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学政大人郑经纶进驻庆州府衙的第三天,武德三十五年江南道庆州府的院试正式拉开帷幕。
考试地点定在庆州府文庙学宫。
五十名学子依次通过搜检、廪保、验明正身后进入考场。
而此时原本就阴沉沉的天空中突然划过一道虬蛇般的闪电,继而轰隆隆的炸雷响彻云霄。
不消片刻,豆大的雨点便从空中倾泻而下,暴雨带来的潮湿之气很快就弥漫起来,整个世界仿佛都被烟雨雾气笼罩了。
简北的座位分配在最后一排的角落里,这个位置可不咋地。
如果是临窗边的位置还有点光亮看的清楚一些,可是这个位置不但潮湿而且阴暗。
而老油条则跟他呈现对角线位置,反观凌云和李氏兄弟以及林谦则都是在靠近窗边的光亮之处。
简北作为科场小白一个,他打破脑袋也想不到这会是有人故意针对他。
他只觉得这是随机分配的座位罢了,因为他不分配在这里就有其他人在这里,随机性这么大,怎么会是针对自己一个人呢?
对于人性的阴暗和官场的腐败简北确实是知之甚少,主要是他把人想的太好了。
有人说过一句话:心若向阳入眼花团锦簇。反之也是成立的,心若是充满黑暗,所见皆污秽腌臜。而简北属于前者。
在原来的世界里总是等到吃亏上当之后方后知后觉,然后又死不悔改的继续吃亏上当,再痛彻心扉的后知后觉,如此往复之下内心中伤痕累累。
有时候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扪心自问,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人善良有错吗?
即便是穿越之后,他也是秉持这一为人处事的原则,否则他又岂会跟老油条搞到一起成为忘年交?
不过老油条是真没有让他失望,因为老油条这货没什么坏心思。两个人可以说是一拍即合,或许这就是同为良善之人气场相合吧。
试卷袋发下来之后,简北抽出试卷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做到心中有数。
第一道题目是一篇《四书》八股文:孟子曰:“徒法不能以自行”,要求是阐发孟子“法律需人执行”之深意,结合治国、用人之道,代圣人立言,限制在六百字以内。
第二道题目是策问题,也就是时务策。
问:漕运为国脉所系,然河道淤塞、漕粮损耗日重,当何以革弊?
要求:分析漕运弊病根源,提出具体措施,限五百字以内。
但看前面两道大题,一道是四书短八股,一道是时务问策,这对于简北来说并不算太难。
而第三题则是一道试帖诗,题目:《赋得岁寒知松柏》,五言六韵。
这道题有点意思,这可比县试之际武昌明出的那道试帖诗要高明多了。
首先这道题典出《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能把论语和试帖诗结合在一起的人可见其才学不浅,不愧是翰林出身的学政大人。
看完题目,简北开始打腹稿。
这三道题的难度丝毫不亚于府试的策论。别看都是短篇写作但是越是篇幅小,文章就越是需要浓缩成精华写出来。
这就很考验文笔了,说实话郑经纶出的题就是考验学子文笔的,因为后续的考试可就是朝廷派遣专人来主持的乡试了,这个阶段才是真正的国家抡才大典。
一旦考过了乡试,那就是举人身份了。
在大梁朝,举人是可以直接为官的。
就比如简北的姑父就是以举人身赶赴岭南任职的。
顺便说一下,举人在大梁朝是可以任命为地方官员的,不过一旦任命就没有进入中枢的机会了,即便是升迁,也只能在本省之内调动。直到老的干不动了告老还乡为止。
题外话不多说,简北略作思考便开始提笔在草稿纸上答题。
法者,治之具也;人者,法之枢也。具无枢则滞,法无人则罔。
夫法之立也,所以齐天下之不齐;而其行也,必待夫人之明且公。苟非其人,虽良法美意,终为虚文耳。
尝观三代之盛,皋陶明刑,周公制礼,法非不备也。
然皋陶惟执“钦恤”之心,周公常怀“敬天”之念,故法行而民不怨。后世有刻吏深文,舞弄科条,使律令如密网,而民益凋残。此岂法之过哉?任法而不任人之失也!
故为政之道,在得人而已。
......
洋洋洒洒数百字顷刻间化作飞白行书跃然草稿纸上,破题点明法律是工具,人是核心,无人执行则法律无效。
而在承题部分,直接承题,强调法律需公正之人执行。
起讲则是以历史对比论证:善法需善人执行。
入手的一句话:故为政之道,在得人而已,点明主旨。
起股对仗论述法律条文与执行精神的辩证关系。
中股以汉代变法为例论证执行者的关键性,后股则批判当时官场迷信条文,忽视人治的弊病且提出改革方案。
大结部分,总结了人治高于法治,呼应儒学“明达用”的思想,算是为圣贤立言。
而第二道策问题,简北破题便点明漕运关乎国脉,弊病如蛀虫,改革的核心在除弊。
承题概括河淤、吏治、损耗三大弊端,起讲阶段历史溯源、以人体比喻国运,就如同人的血脉堵塞外邪侵入,如果不及时治理身体必会遭遇大病之类芸芸。
总之,这篇策问,简北写的是丝丝入扣条理分明。
写完之后简北字斟句酌的润色一番,方誊写在答卷之上。
说起来很容易,但是实际情况却糟糕的多。
尤其是誊写的时候由于光线不足,简北是一笔一划慢慢书写,生恐怕有半点瑕疵。
说实话,瞅的眼都生疼,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
尼玛,这该死的贼老天,偏偏在今天乌云密布下大雨,净给老子添堵。
如果允许点灯还好,可是尼玛大梁朝有规定,科场不能见到明火。
说是为了防止走水,用意自然是好的,可是现在的情况是屋内光线昏暗根本瞅不清楚。严重影响答题速度啊!
不过却也无可奈何,又不是简北一人瞅不清,只不过他的情况最为严重罢了。
简北邻座的一个年过五十的考生此刻几乎都趴在桌子上了,可依然是写一个字揉一下眼睛。
老童生的额头都冒汗了,不过手上的笔却不敢停歇。
简北苦笑摇头,此刻他管不了任何人,只能管好自己。
第三题的试帖诗,他也已经想好了。
《赋得岁寒知松柏》
众芳摇落尽,劲节此中寻。
雪压千山寂,风号万壑深。
贞心盟古雪,老干抱冬心。
月转孤山鹤,风传空谷琴。
声清和涧水,色冷伴岩岑。
岂待春阳煦,长留太古吟。
栋梁储玉陛,劲骨本天禁。
愿托坚贞质,长承玉露深。
简北在答题纸上誊抄好,此时时间来在了下午三点多钟的样子,而外面依然大雨如注。
简北抬头时恰逢一阵凉风吹来,他不由自主的打个冷颤,浑身鸡皮疙瘩差点掉落一地。
随即心口一紧,右眼皮不自觉地跳动了几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