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我这里刚刚收到一部武侠小说投稿,是您约的稿子吗?”
“没有啊!咱们不是商定,《明报》创刊前三个月,尽量不用外稿吗?”
“既然这样,那我退稿好了!”
“你大约看一看,给人多少提点意见,免得寒了作者的心。”
香江岛北角春秧街。
《明报》编辑部。
䘳庸打发掉报社唯一的编辑潘越生,眼角挂满无奈。
《明报》初创,成本只有区区十万块。
因此,各方面开支都要精心把控。
避免《明报》没办好,钱先花光了的窘迫。
用外稿固然方便,有不错的稿子直接拿去排版就可以。
但。
稿费支出,却让人头大。
而且肉疼。
等等吧,等《明报》真正立住脚跟赚到钱了,再用外稿好了……
调整了一下心情,䘳庸抓紧伏案写作《雪山飞狐》。
由于抹不开老东家《大公报》的面子。
他今年2月9日,在其子报《新晚报》开了《雪山飞狐》的连载。
这是不能轻易中断的。
伤人品。
尽快写好明日连载需要的千把字。
交给《新晚报》派来的老工友带回去。
才好集中精力写明日《明报》创刊号上需要用的武侠连载。
内容他都已经想好了。
就写《射雕英雄传》的续集《神雕侠侣》!
唰唰唰!
䘳庸笔走龙蛇。
用了大概二十几分钟,把手头上的半篇《雪山飞狐》连载稿写完。
正准备摊开稿纸,开写《神雕侠侣》第一章。
潘越生又带着一沓几十页稿子,回到了他的桌前。
同行的,还有朱梅。
朱梅是他太太,目前负责采写香江本地新闻。
“老板,我跟朱记者商量了一下,您最好亲自看一看这部武侠小说投稿。”
“?”
不是说了让退稿吗,怎么还要我看?
而且……
朱梅眼神好亮。
䘳庸接过稿子展开。
“‘闻君有白玉美人,妙手雕成,极尽妍态,不胜心向往之。今夜子正,当踏月来取,君素雅达,必不致令我徒劳往返也。’”
“这张短笺此刻就平铺在光亮的大理石桌面上……”
咦?
这个开头不错呀!
一张短笺,就把故事张力拉开了!
䘳庸目前最大的名头,是一名武侠名作家。
但他首先是一名编辑。
而且,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老编辑。
作者文笔如何,几个段落就能了解个七七八八。
剩下的就是看故事铺陈,看推进节奏。
这部《血海飘香》的前三章一口气看下来。
让他顿感耳目一新。
文字很精炼!
故事很江湖!
最关键的是,悬念迭起,令人欲罢不能。
看过开头,追看后续内容的心完全压制不住!
䘳庸心痒了。
“小潘,阿梅,你们怎么看?”
“我等着看——看接下来的内容!老板,这部《血海飘香》太好看了,以故事构架和写作水平而论,堪比一流!”
“老公,我觉得我们应该考虑刊载这部《血海飘香》!你的《神雕侠侣》是我们《明报》的一张王牌,而这部《血海飘香》,极有可能成为我们另一张王牌!”
䘳庸下意识的点头。
他为什么计划在《明报》上连载《神雕侠侣》?
当然是为了依托《射雕英雄传》的热度,拉读者过来买报,带动《明报》的发行!
但这种操作,拉来的大概率都是老读者。
而这部《血海飘香》,却有望为《明报》拉来新读者!
“小说是一部好小说,就是作者的胃口太大了。”
“张嘴就要千字十元的稿费!”
“还要预付十万字稿费!”
“足足1000块啊!我们创刊总成本才多少钱?”
䘳庸使劲挠了两把头发。
说心里话。
他很看中《血海飘香》这部小说。
但作者在稿费方面提出的要求,又着实让他难顶。
好烦呐!
