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九品中正制?
这是一个针对于世家高门的制度,简单来讲,就是当官不看学识、治理国家的水平、也不看你的文化,甚至不看你这个人。
只看你背后的“家族”。
你背后的家族强了,你自然而然就可以当大官。
这就是九品中正制。
当年隋文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的混乱之后,当时的世界其实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权贵们依旧是权贵们,知识阶级依旧是知识阶级。
知识依旧是在少部分人的手中掌握着,他们依旧像是汉末的经学大家那样把控着朝堂命脉。
所以隋文帝只是初步建立起来一个以考试为根本的选官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对那些氏族有一定的冲击,但其实冲击并不算大。
为什么?
因为能够考过他们的人不多。
读书?
你寒窗苦读,一切全靠天赋拼,遇到不会的问题只能似是而非。
而高门大族呢?
读书,有人伺候着——让你的身体健康。
遇到不会的问题呢?——某位长辈在研究这个问题的道路上就是著名的大家,拿着拜帖直接登门拜访,长辈还十分亲切的一边和你聊天,一边倾囊相授。
毕竟谁家没有个晚辈?
所以,隋文帝并不敢在那个时候就彻底的创建科举制,或者将这个制度定性——甚至他能够建立起来以考试为根本的选官制度,还是因为当时的科技大爆发。
印刷术出现了。
在印刷术的冲击之下,一部分的寒门也好、一部分的黔首也好,都能够读得起书。
这才是隋文帝不着急创建科举制的原因。
不然,他都能够创建考试为根本的选官制度了,创建科举制很难?
只是这一切都被后来的隋炀帝给破坏了。
在隋文帝的计划当中,“科举制”至少应该是三代、甚至四代以后才应该逐渐确立的,因为那个时候大部分能够读得起书的黔首都已经到了合适的年龄。
“科举制”出现的缘故,是为了打破士人门阀对官吏的垄断!
可惜隋炀帝急功近利,为了自己的名声,十分急切的创建了科举制,甚至将此定之为官方的制度,在这种情况下,那些之前没有反应过来的高门瞬间反应了过来。
原来科举制是限制我们的啊!
所以他们开始参与科举考试,而后成为官吏,而后继续在新的制度中生根发芽,掌握新制度的命脉,成为了科举制中的“学阀”。
这是无可避免的事情。
当日的隋朝,与今日的秦朝何其相似?
若是秦同听他说了“科举制”之后,就十分迅速的与皇帝、乃至于扶苏说明这个制度,继而想要他们推广,那么樊牧就会趁着时间尚早,赶紧选一个新的继承者。
毕竟....这么愚蠢的继承者他可不敢用。
先进的思想和制度,有些时候在一定时间内,就相当于剧毒!
比如如今的大秦。
只要敢真的直接施行科举制,那群掌握了知识的“贵族”“士大夫”们,就会蜂拥而上,而后把控读书的渠道,在他们占据了上层的“位置”之后,留给普通黔首和寒门的位置自然而然就少了。
樊牧有些欣慰的看着嬴政,感慨的说道:“真是没有想到啊,你竟然会考虑如此之多。”
他十分满意“秦同”的心性,于是便进一步的说道:“那你有没有想到该如何控制这一点?”
嬴政微微摇头:“事实上,我在考虑建立一个如同当年稷下学宫一样的学宫,让天下有才学的人都可以来稷下学宫读书,继而在这之中选拔才能之辈。”
“届时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倾斜那些背后势力不复杂的、不是贵族阶级的黔首了。”
“黔首之中,也多有天赋之辈。”
樊牧点头,这的确是一个好办法,但——太慢了。
他看着嬴政微微一笑:“你就不觉着这样子太慢了?”
“天下黔首何其多,只是挑选一点点人进入咸阳学宫中,这样子的几个人,要用多长时间才能够改变如今的局面?”
嬴政嘴角噙着淡然的微笑。
他的心态十分沉稳,早在扶苏开始改变之后,他就知道,长生不必求了,他有了接班人,他未竟的事业也可以放缓脚步,不必像是一个追逐大日的巨人一样了。
于是他说道:“一代完不成,还有下一代。”
嬴政看着樊牧说道:“陛下可以将事业传承给长公子,我自然也可以将先生教授我的东西、思想,传授给我的子嗣。”
“如此一代一代传承,终有一日可以改变这天下乾坤。”
樊牧闻言抚掌大笑,他要的便是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当即站了起来:“好,好志气。”
“不过么,有我在,倒是不用这样子一代代传承了。”
“走吧,去带你看个好东西。”
“其他的东西暂时拿不出来,但这样东西,还是可以拿出来的。”
好东西?
嬴政心头一跳,当即跟着樊牧朝着不远处走去。
一边走,他还一边问道:“不过先生,您真的不愿意出山吗?百家如今已经开始零零散散的入京了,他们想要面见长公子,请求长公子重用他们的学说。”
樊牧不屑的撇了撇嘴:“我出山做什么?我又没有什么思想学说。”
“去了也是白去。”
他摸了摸下巴:“不过么,这群人来者不善,我倒是要和扶苏说一说,应该怎么对待他们了。”
樊牧此时的眼睛中绽放着光芒。
他的心中不自觉的闪过一个“学说”,或者说“思想”。
这个思想事实上只有简简单单的几个字,但这几个字其实已经够如今的大秦、如今的扶苏所用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如此简单的一句话,却是十分朴素的“马哲”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中的精华,也是重中之重。
而这对于如今的大秦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实事求是!
哪个有用去用哪个!
容纳百川才是真理,这才是为帝为君之道!
此时的樊牧却并没有开口说出这些,只是想着等到扶苏来了再说。
“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