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醴长歌:圣墟之外五千年》
第二卷·溯古寻源·酒魂初诞
第231章·黄州疫雨酿真一
开场诗·苏轼
(立于赤水河畔,酒瓢舀起浊浪)
「疫云压城城欲摧,酒魄蒙尘唤不回。
赤水借我三斗胆,敢教真一破天威!」
一、瘟雨锁江
黄州的雨是铁灰色的,裹挟着刺鼻的腐味砸向大地。雨水拍打青石板的声响不再清脆,反而像无数虫豸在啃噬骨骼。溅起的紫斑如同活物,顺着砖缝蜿蜒爬行,所到之处,苔藓发黑,草木枯萎。城东老槐树下,十三具尸首堆叠如柴,盖尸的草席渗出粘稠的黑水,引得乌鸦群聚。当鸟喙触及黑水的瞬间,羽毛如雪片般簌簌脱落,露出暗红的皮肉,凄厉的鸣叫刺破死寂的雨幕。
“是酒瘟。”李清照立于屋檐下,指尖轻抚青铜酒樽。樽内残酒泛起墨绿涟漪,表面浮起细密的霉斑,与窗外雨水中的紫斑如出一辙。她腕间金簪突然嗡鸣,簪头玉珠映出骇人幻象:无数酒虫从死者耳孔、口鼻钻出,它们通体半透明,腹中翻涌着浑浊的腐酒,口器开合间喷出阵阵腥气。“三百年前楚地以椒浆镇压妖邪时,洞庭水底也曾浮起这种霉斑。这不是天灾,是有人蓄意为之!”
苏轼赤脚蹚过积水,积水里漂浮着糯米残渣与霉变酒曲。他腰间别着新采的赤水河蓼草,草叶刚沾上紫斑,茎脉便暴起虬结,宛如青筋暴突的手臂。“酒魄被污了。”他抓起一把浸透雨水的泥土,掌心残留的酒曲残渣突然化作血色,“有人用病尸酿酒——以瘟养蛊,以蛊蚀魂!这是要彻底玷污华夏酒脉!”
城楼突然传来沉重的钟声。十二名衙役抬着贴满符咒的酒坛列队而行,坛口缝隙渗出猩红液体,在雨水中晕染成诡异的纹路。为首官吏高举铜锣高呼:“刺史大人赐辟邪酒!饮此酒者,百毒不侵!”饥民们蜂拥而上,抢夺酒坛。一位老妪仰头灌下,喉间突然鼓起拳头大的肉瘤。肉瘤爆裂的瞬间,千百只酒虫振翅飞散,虫翼上竟沾着《兰亭序》的残墨!
“是王羲之的醉墨!”陶渊明颤抖着翻动《桃花源记》,书页间飘落几片枯黄的桃花瓣,“有人将书魂炼成了蛊引!书圣的墨宝,竟成了散播瘟疫的工具……”他话音未落,一只酒虫俯冲而下,在他袖口灼出焦黑的孔洞。
二、曲房血卦
杜康一脚踹开城南地窖的木门,腐臭扑面而来,几乎凝成实体。三百口陶瓮整齐排列,宛如等待出征的军阵。瓮中浸泡的尸骸呈诡异的琥珀色,胸腔内塞满发霉的稻谷,双目圆睁,脸上凝固着恐惧的表情。瓮底刻着北斗七星图,星位处嵌着七枚玉琮——正是商周时期巫觋祭祀用的礼器。
“用《周礼》祭瘟,好狠的手段。”刘伶脚步踉跄,腰间巫铃叮当作响。他俯身拨开酒糟,赫然发现半片带血的龟甲,甲骨上灼出的卦象是“䷖(未济)”——象征事未成功,乱象重生。“未济之卦,水火不交,阴阳颠倒。这是要颠覆天地酒脉的根基!”
李清照咬破指尖,金簪挑起血珠滴入陶瓮。酒糟突然剧烈沸腾,浮出扭曲的血字:「以疫为曲,以魂为媒,重开幽冥酒泉」。字迹未散,地窖梁柱轰然倒塌!七枚玉琮迸射邪光,交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光网,网上粘着残破的敦煌飞天飘带——正是百年前吐蕃妖僧焚毁的《醉佛图》遗骸!