朱梅俯下身子:“老公,我倒是有个主意。”
“唔?什么主意?说出来咱们商量一下。”
“……”
……
……
傍晚时分。
陈嘉豪被山鸡拽去倪府婚宴帮工。
这份工是孙太太帮忙联络的。
倪家只需要请两个人,她原本安排了自己儿子山鸡和大条狗。
但这两只昨晚出去打架受了伤。
其中大条狗更是被打破了脑袋,头上缠了好几圈绷带。
着实不宜去婚宴这种场合。
所以只好让山鸡去寮屋区,拉了陈嘉豪充数。
当然了,倪家给开的两块钱工钱,陈嘉豪是不要想了。
孙太太让山鸡带话说,这两块钱她会扣下,权当陈嘉豪交了两块钱房租。
另外让山鸡记得提醒陈嘉豪,还欠她十八块钱房租!
抓紧时间筹钱!
山鸡很懊恼:“我妈这人小气吧啦的,简直丢人现眼!”
“鸡哥你千万别这么说,孙太太两只手往家里抓钱,还不都是为了存起来留给你以后用?”
“没事的,我欠下的房租,的确是该早早还上才对。”
陈嘉豪根本没想着赚这两块钱的工钱。
他是在寮屋写了一天小说,累得腰酸腿疼,权当出来舒缓筋骨的。
单纯图赚钱,留在寮屋写上几千字,不比去给人帮工香?
倪府婚宴席设龙凤酒楼二楼。
现场花团锦簇,红绸飞舞,十分喜庆。
陈嘉豪和山鸡在管事指挥下,好一通忙活。
一直到晚上6点多钟才闲下来。
两人找了个角落坐下,一人点上一支烟,坐等主家派饭。
“您二位哪个是阿豪?”
婚宴两大主角之一的新郎官走上前来问询。
陈嘉豪看他莫名有些面善,但一时之间想不起何时何地见过对方:“我是阿豪,请问有什么指教?”
“孙太太跟我讲,你准备写小说,不知道写出来没有。如果有成稿的话,改天拿来找我给你指点一下。倘若达到了发表的水准,我还可以帮你拿去我们报社发表。”
“?”
陈嘉豪愣了一下。
孙太太是刀子嘴豆腐心?
还是着急收房租,所以帮我拓展财路?
“感谢!不知道倪先生具体怎么称呼,在哪家报社高就?”
“我叫倪匆,在《真报》做事。”
《真报》,陈嘉豪有印象。
昨天还曾买过一份,带回去研究。
至于倪匆……
陈嘉豪仔细端详着眼前这位二十三四岁的新郎官。
心头忽然一跳。
什么倪匆?
这分明是二十世纪华人中手速最快的倪框!
这位老兄1957年来到香江。
因不愿给家人增添生活负担,在荃湾工地做打桩工。
后来,看报纸上刊载小说,写了一篇投过去,获稿费九十元!
自此,小说家的大门为他打开。
写《六指琴魔》!
著《卫斯理》!
为李小龍量身塑造“陈真”这一经典人物形象!
不过。
现时的倪框应该还没开始写武侠小说。
他还不是倪框。
只是倪匆。
或者是,写评论的“衣其”,写杂文的“沙翁”,写养鱼的“九缸居士”……
“倪先生,请问贵报选用小说的话,稿费能给多少?”
“这要看小说质量,还要看作者名气。一般情况下,新人作者都是千字三块的标准。”
千字三……块?
陈嘉豪心里哇凉哇凉的:“谢谢倪先生好意,等我把小说写出来再说。”
倪匡听出了他的敷衍,也猜中了他的心思:“阿豪,你放心好了,咱们都是街坊,又有孙太太的面子在,只要你小说写得好,我会找陆编辑申请,给你多开一些稿费的。”
陈嘉豪的心又热了:“能给千字十块吗?”
“……”
倪匆脸都绿了。
你一个刚入行的新人,谁给你的勇气要千字十块?
你以为你是䘳庸,还是梁玉生啊?
我也才拿千字三块好吧?
区区一个小混混,也敢这么好高骛远,果然朽木不可雕也!
PS:新嫩新书太难了,务必求各位大佬读至最新章节,或者哪怕无暇细看,只是翻到最后一页也好。求收藏、求推荐票,求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