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醴长歌:圣墟之外五千年》
第二卷·溯古寻源·酒魂初诞
第232章·茶烟蚀酒魄
【开场诗·李白吟】
「赤水波凝琥珀光,忽惊蜀道起茶霜。
陆羽封经困酒魄,且唤诗魂破玄黄!」
(注:以剑刻诗于青石,字痕渗血,引动风雷隐啸)
一、蜀山锁雾
嘉陵江畔的晨雾透着诡异的铁灰色,氤氲的茶烟如活物般扭动,在空中凝结成锁链状。李清照行至江边,腰间的青铜酒樽突然剧烈震颤,发出蜂鸣般的声响。还未等她反应,樽内残存的半盏宋酒“啪“地炸裂,琥珀色的酒液飞溅而出,却在触及青石板的瞬间,被地面窜起的茶根贪婪地吸噬殆尽。
“是《茶经》的噬酒阵!“她神色骤变,捻起染血的袖角。指尖划过之处,酒渍竟化作焦黑的茶籽,“陆羽将毕生茶魄封进经卷,反倒成了妖魔的囚笼!这不是寻常茶雾,是有人蓄意用茶魂镇压酒魄!“
十里长街笼罩在诡异的茶烟中,茶棚的旌旗诡异地倒卷,仿佛被无形的力量拉扯。蒸腾的水汽里浮出万千茶树虚影,枝叶如利爪般刺入行人七窍,汲出他们体内的醉意化作养料。街边不断有人瘫倒在地,嘴角溢出墨绿色的茶沫,瞳孔里映出扭曲的《茶经》文字。
苏轼踉跄扶住酒肆梁柱,脸色苍白如纸。他袖中的《黄州寒食帖》突然自动展开,墨字“哭途穷“三字淋漓滴血:“查明白了——那根本不是陆羽!“他蘸着自己的鲜血在梁柱上疾书,可字迹刚一出现,就立刻被蔓延的茶霉吞噬,“茶圣的躯壳里,塞着茶马古道战死的吐蕃巫僧!当年松赞干布派来的巫祝,竟用秘术夺舍了陆羽!“
江心忽然涌起惊涛骇浪,浊浪排空。李白踏浪而立,青莲剑出鞘,剑光如电劈开雾障。剑锋所及之处,茶烟凝结的锁链竟发出金铁交鸣之声,火星四溅。锁链尽头,一尊巨大的青铜鼎悬浮在空中——鼎身赫然刻满《茶经》全文,而鼎内翻滚的,竟是赤水河的酒魄精华!那些金色的酒魂在鼎中痛苦挣扎,发出呜咽般的声响。
“好个偷天换日!“李白长笑震落斗笠,发丝被江风吹得凌乱,“借茶圣之名,盗我华夏酒魂滋养吐蕃妖茶!今日定要让你现出原形!“他挥剑斩向锁链,却发现剑锋被某种无形的力量弹开,茶烟反而愈发浓烈。
二、舌战茶经
陆羽(实为吐蕃巫僧)端坐茶鼎之上,十指缠绕着紫黑色的茶根,如同盘踞的毒蛇。他提起沸水浇淋头顶,水落之处竟生出新芽,诡异的茶芽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疯长:“唐人谓‘茶为涤烦子,酒为忘忧君’——“茶芽随声射向李清照的眉心,“今日便让你们永世忘忧!“
“谬矣!“苏轼凌空展卷,《真一酒方》从袖中飞出,朱砂字迹燃起青焰。酒方在空中化作一道屏障,挡住了激射而来的茶芽:“张载《登成都白菟楼》早有定论:‘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青焰中浮现出汉代宴饮图影,宾主们品茶饮酒,其乐融融,“茶酒本应同席争辉,何来你死我活!你这妖僧,休要用歪理蛊惑人心!“
鼎中忽然飘出一缕虚影,竟是陆羽的残魂。他面容憔悴,伸手想要触碰苏轼手中的酒方:“是我痴愚……著《茶经》时为求圆满,强采酒魄注茶魂……却不想酿成大祸,让这妖僧有机可乘……“话未说完,妖僧掌心的茶根突然暴长,将陆羽残魂钉在鼎沿。
