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美利卡本土上,如同五大湖区的超大规模工业城,并非孤例。
在加州、德州、新墨西哥,另外三座同等规模的模块化蜂巢工业城已然拔地而起,日夜轰鸣运转。
不仅如此,在全球各大洲具备高价值矿藏的地点,更多类似的工业巨构正在高速建设阶段。
根据科尔的工业扩张模型推演,最多两个月,他所能控制的工业城将会达到二十座!
届时,其生产能力将攀升至一个令人类抵抗力量彻底绝望的维度。
然而,龟缩在堡垒中的反抗军高层对此一无所知。
他们正沉浸在“第二黎明”计划,即将接近尾声的紧张和期待中。
不得不承认,在文明存亡的催化下,反抗军展现出了惊人的组织效率与技术爆发。
从最高决策层通过“第二黎明”计划,到制定详细技术路线、并在全球残存力量中筛选并集结相关领域顶尖人才,整个过程仅耗费数天时间。
然后一个星期不到,其核心项目,名为“凤凰”的量子神经网络计算机原型机便宣告诞生。
这其中有科尔在暗中推波助澜的缘故,却也不得不承认,适当的压力确实能够更好的激发人类的潜能。
外界冰封万里,风雪肆虐。
但此时,地下一个被层层法拉第笼屏蔽层包裹,并叠加了高强度宽频段电磁干扰场,名为名为“熔炉”的堡垒内部,却是一派灯火通明、设备嗡鸣的紧张景象。
实验室核心区域内,三位人工智能领域最顶尖的专家正全神贯注地围在一台造型奇特的机器前。
这机器十分古怪,初看像是由无数过时的军用服务器和量子计算机节点拼凑在一起,整体散发着幽蓝色冷光。
虽然看着粗糙,却是当下反抗军最高的技术结晶。
由伊芙琳、约瑟夫以及年逾百岁,堪称人工智能领域活化石的奥卡姆博士亲手打造。
“约瑟夫!快看第793次的模拟结果!”
看着面前高速运转的仪器,伊芙琳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神经脉冲耦合同步率提高了1.7%,我们成功了!”
看着面前高速运转的仪器,伊芙琳的声音中夹杂着一丝丝兴奋,指着面前全息投影疯狂流动的神经模型兴奋地说道。
“不,伊芙琳,你太乐观了!”
约瑟夫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声音嘶哑地反驳道:“1.7%的提升进展不小,但在现实量子噪音下,这点提升瞬间就会被噪音淹没,我们需要的是数量级的突破!”
“老师,您的新拓扑模型整合进去了吗?”
说着约瑟夫看向了自己的老师奥卡姆。
奥卡姆缓缓点头,声音轻微却异常清晰:“已经映射了,但目前关键在于有效引导量子叠加态的坍缩路径。我们需要的不是概率,而是要保证指向性矢量权重。”
“指向性矢量权重?意识流意向?”
“没错,凤凰的核心构架必须超越传统的计算机,它需要的是智能涌现,而不是预设逻辑!”
奥卡姆的话瞬间点醒了伊芙琳,一个个奇妙的想法在她脑中生成。
“或许用约瑟夫的神经形态模拟生物决策的模糊边缘,然后再用博士您的拓扑模型赋予其认知结构延展,最后再用我设计的量子纠缠意识流作为催化协议,或许就能成功!”
伊芙琳的话,在封闭的房间中回荡,带着一丝丝不顾一切的狂热。
这个凤凰计划可谓是她心血所在,也是她的救赎之路。
事实上,此伊芙琳就是彼伊芙琳!
作为威尔的妻子,在智械危机刚刚爆发的时候,伊芙琳就敏锐地意识到,这场灾难很可能就是她和马克思的实验所导致的。
或许当时的实验并没有失败,而是中途出现了什么意外,导致威尔的意识上传成功,但却被污染。
而在精神极度崩溃下,他们竟然将其忽视掉了,以致于发生了后续的一切。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在得知抵抗军全球招募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后,伊芙林便不远万里的跋涉至此。
即便过程中马克思为了保护她而牺牲,伊芙琳也不曾放弃,她一定要为自己犯过的错误买单。
经过艰难险阻,她终于加入了反抗组织,并将自己的猜想上报上去。
那个导致世界末日的智能体可能就是她的丈夫。
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这场席卷全球的危机,竟然是因为面前这位憔悴不堪、如同难民般的女人,想救回自己的丈夫所导致的。
一时间舆论哗然。
有的人想要将她吊死平息民愤,也有人看到了她身上蕴藏的价值。
毕竟他们之前的实验虽然失败,甚至还创造出了一只怪物,但有曾经的经验作为借鉴,说不定这次就能成功。
经过一番激烈的商讨,最终高层还是决定让她加入“第二黎明”!
伊芙琳才得以成为打造“凤凰”的核心成员之一。
实验室里的所有人都清楚她的过往,也能理解她为什么那么狂热。
“只有这样子才有击败它的可能,既然是我创造了它的思维根源,那就一定能再创造出一个完全超脱其框架的存在,一个真正属于我们人类意志的量子智慧!”
伊芙琳的声音骤然拔高,带着满满的忏悔之意,同时右手紧紧按在胸口,那里有个U盘,里面装着的是实验上传前威尔留给她的一个告别视频。
然而,实验室内的三位顶尖学者并未察觉,就在实验室天花板一处不起眼的转角处,一只尺寸仅有二十纳米的全隐形机械虫,正用其单光子传感器收集着下方信息。
然后通过一条微弱、隐藏在环境背景辐射噪声中的量子通讯链路传送到远方。
地下城中,中央信息,接收的机械虫传过来的信息,科尔那张由纳米虫组成的脸上竟浮现出一丝丝赞赏。
“果然,有压力才有动力!”
从反抗军启动“开始研发“凤凰”到现在才几天。
然而,他们不仅成功构建出量子神经网络计算机的原型体,甚至在核心算法架构上也逼近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