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即大明:重生隆武横扫天下! 第82章 分权 制衡!

作者:麻货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6-15 01:03:46
最新网址:www.biquw.cc

“肃虏侯黄斌卿,受命于危难之间,不畏艰险、直捣贼巢……

今授右柱国、特进荣禄大夫,加前军都督府右都督,领舟山军总兵官;晋肃国公,赐承天翊运定难功臣铁券,与国同休!”

“义烈侯王惕忠,从朕于兵微将寡之际,忠心报国、屡立战功。

今授右柱国、特进荣禄大夫,加中军都督府右都督,领义烈军总兵官;晋烈国公,赐承天翊运定难功臣铁券,与国同休!”

“赤心侯李赤心,深明大义率军来投。从驾伐虏不辞劳苦,战功显赫。

今授右柱国、特进荣禄大夫,加左军都督府右都督,领忠贞军总兵官;晋兴国公,赐承天翊运定难功臣铁券,与国同休!”

“破虏侯高必正,授右柱国、特进荣禄大夫,加右军都督府右都督,领破虏军总兵官;晋潞国公,赐承天翊运定难功臣铁券,与国同休!”

“赤诚侯田见秀,授右柱国、特进荣禄大夫,加后军都督府右都督,领赤诚军总兵官;晋诚国公,赐承天翊运定难功臣铁券,与国同休!”

继郑鸿逵之后,黄斌卿、王惕忠、李过、高必正、田见秀五人,同样也是受封国公爵位。

唯一的区别,只是作为武将之首的郑鸿逵,领的是‘大都督’府衔而已。

“臣等叩谢陛下隆恩……”

还都南京后,不单是朱聿键这个皇帝的正统性得到了彰显,大明爵位的含金量同样也是大大提升,远非暂驻福州之时可比。

听到自皇帝的封赏,除了跟朱成功、施琅驻守淮北的高必正外,其余几人全都欣喜不已的跪地谢恩起来。

至此,和大明开国之初的“开国六公”一样,隆武二年第一次大朝会上,朱聿键同样封了“定国六公”。

只不过,这也仅仅只是数量上的持平而已。就质量而言,几人自然是比徐达、李文忠等人相差甚远。

当然,这次收复南京及江南失地,立下战功的将士甚多。

除了定国六公外,朱成功、施琅、袁宗第等人,同样也是加官进爵。

一时间,刚刚还都南京的隆武朝廷,却是再次重现了大明立国之初的情形,武将占据上风。

只不过,不同于大明开国时的被动形成,这一次,却是朱聿键主动顺势引导而为。

毕竟在他这个“愤青”看来,只要武德充沛,即便最后武将造反了,那也是肉烂在锅里,总比便宜了外族蛮夷来得强不是?

当然,屁股决定脑袋。如今作为大明皇帝的他,也不可能任凭武将坐大,一点都不加以预防。

“诸位爱卿,朕打算于七部之外,重新再增设一后勤部,不知卿卿等以为如何?”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封赏过后,趁着众臣还沉浸在喜悦中,朱聿键又再次提出了增设一部的打算。

“后勤部?”

“呃,不知陛下所说后勤部是……”

听到皇帝继火器部后,又要增设新的部衙,群臣顿时不由得为之一愣。

“后勤部嘛,故名思义,当然是负责全国军队粮饷、军械、马匹等后勤辎重之事……”

不管是崇文抑武还是以文驭武,后果都是灾难性的。

只不过,武将、军队也不能不加以节制。

否则即便朱聿键不在乎以后大明江山旁落,五代十国那样军阀混战的场景,也不是他希望看到的。

因此,用一个全新的部门来掌控、节制军队,自然就成了他的明智选择。

“陛下,我大明税赋钱粮之征收,本就不止户部一部掌管。若是再设一部,是否有些冗杂了?”

“军械、马匹等,向来也是由兵部、工部和太仆寺掌管。若是贸然分割……”

凡事有利就有弊。

还都南京后,没了郑家这个‘活曹操’作为共同敌人,文官们似乎又有了故态复萌、争权夺利的苗头。

在听到皇帝要再增设后勤部分权后,户、兵、工部和太仆寺官员,顿时纷纷站了出来反对。

当然,鉴于朱聿键如日中天的声望和充沛的武德,群臣的反对还是显得很委婉的。

“时移世易,如今大明已不是开国之初。朝廷赋税钱粮的征收,确是有些乱了……”

“传朕旨意,自即日起,全国钱粮赋税征收之权尽归户部。包括内廷在内,其余各部及地方官府,不得以任何名目截流征收任何财税。”

“今后皇家内帑及军费,每年亦按比例由户部划拨!”

在其它朝代,掌管全国财政税这钱袋子的自然是户部。

然而在大明,户部更多的却只是一个‘记账机构’。其实际权力,却是被兵部、工部、皇家内库等机构所分割。

所以还是那句话,欲将取之,必先予之。

面对户部官员提出的反对意见,朱聿键也是直接,当即便把户部被分割的权力还了回去。

不仅如此,为了堵住这些臣子的口,皇家内库征收赋税的权力,也都被他主动放弃了。

“另外,从今以后,兵部除掌武官选授及兵籍、军令、武学等职责不变外,军械之事及太仆寺,皆划归后勤部。”

“自隆武二年起,日后凡入职兵部之官吏,无论文武,皆自动归为武籍。”

“至于工部,依旧掌管全国工程营造之事及器物利用、冶矿、纺织等本职。但军器、兵甲等物之制造,同样划归后勤部。”

朱聿键在将户部权力还回后,随即也不再顾及众臣‘意见’,直接乾纲独断的重新分配了各部的权力。

至此,新鲜出炉的八部衙门里,除了礼、刑、吏、火器四外,其余三部职权,全都或增或减有所变动。

“陛下……陛下英明!”

面对皇帝这一系列眼花缭乱的权力调整,稍微一愣之后,兼职户部尚书的次辅蒋德璟,第一个站了出来表示赞同。

没办法,毕竟这番权力调整中,受益最大的就是户部。

“陛下任贤革新、内政修明……”

说到底,在经过农民军、建奴的多次打击和郑家的擅权后,大明官场的原有秩序,早已不复当初。

再加上朱聿键这一番分化瓦解,群臣哪里还有继续反对的资本,只能俯首听命。

至此,原本只是礼仪性的大朝会,硬是被他生生开成了封赏和议事的常朝。

“陛下,那不知这后勤部主事之人……”

既然打不过,那就主动加入。

眼看增设后勤部已成事实,众臣随即也是改弦更张,满脸期翼的望向了御座之上。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