间),每丁所摊不过10文至12文。影响甚微。”

“如此便好,你继续说吧。”

听完李斌的解释后,秦金点点头,并抬手示意李斌继续讲解。

而接下来的内容,便是李斌不讲,秦侍郎那边也都没什么疑问。

六千余人,除百人火甲外,还有更夫、清道夫等等,服务于这三个大型聚居点的人员,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六千余人突然涌入内城后,对内城就业市场的冲击。

然而,李斌目前只能算到,能够通过官方调控手段去控制的就业数量。如那兵马司火甲、夜巡更夫等等...

这些人,撑死能用去一百五十壮劳力。

这就意味着,便是按每四人便有一适龄男性劳动力算的话,这些人里,依旧会有一千三百五十人,处于无业状态。

一千三百五十人落进二十五万左右的京师内城人口里,单纯从比例上来看,并不算很多。就是交给市场正常消化,想要消化掉这一千三百五十人,都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但别忘了,如今的大明,大家伙的日子并不好过...

甚至随着漕运系统的运作受阻,经济阻塞先由河道的阻塞,传导到直接服务于漕运的纤夫、力夫;再进一步传导至服务于这些纤夫、力夫的小商小贩,小商小贩再传导至米面粮行;米面粮行,营收下降,不开除些店员、小二节省成本都是好的,指望他们在这个时候,更多雇工?

哪怕随着这六千余人进入内城,能够增加内城对米面粮油等生活必须品的需求,一定程度上缓解米面粮行的经营压力。但李斌依旧不敢对此做出太乐观的预估。

在李斌的心里,只要市场能消化三百五十人以上就业,不让失业游民,激增至一千人以上。

局势就是可控的。

无论是这些游民啸聚街头,还是生乱闹事。

在拥有二十多万人口的内城,这点人,还翻不了天。

只是...

“这些人进城后,虽不会增加南城百姓耗羡过多,但晚生预计,以而今京师内各行各业的凋敝,这些人里,必会催生一定数量的游民。”

“这些游民的存在,可能会给百姓带去负担,但有新增的百余火甲在,这一影响尚且可控。只是,在那些贵人那...晚生就无法预测了。”

“而这,亦是晚生反对,由我户部亲操此事的理由之一。”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