“敦煌酒魄被炼成阵眼了!”李白长剑出鞘,青莲剑气斩向光网,却如泥牛入海。“此阵勾连天地酒脉,蛮力破之,黄州即刻化为血海!”他剑指颤抖,剑柄上的酒葫芦竟渗出黑血。
苏轼突然抓起尸骸胸腔的霉谷,塞进口中咀嚼。苦涩的味道在舌尖炸开,他瞳孔闪过金光:“苦荞、红蓼、赤水河底泥……这是酿邪酒的配方。但还缺一味——乌蒙山巅的千年冰魄!唯有至寒之物,方能克制这至邪的酒瘟!”
陶渊明袖中桃花瓣激射而出,花瓣触及光网的瞬间,残破的飘带突然舒展成桥,直指西南天际:“冰魄在苗疆十二洞!但酒瘟已入经络,三日之内,必攻心噬魄!”
三、雷火淬真一
乌蒙山巅,靛蓝色的雷暴肆虐。乌云压得极低,仿佛伸手就能触及。苏轼立于悬崖边,狂风将他的衣袍鼓胀如帆。脚下的苗寨燃起驱瘟火把,火光摇曳间,隐约传来赤水河酒魂的呜咽,苍凉而悲怆。
他解开腰间皮囊,七颗冰晶跃然而出。冰晶内封存着商周椒浆、汉宫琼液、魏晋狂酲……每一滴都是华夏酒脉的精魄。“以古酒魂为引,借天雷淬魄!”杜康凌空画出血色敕令,玄袍猎猎作响。
第一道雷轰然劈下,冰晶炸裂,无数酒魂哀嚎着化形:仪狄捧酒跪献禹王,屈原抱坛沉江,刘伶鹿车醉卧荒坟……这些承载着千年记忆的酒魂,在雷火中瞬间焦黑如炭。李清照见状,奋力将青铜酒樽抛向雷云。樽身刻着的《漱玉词》字迹浮空,化作金甲神将扑向酒魂:“词魄护魂!以诗心守酒胆!”神将撕开雷暴,却遭酒虫疯狂啃噬,残躯逐渐崩解。
千钧一发之际,刘伶醉倒在冰魄祭坛。他鼾声如雷,呼出的酒气竟凝成《酒德颂》符文,符文贴地蔓延,苗寨的火把随之狂舞。火舌舔舐之处,地底钻出夜郎国巫民骸骨,他们手捧陶埕,齐声高歌:“醉魄归兮——守我河山——”
骸骨方阵撞进雷暴的刹那,苏轼纵身跃入祭坛中心。七颗冰魄贯入他的胸膛,剧痛让他双臂箕张如受刑。他嘶吼着,声音震彻云霄:“赤水为曲!雷火为甑!酿我——真一酒!”雷光与酒香交织,在山巅形成巨大的漩涡,将漫天酒虫与邪祟尽数吞噬。
四、酒雨涤乾坤
第一滴琥珀色的雨落在黄州城头时,瓦当上的紫斑如雪消融。患病的百姓纷纷咳出墨黑的酒虫,虫尸遇雨即化,渗入青石板后,竟绽出鲜艳的红蓼花。刺史府地窖内,七枚玉琮“咔嚓”裂开,粘附的敦煌飘带舒展成飞天,裹挟着瘟阵的残力直冲云霄。
李清照伸手接住檐下雨滴,雨珠在掌心凝成酒露,露中映出赤水河底:被污的酒魄褪去霉斑,渐渐恢复晶莹。河床深处,一尾青铜鱼衔着《兰亭序》真迹,缓缓游向深渊——书魂归位,酒脉重清。
“真一酒成日,书酒两魄安。”陶渊明合拢《桃花源记》,扉页不知何时多出一行朱批。墨迹未干,仿佛是冥冥中自有天意。
苏轼瘫坐在雨幕中,衣襟敞开,胸口烙着七星焦痕。他掬起一捧雨水痛饮,忽仰天大笑:“好酒!此酒当浮三大白!”笑声未落,西南天际骤现血虹,苗疆十二洞方向传来万兽悲鸣。
刘伶醉眼朦胧,摇晃着指向血虹:“酒瘟未绝……下一坛,该酿在岳将军的朱仙镇了。”他腰间巫铃轻响,仿佛在为即将到来的腥风血雨奏起序曲。
收尾词·李清照
(以金簪蘸雨,在青石题句)
「墨魂归渊雷火熄,真一洗尽楚江腥。
且看赤水重碧处——
星坠苗疆,雨涨汴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