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把唱完我登场 第102章 荀彧献计,分化匈奴

作者:陆柒玐玖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8 15:16:10
最新网址:www.biquw.cc

北平王府的书房内,静谧得只能听见窗外偶尔传来的鸟鸣声。自从王离任命荀彧为军师祭酒,这位智谋超群的谋士便全身心投入到幽州事务的处理中,事事安排得条理分明。而王离也终于能从繁杂事务中脱身,将更多精力放在地图研究上,试图从山川关隘间寻得破局之道。

王离双眉紧锁,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与警惕,他指着地图上匈奴分裂的区域,一边快速踱步一边忧心忡忡地说:“先生你看,漠南与漠北虽暂时分裂,但他们的势力依然不容小觑。而且匈奴人向来骁勇善战,一旦再度联合,以我们目前的兵力,想要抵御恐怕会非常艰难。”

荀彧神色自信从容,嘴角微微上扬,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凑近地图,仔细端详片刻,缓缓说道:“主公所言极是。不过,如今他们内部矛盾重重,正是我们分化瓦解的好时机。册封呼韩邪单于,可让他名正言顺地与乌和浩特单于对抗,而我们则可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稳固边境。”

王离眼睛微微睁大,流露出诧异之情,问道:“先生为何认为呼韩邪单于一定会接受册封并与乌和浩特单于对抗?”

荀彧微微前倾身体,语气沉稳且有条理,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辅助说明:“主公,这天朝册封的意义非凡。对于呼韩邪单于而言,这是正统地位的象征。乌和浩特单于必定不会承认他的大单于之位,定会兴兵来犯。呼韩邪单于若想保住地位,只能倚仗大晋支持,否则便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所以,他没有理由拒绝。”

王离沉思片刻,又问:“那若是呼韩邪单于接受册封后,表面与乌和浩特单于对抗,实则暗中联合,我们该如何应对?”

荀彧微微一笑,说道:“主公,我们可在册封使者中安排一些精明的眼线,密切关注呼韩邪单于的一举一动。同时,加强与乌和浩特单于周边部落的联系,若有异动,我们便能提前知晓。此外,我们还可在边境部署一定兵力,对匈奴形成威慑,让他们不敢轻易妄动。”

王离眼中开始闪烁着思索的光芒,时而点头时而摇头,对计策进行深入思考。终于,他神色严肃而庄重,下定决心说道:“先生此计甚妙,值得一试。”

王离稍作思索后,立刻吩咐下人准备笔墨纸砚。下人迅速将笔墨纸砚整齐摆放在书案上,墨香在空气中弥漫开来。王离缓缓走到书案前,轻轻拂开衣摆,稳稳坐下。他凝视着洁白的宣纸,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心中所有的思虑与谋划都凝聚于笔尖。

他拿起毛笔,却又放下,反复几次,才终于下定决心落笔。在书写过程中,他回忆起与匈奴作战的点点滴滴,那些牺牲的将士、百姓的流离失所,都让他更加坚定了分化匈奴的决心。他详细描述了匈奴分裂后两部的兵力分布、地理位置以及对大晋边境的威胁程度,同时还列举了历史上类似册封策略成功的案例,以增强奏章的说服力。他写道:“匈奴如今一分为二,漠南呼韩邪单于部居水草丰茂之地,拥兵五万余众;漠北乌和浩特单于部地处苦寒,然其骑兵精锐,亦有四万之数。两部虽分,但其心难测,一旦合兵,势必对我大晋边境造成巨大威胁。昔汉武之时,亦曾用分化之策,使匈奴内耗,边境大安。今臣以为,可册封呼韩邪单于为匈奴大单于,使其倚仗我朝,与乌和浩特单于相抗,如此,我朝可收制衡之效,边境可安矣。”写好后,他又在末尾加上了自己对后续局势发展的预判以及应对措施,确保万无一失:“若呼韩邪单于受封,其或为保地位,积极与乌和浩特单于相抗。然亦需防其阳奉阴违,暗中勾结。臣建议,册封使者中安插眼线,密切监视其举动;同时加强与乌和浩特单于周边部落联系,互通消息。若有异动,我军可及时应对,另在边境增派两万兵力,严阵以待,威慑匈奴,使其不敢轻举妄动。”

写罢,王离轻轻吹干墨迹,又逐字逐句仔细检查了一遍,确保没有遗漏与差错。他小心地将奏章折叠整齐,用红绳系好,然后唤来心腹之人。王离将奏章郑重地交到心腹手中,目光坚定地叮嘱道:“务必日夜兼程,快马加鞭送往京城,亲手呈递给陛下,不得有丝毫耽搁。”心腹领命,转身快步离去。

在等待皇帝批复的日子里,王离并没有闲着。他一方面加强了幽州的防御工事,命士兵们加固城墙、修缮兵器,同时增加了巡逻的频次,以防匈奴趁机来袭。他亲自到城墙上视察,看着士兵们忙碌的身影,大声鼓舞士气:“兄弟们,我们要时刻警惕,匈奴随时可能来犯,绝不能掉以轻心!”士兵们齐声回应,声音响彻云霄。

另一方面,他还安排荀彧暗中联络匈奴内部一些对呼韩邪单于或乌和浩特单于不满的部落,试图进一步扰乱匈奴的内部局势。荀彧通过各种渠道,与这些部落的首领取得联系,向他们承诺大晋会给予支持和保护,只要他们不与统一的匈奴势力合作。荀彧对一位部落首领说道:“如今大晋有意分化匈奴,你们若此时与我们合作,待事成之后,大晋定会保你们部落平安,且会给予诸多好处。”这些部落首领在权衡利弊后,大多表示愿意听从大晋的安排。

数日后,京城传来消息,皇帝同意了王离的奏章,决定派遣使者前往漠南,册封呼韩邪单于为匈奴大单于。王离和荀彧得知此消息后,相视一笑。

然而,他们也明白,这只是第一步,后续还有诸多变数。呼韩邪单于获封后,会如何应对乌和浩特单于的反应?乌和浩特单于又将采取何种行动?大晋与匈奴之间的关系,是否会如他们所料般发展?一切都还是未知数,而王离和荀彧,也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新情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