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科举……”
“自隋唐开始,的确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等于,我们今天能够公平的参加考试,还要感谢黄巢么?”
北宋,嘉佑二年的考生们,这些千年聚首的天才们,听到林啸的这趟有关科举、教育的历史课,更是感慨不已。
尤其是对黄巢,他们更是有所改观。
“算是吧,如果黄巢没冲天香阵透长安,我们今天的命运,是否与罗隐、杜甫、温庭筠有所差异呢?”
主考官欧阳修听到了学生们的议论,回想起自己的科举之路,何尝不是充满坎坷。
他也是落榜生,还落榜两次。
当年,西昆体盛行,文风浮华艳丽。他的文风因不符合考官心意而屡屡落榜,遭受了科举制度中另一种形式的不平等对待。
但也正是这些经历,让他立志要改变科举乱象。他渴望通过改革,对抗这种浮华文风,为普通学子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落榜生的危害如此大!”
“黄巢终结了唐朝的科举……”
“然后,这洪秀全,半终结了科举制……”
“标儿,看来,我们的科举制,要更加显得公平,公正!咱是绝对不允许咱大明有什么科举舞弊的事情!”
朱元璋毫无疑问,再次汲取了教训,颇为严肃的叮嘱了一下朱标,然后警告的目光扫过文武百官。
“父皇说得对,科举这事,应该再慎重也不为过!”
朱标深以为然点头,更是学以致用,警惕道:“我们更是尤其要防止类似世家大族这样垄断科场的事情,虽然,现在已无世家大族……”
“但,自汉到唐的世家大族,还是从当年汉高祖刘邦他们之后有的,我们不可不防。”
“这是对的!”
朱元璋立即汲取教训,忍不住道:“要不,咱再下个令,朝中当过官的,三代之内,不允许参加科举,给其他人一个机会?”
嘶!
此话一出,洪武朝堂文武百官齐刷刷看向朱元璋,朱元璋这是想要干什么,想要挖他们的根吗?
“陛下,不可……这不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不公平吗?”
宋濂下意识反驳,旋即谨慎道:“陛下改革后的科举,已经够难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也不一定能考上吧,我们,我们也不太可能形成世家豪族。”
“对啊!陛下,科举也不是谁都有把握考上的啊……”
“还请陛下收回成命,哪怕题目出得再难一点,科举要求再多点也无妨,这限制了三代不能考,万一有更多落榜生怎么办?”
朱元璋这一个想法,算是结结实实砍在这群人的身上,让他们再也保持不了缄默,纷纷开口。
“父皇,儿臣也觉得,还是再多考虑考虑吧。从林啸的课堂上看,我大明科举,好像也没什么问题,也没有什么比较出名的落榜生,看情况,我们大明科举,还好……”朱标连忙劝说。
“哼……是吗?”
朱元璋不语,只是冷哼一声,不满的目光扫过朝堂上的读书人们,算是再一次看清楚了这些人是什么货色。
“好了……”
“同学们,这节课,最后十分钟。我们刚说了我们中国这边的科举和教育历史……”
“最后十分钟,我们再来了解一下西方学堂,或者是今天我们这种学习模式,怎么来的。”
课堂上,林啸也是短暂停留,给了学生们消化讨论的时间,然后,自己也稍加休息两分钟后,继续他的课。
此话一出,学生们和帝王们都停止了探讨,再次聚精会神的看着林啸。
“本来,我还想说一下被誉为科举考试千年第一榜的嘉佑二年科举榜,以及,大明朝最出名的南北榜案,但,时间不够……如果有兴趣了解的同学,自行下去了解,这算是这节课布置的作业。”
“大家也争取找一些,比较经典的科举案例……”
林啸此话一出,朱元璋、朱标和洪武朝众人顿时顿住。
“南北榜案?”
“我大明南北榜案?别啊,林啸,你说啊,什么他们下去自行了解!”
话说了一半,可以说是吊足了朱元璋的胃口,然而让他抓耳挠腮的是,林啸就一笔带过了。
没办法,科举这个事情,一节课哪能讲完,林啸当然捡重点的讲,他毫不客气的直接手指一点,教案PPT滑到了西方。
“总体而言……”
“西方的教育分两个层面!”
“精英教育,平民教育!”
“然后,他们的选人用人,直到今天,还用察举制你们敢信?”
林啸直接说出了西方教育的两个显而易见的特点,也一口道出了西方选人用人制度的实质。
“察举制……”
“不是吧,老师,美利坚、法兰西那边,不也有公务员考试吗?”
“对的啊!他们那边的大学生,也很有出路吧。”
“当然,当官在他们那边不流行,他们更倾向做生意……”
“可也不能说,他们那边,是察举制啊。”
学生们纷纷提出质疑,脸上写满了疑惑。他们中有些人对西方教育有一定的了解,西方有着完善的教育体系和选拔制度,与察举制似乎毫无关联。
“你们都对!但……要搞清楚一个概念,外国是很多国家,而我国,就是一个国家,好像是大家,从来就习惯让我们国家一个,单挑全世界……这是值得赞扬的,也是不可取的。”
林啸当然懂学生们的疑惑,没办法,从小他也是这样的,习惯拿祖国单挑全世界,教育制度也一样。
林啸纠正了他们的错误。
“是哦……好像也是……”
“哈哈,如果我们不能单挑全世界,肯定还是我们不足,当什么世界第一!”
同学们顿时恍然大悟,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作为10后,他们成长在国家繁荣昌盛的时代,民族自信早已深深烙印在骨子里。
“行了,我说一下西方教育……”
“就是我的两个观点,他们的平民和精英,在选人和教育上都是两条线!”
“欧洲的教育,早期的时候也是贵族和宗教才有的,总体经历了……神权垄断—世俗分化—国家统筹—全民普及四个大阶段。”
“欧洲古代,希腊和罗马奠定人文和法律教育基础,最初的教育是贵族和教会才有的,和我们这边一样,平民没有读书的机会,这个时期,可以对标西汉和东汉魏晋……”
“两边的教育,都是贵族教育!”
“中世纪后,尤其是文艺复兴后,教会控制的学校,才向普通人开放。而当时的国家与教会产生了权力之争,国家开始自己设置学校,培养自己的人……”
“这一阶段,相当于隋唐到两宋的时候……大量普通人得到读书的机会。”
“他们最早的大学,是1088年建立的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以法学为核心,吸引了但丁,哥白尼入学……”
“后来,造纸术传入他们那边,才让他们的教育大规模普及,工业革命开始后,因为需要大量的熟练技术工和劳动力,学校才专门对平民开放……也就形成了平民教育,彻底普及开来。”
“这个时期,就对标了清朝。”
“当我们这边的科举,三年一次,才招收几百上千人的时候……”
“他们那边的平民教育,三年就可以教出十万,百万的人识字……”
“所以,1840年后,当东西方开始融合之后,欧洲那边比我们拥有更多的读书人!”
“当普通人也有免费识字,或者接受教育权力之后,教育为百万,千万人服务的时候,我们这边的科举,依旧只为清朝那一百万,两百万读书人而服务的时候……”
“科举制,注定落幕!科举制,就是被他们这种全民教育所取代!”
林啸大概而简要的说了一下西方教育的发展情况,而这节课说到这里的时候,下课铃声也随之响彻而起。
“行了,这节课结束……”
“下节课,我们继续,讲的是秦朝为什么灭亡,朱小章,赵星野、黄巢出来一下……”
林啸果断结束了这堂课,然后,单独叫了三个学生,准备下一堂课的内容。
课断到这里,让秦始皇、朱元璋等人又不上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