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离的奏折快马加鞭送至洛阳,稳稳地呈放在武德帝的御案之上。武德帝坐在龙椅上,身姿端正,他缓缓展开奏折,目光立刻被上面的文字吸引。阅读过程中,他时而微微眯起双眼,目光如炬般审视着每一个字,时而轻轻皱眉,面部肌肉微微紧绷,显示出他对奏折内容的高度关注与慎重思考。待看完后,他轻轻放下奏折,微微抬头,眼神锐利地看向一旁的上卿李斯,语气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问道:“北平王这招,你看?”
李斯听闻,赶忙上前一步,躬身行礼,姿势标准而恭敬,眼神专注地看着武德帝,说道:“陛下,北平王此计,可谓是利弊共存。”武德帝眼神一动,微微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李斯清了清嗓子,有条不紊地开始阐述,一边说一边微微挥动双手辅助表达,眼神中透露出自信与睿智:“从利的方面来看,册封呼韩邪单于为匈奴大单于,的确能够分化匈奴两部势力。呼韩邪单于获我朝册封,名正言顺成为大单于,乌和浩特单于必定心生不满,双方极有可能因此爆发冲突。如此一来,匈奴自顾不暇,便无力侵犯我大晋边境,可为边境换来一段安宁的时间。同时,呼韩邪单于为保其地位,定会寻求我朝支持,届时,我朝便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进行掌控,让匈奴为我所用,增强我朝在边境的影响力。”
说到此处,李斯微微停顿,巧妙地观察了一下武德帝的神色,见皇帝神色专注,正认真倾听,便继续说道:“然而,此计也存在弊端。若呼韩邪单于势力坐大,虽表面上尊我朝为宗主,但难保日后不会生出异心。一旦其统一匈奴各部,势力膨胀,恐怕会对我大晋构成更大的威胁。再者,乌和浩特单于若得知我朝册封之举,极有可能认为我朝偏袒呼韩邪单于,从而对我朝怀恨在心,即使无力与呼韩邪单于正面抗衡,也可能会时不时侵扰我边境,制造麻烦。”
武德帝听完,轻轻点头,认可了李斯的分析,眼神中流露出沉思之色。随后,他迅速转头,目光充满期待地看向在场的太尉韩信,问道:“韩太尉,你对此有何看法?”
韩信听到召唤,向前一步,动作干脆利落,双手有力地抱拳,声如洪钟般说道:“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是解匈奴之患,稳定边境局势。北平王此计,可解燃眉之急。至于呼韩邪单于日后是否会生异心,我大晋兵强马壮,若其敢有不轨,我军定能予以痛击。且在册封之时,可对呼韩邪单于加以诸多限制,削弱其潜在威胁。而对于乌和浩特单于的侵扰,我朝可加强边境防御,以逸待劳,让其有来无回。”
武德帝听后,陷入了更深的思考。他缓缓从御座上起身,在殿中来回踱步,脚步沉稳有力。他的眉头微微皱起,眼神中透露出思索的光芒,心中反复权衡着利弊。大晋如今内有政务需处理,外有边境隐患,此时分化匈奴,或许能为国家争取到更多发展的时间。但这其中的风险,也不得不防。
最终,武德帝停下脚步,眼神坚定,嘴唇紧闭,显示出其果敢与决断力,目光坚定地说道:“北平王此计,虽有风险,但值得一试。传朕旨意,派遣使者前往漠南,册封呼韩邪单于为匈奴大单于。同时,令边境守军加强戒备,以防乌和浩特单于趁机生事。再者,着北平王密切关注匈奴动向,随时向朕汇报。”
众臣领命,齐声高呼:“陛下圣明!”然而,这道旨意一下,大晋与匈奴之间的局势必将更加错综复杂。呼韩邪单于获封后,会如何应对乌和浩特单于?乌和浩特单于又将采取怎样的报复行动?大晋边境能否如众人所期望的那般迎来安宁?一切都在这风云变幻中,等待着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