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面的几个,除了罗隐,谁能比我还惨!”
“他们好歹都是大诗人!”
黄巢本人,直接愤愤不平,这些人虽然都落榜,但杜甫孟浩然等人,名声比他高多了好吧。
也就只有一个罗隐比他还要惨。
但人家好歹也有著名诗词留下。
他呢,什么都没有,还要被人取笑。
然后,现在结果还告诉他,他给深恶痛绝的科举制续命一千年,怕是没有比他更惨的人了。
黄巢颇为不爽的看着林啸。
杜甫、孟浩然等人也想看林啸怎么圆。
“老师……这题太难了吧,我们怎么知道?”
“是啊!”
“老师,关键是罗隐是谁啊?难道这一题之中,选罗隐?”
七年级三班课堂上,同样一片抱怨,这一题对他们而言,有点超纲。
“黄巢同学,你起来答一下啊。”
林啸没管,直接点名一个叫黄巢的男同学。
“老师,应该是杜甫吧……虽然他是诗——圣!但老了还被南村儿童轮流欺负,应该比黄巢还惨,黄巢他虽然落榜了,但最后也杀了一个痛快,还当了皇帝。”
叫黄巢的男同学起来了,按照诗人熟悉程度,选了杜甫,甚至还学星爷说圣的时候,延长了语调。
“什么?我,我当了皇帝?!”
“慢着!怎么回事?”
这个男同学的透露,直接让黄巢傻眼,刹那间,酒馆之中原本还嬉笑他的人们,也顿时目瞪口呆,安静如鸡。
“这个理由,说得过去,还有其他人不?”
林啸自然不满意这个答案。
“老师,这一题,会不会是温庭筠,他的闺房诗词,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很出名……另外,他好像也是晚唐时期非常出名的科举枪手……一次性为8名考生代写答卷……然后他的科举作弊,好像形成了产业链……”
一个对温庭筠颇为了解的女同学弱弱举手,透露了有关信息。
“啊……温庭筠还是枪手?!”
“他代人参加科举?”
这个冷知识一出,同学们都很惊讶。
“这也不能怪我啊!谁叫我长得不好呢?”
温庭筠当即表示,自己也很无奈。
“还有人代参加科举的?所以,这科举制,也不是很好,都是弊端?”李世民有些长见识,也算是发现了科举制的弊端。
“好了!同学们,我公布答案!”
“这一题,应该是D,罗隐!”
这道题,林啸没有浪费时间,直接宣布答案,并随后详细解释道:“孟浩然于开元十六年长安应试落第;后因《岁暮归南山》中【不才明主弃】触怒玄宗,终身未仕。”
“杜甫不用说了,落榜也上榜当官过……虽然晚年凄惨,但也享受过,还有偶像李白满足精神需求……”
“温庭筠呢,就是刚刚这位同学说的!他是著名的大唐枪王之王,不仅有才留下不少诗作,生活也颇为潇洒有滋味,因为长相不行,科举屡次不中,后来开窍转开公务员培训辅导班……自己也在线接单替考,算是也有美名……”
“至于这个罗隐,就惨了!他不仅不太出名,而且还是……十次应试不第史称十上不第!被一群读书人,铭记千年……他出名的诗句是,今早有酒今朝醉……可以看出他被科举折磨的惨状!”
有关几个人的大概参加科举的相关事迹被林啸一一列举了出来。
“噗嗤!”
“今早有酒今早醉,原来是这个叫罗隐写的啊!十次不第,那简直太惨了吧,三十年不就一下子过去了吗?比范进还惨吧!”
“哈哈……这罗隐也太可怜了吧!”
七年级三班的学生们一见罗隐这遭遇,纷纷没同情心的笑出声,唐朝之前的皇帝们,也揶揄不已,万万没想到,科举还能发生这么多有趣的事情。
“今早有酒我今早醉……十次不第,竟然也能名垂青史,这也不赖……但我要挑战一下,二十次不第呢?”
