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你急了。”诸葛亮摇头,他能感受到刘禅的急切,也能感受到刘禅对社稷的担忧。
但欲速则不达。
有的事是急不了的。
刘禅默然。
急了?
能不急吗?
他又不是不知炎汉的情况,诚然,经过这次荆南之战,炎汉是出尽风头,在收回新的荆南三郡后,实力也会陡增一大截。
但这么明显的事,他都能知道,曹魏又岂能不知?
历史上,曹魏的主要进攻方向,一直集中在东吴身上,一来是因为炎汉控制的汉中易守难攻,二来也是东吴对曹魏压力最大,三来,便是因夷陵之战,炎汉精锐尽失,再难对曹魏构成威胁。
正因为此。
曹魏才敢大胆的进行主力东移。
然现在,等荆南战事结果传扬出去后,曹魏岂会不加重对炎汉的提防?
日后想打出去只会更难。
炎汉开国才一年时间,内部问题很多,如果不趁着曹魏和东吴重心都不在炎汉身上,抓住这难得的空档期,将内部问题解决掉,怎么能安心的发展生产?就炎汉后期一大堆官员跳反的,谁顶得住?
防患于未然!
趁着这些人还未跻身高位,必须要及早给清理一批。
团结可以。
但不能一味团结。
该肃清的还是得肃清,如此才能保持上下一心。
诸葛亮蹙眉看了一眼刘禅,又看了眼大开的门窗,语重心长的道:“殿下有些太过小瞧益州的情况了,大汉开国不久,人心并未归附,益州的大小士族、豪强对大汉还持着很深的戒心和抵触。”
“此外。”
“新朝初立,国法、制度等诸多方面,尚未完善,若是在益州大肆动作,只怕会惹得地方大乱,江山社稷恐都有倾覆之危。”
“臣以为,还是当慎重起见。”
“以稳为主,先安稳四方,再完善律法,而后再依法,逐一对益州能威胁到大汉安危的异心之人进行清除。”
“如此方为上策。”
刘禅心头微惊。
从诸葛亮的话里,他听出了几分严重。
益州的情况,似乎比他预想的,还要糟糕,即便是诸葛亮,也不敢轻举妄动,从这种态势来看,只怕益州士族对大汉的抵触程度,远比他想象的要激烈。
也无外乎历史上,炎汉宁愿用才疏学浅的二代,也不愿将益州士人提拔到高位。
但正因为此。
就越要做出改变,不然,早晚得重回老路。
刘禅凝声道:“丞相,大汉如今仅有益州兼荆州三郡,若是依丞相之法,通过律法一点点的肃清异党,定然要耗费不少时间,而益州士族控制地方久矣,对地方影响极大。”
“这也会导致,在一段时间内,朝廷依旧是不敢重用益州人的,时日一长,大汉定然陷入到人才短缺的窘境。”
“到时,大汉就危险了。”
“在这种风雨激荡的时候,就必须要有一颗狠心。”
“成大事者,就当雷厉风行。”
“孤也知道,丞相的担忧,担心地方皆反,到时原本能安稳发展的益州,也将变得动荡,等日后朝廷平叛下来,却已消磨了太多国力,无力再举兵北伐。”
“但就如孤所言。”
“孤的信心从来就不在益州士族,也不在益州百姓,而在于丞相,在于忠于大汉的臣子,在于大汉手中的五万大军!”
“孤不希望就因一时的稳定,而让大汉后续数十年,都不得不为此承担后果,付出代价。”
“大汉终究是要用益州人的。”
“这别无选择。”
“孤可以如丞相所想,带领大军胜利的班师回朝,借助荆南这场大胜,威慑益州宵小,而益州对大汉不满之人,见到大汉得胜归来,见到大汉国力日渐鼎盛,是绝不敢轻易跳出来的。”
“但这些隐于暗处的人,难道不更让人不安吗?”
“一旦大汉露出颓势,而朝廷又一时不察,让这些人身居高位,到时这些人的存在,对整个大汉都会是灾难。”
“丞相有丞相的担忧顾虑,而孤也有自己的考虑和想法。”
“因而孤还是想试一试。”
“哪怕所获不大。”
“至少也甄别出了一些别有用心之徒,还能借此肃清一下益州的不正之风,加强朝廷对益州各郡县的管控,无论如何都不算坏。”
“以益州一时之乱,换益州长久安宁。”
“孤认为值!”
相较于丞相四平八稳的肃清内部,他更想毕其功于一役,亦或者是花小钱办大事,趁着益州对荆州这边情况不了解,释放一些假消息,借此来观察益州各地的反应。
以此来辨别忠奸。
一劳永逸。
“殿下为何这么心急?”诸葛亮盯着刘禅,想知道这个答案。
刘禅平静道:“因为时间不等人。”
“曹魏坐拥天下十州,无论是国力还是人口,都数倍于大汉,想实现以弱胜强,以小击大,循规蹈矩是难以实现光复汉室的,唯有集中一切能集中的力量,做常人不能为之事。”
“如此方有成功可能。”
“若大汉以数年稳内政,数年养百姓,数年囤粮草,数年练甲士,而后再举国北伐,乍一看,似乎并不需几年,但大汉能做的,曹魏也能做,而因为曹魏国土大,人口多,实力只会更强。”
“一旦战事无果。”
“朝堂上下对北伐的信心就会锐减。”
“而到这时,朝中的宵小,便会趁机兴风作浪,假以时日,朝堂便会深陷内争,国力空耗,光复汉室,也会彻底沦为空谈。”
“留给大汉的时间并不多。”
“孤能做的,便是尽早的让朝堂一心,尽心尽力的图谋北伐,用最短的时间,积蓄起最强的力量,然后保证北伐时,后方不出任何岔子,不会有人拖后腿,使绊子。”
闻言。
诸葛亮也知道,刘禅心意已定。
他还是有些担忧,益州是大汉的根基,若是闹出乱子,不仅达不到效果,还可能会让益州陷入疲敝。
但殿下所言,却也是在理。
若是能控制好分寸,的确能极大减少朝廷内耗,也能让朝廷集中更多力量休养生息,安民。
沉思一二,诸葛亮道:“殿下有志,臣深感欣慰。”
“不过臣建议,殿下若真想对益州做些什么,至少也得等到曹魏和东吴开战,不然一旦为外界知晓,益州有变,恐会多出很多变数。”
“国之大事,唯有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