千钧一发之际,李清照的金簪破空而至!簪尖挑着半阕血词刺入茶鼎——那是她在汨罗江畔补全《九歌》时沾染的夔牛之血。“瑞脑销金兽的‘销’字,还有这般用法!“她并指抹过金簪,夔血在鼎身烧出词句:「茶烟锁魄终成垢,酒火焚经始见真!」血字所到之处,茶根发出凄厉的惨叫,开始枯萎剥落。
妖僧见状暴怒,茶鼎中升起万千《茶经》竹简,每片竹简都化作利刃,朝着众人飞射而来。李白长啸一声,青莲剑化作漫天剑影,将竹简纷纷击落。可新的竹简又源源不断地从鼎中涌出,战况陷入胶着。
三、鼎破禅心
李清照突然咬破舌尖,喷出一口心头血。血雾在空中凝结成《漱玉词》的字迹,与苏轼的《真一酒方》、李白的剑气形成三重攻势。三股力量汇聚在一起,终于让茶鼎出现了裂痕。
“破!“三人齐声大喝。
茶鼎轰然炸裂,无数《茶经》竹简碎片迸射而出,每片都裹着赤水酒魄的金芒。妖僧随裂鼎坠江,半空中皮囊剥落,露出一具缠着茶马古道经幡的骷髅。
“噶尔家的巫僧!“杜康玄袍鼓风而起,认出了骷髅身上的装饰,“松赞干布派你们窃取茶种,竟连酒魄也不放过?当年的茶马古道,原来藏着这般阴谋!“
骷髅颌骨开合,吐出的却是陆羽最后的遗言:“……顾渚紫笋配兰陵美酒,本可……“未尽的叹息被江水吞没,带着遗憾沉入江底。
刘伶醉步踏浪而来,腰间的夜郎巫铃叮当摇响。他捞起一截漂流的鼎足,鼎足内壁赫然刻着茶酒交融的秘方:“妙啊!“他舀起江水灌入鼎足,混着血与茶的液体竟泛出金紫霞光,“陆羽老儿原是想酿‘茶酒’!他本意是要让茶酒合一,却被妖僧曲解利用!“
陶渊明的桃花瓣忽然纷扬如雨,飘落在破碎的竹简上。神奇的是,花瓣贴附之处,竹简上的文字开始重组,竟化作酒曲的纹路。“茶禅酒道,本属同根。“他拾起融合的竹简轻叩,清音荡开百里茶烟,“诸君可闻?这是《广陵散》的调子……万物相生相克,何必强求对立?“
四、残阳醅
劫后余生的蜀山茶田,笼罩在血色残阳之下。地面焦黑一片,空气中弥漫着茶与酒混杂的气息。
李白以剑为犁,在焦土中剜出深坑。苏轼将融合的竹简埋入坑底,又浇下刘伶用鼎足调制的茶酒。当最后一滴茶酒渗入泥土,奇迹发生了——一株茶树破土而出,左半枝叶滴着兰陵酒露,右半茶花蒸腾着茅台酱香。这棵奇异的茶树,正是陆羽茶魄与华夏酒魂的结晶。
“陆羽的茶魄酒魂,“杜康轻抚树身,感慨道,“便在此处守候千年后的郎酒吧。这棵茶树,就是他留给后世的答案。“
李清照解开染血的罗衫,铺在茶树之下。血渍晕成《漱玉词》残谱,神奇的是,茶花纷纷离枝,自动贴在词谱上形成符咒。“补你一阕新词。“她咬破指尖,在花瓣上续写:「分茶赌酒,原是人间一味春」。随着词句写成,茶树发出轻柔的嗡鸣,仿佛在回应她的心意。
江风骤起,茶酒树随风摇曳,发出如泣如诉的声响。陶渊明袖中的《桃花源记》自动翻开,空白处浮现出新的篇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忽逢茶酒林,夹岸数百步,落英酿为浆」。这些文字金光闪闪,仿佛预示着新的传奇即将开始。
远处,赤水河泛起奇异的涟漪。陶渊明有感而发,轻声吟道:
【收尾词·陶渊明吟】
「鼎裂方知禅有味,
血凝始觉醉成春。
谁言茶酒难相共?
千载郎窑瓮底尘。」
词成之时,茶酒树化作一道流光,没入赤水河。河心泛起郎酒庄园窖池的幻影,仿佛在诉说着这段传奇将如何影响后世的酿酒工艺。而那株承载着茶魂与酒魄的茶树,也将在这片土地上,静静等待着有缘人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