大唐,罗隐喝着酒,反而更是自嘲。
“好了,同学们,不要笑了……”
“我举这个例子,只是想要说明,大唐科举制的弊端!”
林啸适时的拉回了话题:“虽然可能存在怀才不遇的问题,但出现罗隐、温庭筠,甚至于黄巢这一类极端的考生,其实和大唐科举制的弊端……它依旧被世家大族掌控有关!”
“世家大族买通考官,让谁中状元就谁中状元,让谁不中举,就不中举,譬如,他们自家读书不行,可以请温庭筠代考……而大唐科举制,还没有进行糊名,也没有考后让人专门誊写……作弊空间很大……”
“这就导致了,世家大族牢牢把控科举的名额……就如同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的后期一样,考官裁判都是他们,普通人怎么能考得过?”
“黄巢他们不仅要与万千学子竞争,还要与世家大族竞争,怎么考得过?”
“所以……到晚唐时期,科举制基本上已经形同虚设!”
“我们的著名落榜生黄巢落榜后恼羞成怒,悟出了考进帝都,不如打进帝都的新途径……最终起兵造反,打进长安,当了皇帝,然后对这些世家大族进行抄家灭族……按族谱杀……”
“然后最后再加上五代十国的超级大乱斗……最终从汉朝时期就开始屹立在中原大地根深蒂固的世家大族没了!也才最终解决,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致命缺陷……”
“所以,我才说,黄巢此举,一举为科举制续命一千年!”
“我也才说,如果不解决世家大族,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的三百年命运,也是科举制的命运!”
“干得漂亮!”
“果然不愧是我黄巢老哥,人狠话不多!”
“还得是打进长安啊!考进长安实在是太难了!”
课堂上,林啸介绍到这里,男同学们纷纷力挺黄巢,显然感同身受,深恶痛绝。
“对……对世家大族,抄家灭族……”
“这……这,这么猛的吗?”
而看到黄巢的举动,李世民完全被震住了,哪怕黄巢造他大唐的反,他也不得不承认,黄巢此举,太勇猛了吧。
“对世家大族,按族谱杀……”
“这黄巢怎么敢的啊!我们对他什么仇,什么怨?他有这么凶残吗?不是要一个官当当吗,我给你还不行吗?”
东晋,王导、谢安等人世家大族的代表,直接不寒而栗,万万没想到以后,会出现这等人物。
然后,林啸能堂而皇之的把黄巢的事迹介绍出来,岂不是给了一些皇帝解决办法的思路?
世家大族……危!
“竟然用干脆利落的杀……这……”
“这么离谱的吗?”
光武帝刘秀对黄巢,也感觉有些佩服了,他都不敢对河北豪族和天下豪族动手,这黄巢就敢了,他一时间也被震惊了。
“至于……洪秀全也是这样!”
“黄巢之后,虽然没有世家大族了,科举的公平性得以调整,但,依旧不是普通人能够轻易考上的……”
“尤其到了清朝……”
“满汉之防,再加上黄巢的先例!”
林啸继续介绍:“我们的洪秀全天王,也有学有样,考不进帝都,准备打进帝都,或者开创新的王朝!”
“结果,我们也看到了,他成功了一半!”
“但正因为他的举动,科举制终究是走到了末路……”
“最后再加上我们的维多利亚女王,当年悍然对清廷发动鸦片战争,最终迫使清朝开门,迎来了他们西式学堂,也算是我们今天学校的前身,这才终究是,终结了科举制!”
“1905年9月2日,随着张之洞等上书废除科举制,1904年的甲辰恩科,也成了我们国家最后一场科举!最后的一位状元,是刘春霖!”
“他们的策论一题更是这个……”
“对比唐周制度、贾谊与秦穆公治国、诸葛亮与王安石经济政策……”
“显然,还想着藩镇割据,经济改革……”
“但,终究无力回天!科举制终结,大清终结!我们迎来了新的选人用人制度,西式学堂,直到今天……”
一场有关教育和科举的历史脉络,被林啸梳理完成,静静的摆在学生们和历朝历代的皇帝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