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明皇 第108章 哨骑

作者:大力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6 17:36:32
最新网址:www.biquw.cc

原本一脸骄狂,满不在意的几十名白甲兵看到这一幕,顿时,一个个面色大变,眼前为首这名骑白马的明军将领恐怖如斯。

短短两个回合,击杀两名久经战阵的白甲兵,而且还是这么生猛的手段。

“好!”

城墙上的士兵也是看的热血沸腾,一个个大声喝彩。

“刘将军好身手!”站在城墙上的黄得功忍不住赞道。

刘綎虽然是黄得功麾下最年轻的总兵,却是单人战斗力最强,可以用勇冠三军来形容,也是凭借战功一步步走上来。

“刘将军一身神力啊!”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骑兵对冲,一般用长矛这类武器,基本就是一次性使用,马匹飞奔的速度下,长矛刺中敌人,穿透力是十分强大,基本贯穿性伤害。

同样的,反作用力也是很大,一般没有足够的力量,根本握不住,甚至震伤手臂,一般都是刺中后立刻松手。

看到自家将军如此神勇,一个个士气高涨,传说中战无不胜的鞑子,眨眼间就被斩杀两人,其中还有一鞑子像蚂蚱一样被贯穿撬起。

“呀!”

刘綎暴喝一声,一甩马槊,直接将穿在上面的白甲兵扔向前面冲过来的建虏。

白红两个颜色撞击在一起,一时之间,人喊马嘶,一些马匹直接和建虏对撞在一起,人仰马翻。

一个对冲之后,双方交换位置,掉转马头,中间位置上,已经躺下了差不多三十具尸体,其中白色铠甲的尸体只占了四分之一。

刘綎扫视一眼地上的尸体,眉头微微一皱,没想到在人数是对方3倍的情况下,战损比居然达到了3比1,如果是人数相同的情况下,战损比可能更高。

“鞑子果然厉害!”

刘綎心中暗暗咋舌,这出城的一百骑兵可都是精挑细选的精锐,就是想要一举全歼鞑子,以壮声威。

对面的建虏也是同样惊讶,他们可是八旗中最精锐的白甲兵,每一个都是斩杀过百人明军的勇士,一般和明军骑兵对冲,是能够冲垮明军,让明军四散而逃。

现在对面的明军不仅没有冲垮,反而激起了对面明军的凶性。

“杀!”刘綎一抬手中马槊,双腿狠狠一夹马匹,继续向着对面的建虏冲去。

“杀!”身后的七十多骑,同时大吼一声,举起手中马刀,跟在刘綎身后。

红白两个颜色再次撞击在一起,地上又多了二十多具尸体。

“撤!”对冲一结束,为首的建虏大喝一声,头也不回,向着前方打马而去,其余建虏也不再纠缠,跟在骁骑校身后。

这些都是身经百战的白甲兵,战场嗅觉十分敏锐,知道打下去不仅占不到便宜,还有很大可能被全歼在这里,索性也就不纠缠,立刻逃跑,向大部队汇报侦查情况。

“将军,追吗?”刘綎身后一名亲兵问道。

“穷寇莫追!”刘綎摇了摇头,他也不清楚,这是不是建虏的诱敌深入,贸然追杀,太过于危险,就算追上了,估计也很难吃下,建虏的战斗力远超过了他的预料。

刘綎这次出城作战,目的也达到了,就是为了打击建虏嚣张气焰,提升守军的士气。

“清点战场,把兄弟们的尸体带回去!”刘綎吩咐道。

十几名骑兵分散在四周,开始警戒,其余的开始清点战场,挨个给建虏尸体补刀,其中两个重伤的建虏补刀中被杀,拿走建虏身上的武器,脱下铠甲,砍下首级。

“将军,哨骑还有气!”一名士兵小心取下钩住哨骑肋骨的铁钩,发现已经被拖行的血肉模糊的哨骑竟然发出声音。

“快,带回城!”刘綎赶忙吩咐道。

一炷香的功夫后,刘綎率领百人队回到城中,城门缓缓关闭。

“侯爷,末将无能,未能全歼鞑子!”刘綎来到黄得功身前,双手抱拳,单膝跪地。

“快请起!”黄得功赶忙扶起刘綎,继续说道:“这不怪你,鞑子凶悍,你能击溃已经算是大功了。”

黄得功14岁参军,一身戎马已经二十多年,前半生主要还是水师,不过并没有和建虏打过,主要和海盗、流寇、左逆战斗。

“鞑子能够入关,占据半壁江山,不仅仅是吴三桂的功劳,本身战斗力就远不是流寇可比!”

刚才一战,管中窥豹,黄得功对建虏实力也有一定认识。

刚才的战斗,出动都是精锐骑兵,人多远超建虏的情况下,付出了47骑的伤亡才击杀了建虏14骑。

数量差不多情况下,骑兵作战,根本不可能是建虏的对手。

“陛下果然高瞻远瞩,知道我们野战必定不如建虏,提前给我们规划好淮安防御。”

最开始商讨如何抵抗建虏时,黄得功整合了其他三镇的精兵之后,以及两万九江兵也归他调遣,立刻信心满满,在必要时候和建虏野战。

不过皇帝却下达旨意,无论任何情况,不准出城和建虏野战,除非皇帝亲口下达出城作战命令。

为了守住淮安,朱由崧征调了大量民夫日夜不停在淮安城其他三面挖掘堑壕、密密麻麻深达两米的堑壕,引入河水,就像水网一样,把淮安城其他三面围绕起来,只留下最容易防守的北面。

当时黄得功等将领还不以为然,觉得皇帝太过于劳师动众,现在看来,再多的后手都不为过。

“我等定当不负陛下期望,与淮安共存亡!”听到黄得功这样说,麾下几名副将立刻单膝跪地,向着南方高呼道。

城墙垛口边,刚子还一脸失神的看向远方,准确点说是看向刚才骑兵激战的位置。

刚子虽然12岁就就被流寇裹挟成为饥兵,四处流窜,但是前四年,都在父母的庇护下,并没有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就像是一场饥饿游荡。

后来父母成为真正的炮灰后,刚子失去了庇护,不过刚子运气也是非常好,当时流寇势大,官兵基本守住据点,很少主动追击。

再到就传来了闯王山海关惨败,他所在的分部直接就投靠了左良玉,一直安安稳稳在武昌,直到后来莫名其妙的被俘虏,被改编。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