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手!”
街头,忽然传来一声娇叱。
一辆黑色小轿车沿路而来,急刹车停在旁边。
车上走下来一名穿月白旗袍的少妇。
箭步上前,甩手抽了烂赌强一个大嘴巴。
“瞎了你的狗眼!阿洛的朋友你也敢动?是不是不想混了?”
“阿,阿洛?”
轿车司机叉腰跟在少妇背后,撩起的西装衣襟下别着一把手枪:“大嫂,这种不入流的小混混,您跟他废什么话?我去给雷总探长打电话,请他派人过来,拉回去打死就是了。”
雷总探长?
烂赌强头皮发麻,整个人都软了:“大嫂对不起啊,我不知道陈先生是雷总探长的朋……”
“大嫂是你叫的?”
“雷,雷太太……”
“赶紧滚!别让我再看到你!”
“我滚!我立刻滚!”
烂赌强带上三个朋友,屁滚尿流。
他的凶狠,只是在普通人面前有用。
跟雷洛雷总探长的太太耍狠,纯属寿星老上吊嫌命长!
陈嘉豪微笑拱手:“雷太太这么巧?谢谢您啊!”
“都是朋友,客气什么?阿豪你没事吧?这是你女朋友啊?”
女人八卦。
白月嫦关注的重点很快转到了被陈嘉豪护在身后的少女身上。
定睛一看,不由得眼神一亮。
“乐迪小姐?”
“雷太太,您好!我和陈先生只是邻居……”乐迪飞快看一眼陈嘉豪,脸蛋红彤彤的。
白月嫦嘎嘎笑了起来:“邻居啊?邻居怎么害羞了?哈哈……”
陈嘉豪干咳两声:“雷太太这么早出门有事啊?”
“我送孩子去学书法。喂!你扒车上看什么?还不下来叫人?这是豪叔!豪叔是很厉害的武侠小说作家,你要向豪叔好好学习,以后要做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不要像你老爸,大老粗一只!”
白月嫦把孩子车上喊下来叫人。
她孩子是个六七岁的小男孩。
一脸桀骜不驯的打量一下陈嘉豪:“我老爸好威的!好多叔伯都听老爸指挥!”
白月嫦凤眼一瞪,当即赏他脑袋上一个板栗。
“你豪叔更威!每日都有好些人翘首以待,等着看他写的小说!不好意思呀阿豪,孩子不懂事,千万别见怪。”
“雷太太客气。”
“那不耽误你拍拖,改日再约。乐迪小姐,拜拜!”
“雷太太再见。”
黑色小轿车重新上路。
远去。
很快消失在了街头。
“陈先生,谢谢你救我。”
“乐迪小姐说哪里话?应该是我向你道歉,都怪我,险些连累到你!方便的话,可否让我请你吃饭赔罪?”
乐迪回想小混混来袭,陈嘉豪毫不犹豫的把她护在身后的那一幕。
身形,格外高大。
肩膀,难以言说的宽厚。
心花不觉怒放,灿烂美妙。
“真的呀?那我找个时间咱们再约好吗?外婆等我回家吃饭,我需要回去了。”
“那你定好时间随时给我打电话。”
“好的呀!”
两人交换过电话号码。
乐迪问路边报摊买了一份《明报》,以及一份《小说报》,冲陈嘉豪摆了摆手:“陈先生,再见。”
“再见!”
陈嘉豪目送她横穿马路,开对面四单元楼道门,步入其中。
也问报摊买了两份报纸。
一份《明报》,一份《香江商报》。
临行前忽然灵机一动,额外多买了一份《小说报》。
上楼回家。
把刚买回来的菜放进冰箱储存。
陈嘉豪去卧室换衣服。
菜场气味繁杂,转一圈下来,沾染一身。
跟汗臭味搅在一起,说不出来的酸爽。
“?”
扒掉衬衫的时候,陈嘉豪眼角余光留意到,街对面的房子某个窗口,赫然站着一道人影,朝这边张望。
乐迪也在换衣服?
好巧……
陈嘉豪隔窗与街,冲她摆了摆手。
对面的乐迪立刻知道,陈嘉豪发现她在看他肌肉了。
俏脸滚烫。
也冲陈嘉豪摆摆手。
旋即,快速拉上窗帘。
陈先生不会看到我换衣服了吧?
好丢人啊!
乐迪轻咬嘴唇,低头看着自己的胸。
睫毛微微颤抖,芳心跳动得厉害。
“也不算丢人的吧……”
……
……
《小说报》虽然冠之以“报”名。
实则,称杂志更妥帖。
八开本,五十几页订成薄薄一册。
封面彩色印刷,标榜“一份报纸的价钱·一本名作家的小说”。
售价三毛。
三毛钱俗称“三毫”。
所以《小说报》之类,又称三毫小说。
“女孩子果然还是比较爱看情情爱爱的小说呀!”
陈嘉豪大略翻阅了手头上这本《小说报》。
内文全篇刊载了一篇爱情小说。
小说名烂俗不堪,不提也罢。
内容写一个少年租客,暗中爱慕漂亮的房东太太。
前半部分各种偷看,各种萌动。
读来多少有点《少年维特之烦恼》的味道。
中间写少年偷了房东太太一件在外晾晒的内衣,躲在屋里各种猥琐。
……唔,猥琐的比较晦涩。
至于后半部分,则写房东太太的丈夫烂赌、酗酒、家暴。
少年雄起,挺身而出保护了房东太太。
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
陈嘉豪大约知道三毫小说。
还知最早搞这个的,就是他今日购买的这本虹霓出版社出版的《小说报》。
三毫小说内文大抵在四到六万字之间。
内容主要围绕爱情。
同时也涵盖了奇情和社会风貌等方面。
属于是普通百姓最为廉价的一种娱乐产品。
之后,看《小说报》大卖,位于轩尼诗道125号的两毫书店开始出版两毫小说。
罗彬的“环球文库”则开始出版四毫小说。
再后来,远东图书杂志出版社、吴兴记书报社、明明出版社以及香港鹤鸣书业公司相继推出的一系列名为远东文库、新潮文库、星期小说文库和新文艺文库等的四毫小说,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争相竞逐。
这些系列小说,因内容良莠不齐,印刷粗制滥造,价格比较低廉,读者一般不会特别保存,传阅翻烂则丢弃。
及至很多年后才开始被学者所重视。
探讨其中冷战时代美国援助与这些小说的关系。
不过在现时,好些日后出名的作家,都曾涉足这一行当谋生。
比如,在1963年创作中国第一部意识流小说《酒徒》的刘一鬯。
还比如,后来担任《明报》总编辑的张须良。
陈嘉豪原本未如何留意三毫小说。
盖因不曾见出版过武侠小说。
现在想。
作为开源增收的一个渠道,“首创”一点三毫小说,也未尝不可。
尤其是,乐迪爱看。
或许未来某日,自己写的三毫小说,也会被乐迪捧读。
想到此节,陈嘉豪不禁笑出声来。
仿佛发癫的电.车.痴.汉。
PS:小弟也要痴汉了,但不是因想到好事,而是看数据太差发癫。求收藏、求月票、求追读……求保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