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diquge.com

步入厅中的少女穿着似道非道。

五官小巧、肌肤苍白似雪,如瀑黑发不着簪随意的披散,给人一种空灵、脱俗之感。

而在蒯澈的眼中,简直可以用仙气飘飘来形容。

如果没有那句话的话……

“果儿,不得无礼!”

黄月英说道:“还不快来见过你姑表兄。”

诸葛果小脸上几乎没有任何波动:“他,不是外兄!”

“果儿……”

黄月英脸现无奈之色:“阿澈勿怪,果儿是被舅母给宠坏了。”

蒯澈回过神,“舅母,果儿还是和小时候一样吗?”

他自然不知道诸葛果从小什么样,不过从现在的样子看,应该小时候也属于是特立独行的那类孩子。

而且……

怪不得诸葛亮夫妇以后会过继大哥诸葛瑾的次子了。

年过四十尚且无子,唯一的女儿还……

看穿着好像是要修道?

等等!

蒯澈这才注意到桌前的黄月英此时也换上了一身宽松的道袍。

不是,您这一家人到底要干嘛啊?

“是啊,还是老样子!”黄月英一副头疼的样子:“总是奇言怪语,你舅父都管不了。”

“你,不是外兄!”空灵的声音再度响起。

三连击!

蒯澈无奈道:“果儿,真不记得为兄了吗?”

诸葛果干脆的摇摇头。

蒯澈:“……”

黄月英皱眉道:“果儿,再这样阿母生气了。”

蒯澈则内心有些疑虑,这神神叨叨的诸葛果……

该不会真看出什么了吧?

诸葛果见母亲皱眉,走到桌前行礼:“阿母,儿戏言尔!”

黄月英盯着女儿道:“果儿是觉得阿澈初来,所以用这种方式打消阿澈的生疏感吗?”

诸葛果点点头,坐下不再多言。

黄月英的脸色阴转晴:“阿澈,来用饭吧!”

……席间,蒯澈望着只小口喝白粥的诸葛果一脸好奇。

黄月英见状,开口道:“阿澈别管她,你先前想问治学从事,舅母现在便为你解惑。”

蒯澈忙放下长箸。

黄月英莞尔:“你舅父若在可能会说席不言,就咱们没那么多规矩。”

黄月英一副洒然的姿态,说道:

“州郡的治学从事,职责在于监督州县儒学教育、选拔和培养地方人才、管理学社、学堂……”

说到这的时候,黄月英顿了一下:“方才舅母说过,治学从事这个属官并不常设。”

蒯澈点头称是。

黄月英接着道:“而设立治学从事属官,通常用于边郡之地!”

蒯澈惊叹,这时代竟有如此博学的女子。

“舅母,大王令我暂领的的确是汶山郡治学从事!”

“那就没错了,前面的职责全部推翻,与阿澈你无关!”

“啊?!”

“汶山郡情况特殊,你这个职位应该是要用于开展蛮夷的文教!”

“……”

“阿澈你可能不太明白,那舅母换个说法,嗯,就相当于让你想办法让蛮夷归心。”

蒯澈眨眨眼,这他就懂了,汶山郡最有名的就是南迁的羌族和汉人混居。

而羌人是游牧民族,刘备应该是想要羌族的物资、马匹,甚至是兵员?

那前些年干了没有?

为什么要选择自己?

目前汶山郡的管理者,刘备提起的孝起又是谁?

许多疑惑,即使聪明如黄月英也无法解答,或许得去了实地才知道。

……

用过饭后,诸葛果目光清冷的看了蒯澈一眼。

不发一言飘飘然离去。

蒯澈一脸懵逼,他无法确定诸葛果是不是真看出了什么。

但从入蜀后诸葛亮、黄月英等人的反应看。

自己应当是和原身长得一模一样,不该有大的破绽才对……

夜间

诸葛亮回府,将蒯澈叫到书房。

“阿澈,文教只是治学从事表面的职责,大王此举却是另有深意。”

得,更聪明的人来给自己科普了。

蒯澈拱手:“还请舅父指教。”

诸葛亮轻笑,却是反问:“阿澈白日抢在我前面建言,都是提前与公仲(刘封)商议好的吧?”

“舅父……”

“算了!”诸葛亮打断了蒯澈的解释,温和道:“一饮一啄自有天意,我们接着说刚才的话题。”

诸葛亮斟酌道:“治学,还可以从字面意思理解。”

蒯澈抬头:“字面意思?”

诸葛亮似笑非笑:“你不会以为大王看不出你和公仲的伎俩吧。”

蒯澈羞赧道:“自然不是!”

诸葛亮点头:“正因为大王看得出你和公仲之间关系亲密,才会让你二人一起前往汶山郡,

治学二字,是大王对你寄予的希望,希望你能督促公仲折节向学……”

诸葛亮止住了话头,但蒯澈知道后面要说什么。

自家舅父当然不能直接说刘封行事太冲动,需要读书沉淀这种话。

“我明白了!”

蒯澈嘴角露出一丝笑意:哈哈,刘封憨货,给俺等着,敢出卖我,如今我有了鸡毛令箭,有你好受的。

诸葛亮自是不知道外甥此时在想什么,又道:“你初来益州,对汶山郡更是一无所解……”

刘备当年北伐汉中的时候,诸葛亮一直坐镇后方足衣足食。

故而诸葛亮对益州各郡县的情况,大多了如指掌。

一番介绍下来,蒯澈对即将上任的汶山郡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汶山郡与蜀郡相连,不过却山高路险、极难管理。

其地有羌胡、羌虏、白兰峒等(白兰峒即隋唐时的白兰羌)。

与南中地区民族杂居的情况非常类似。

从诸葛亮的口中,蒯澈也得知了孝起为何人。

陈震嘛,他知道。

陈震早年归属袁绍,袁绍败亡后投奔刘备。

此人……

可以说在刘备集团中,除了关二爷,也只有陈震千里走过单骑了。

“咳咳……”

蒯澈收敛心神,认真听舅父继续说。

“汶山郡做为蜀郡的屏障,隔绝与阴平郡的联系。”

诸葛亮观察着外甥的神情问道:“阿澈,你在笑什么?”

“没!”

蒯澈慌忙摇头,岔开话题:“舅父,阴平郡不是在曹魏手中吗?为何只说羌人的问题而鲜有提起曹魏?”

诸葛亮沉默片刻,才道:“汉中之战以前,曹魏就将阴平、武都两郡的大部分氐人迁走,

故而阴平、武都两郡均是地广人稀,

武都郡因为地理因素曹魏还有驻军,而阴平郡则已经被曹魏放弃。”

蒯澈咂舌道:“那我益州也没占领的价值咯,怪不得舅父没提,阴平郡是成了双方势力的缓冲地带了。”

“缓冲……地带?”

诸葛亮咀嚼着这个新鲜的词汇,哑然道:“的确可以这么说。”

接着,诸葛亮避开曹魏,只说汶山郡羌人的治理问题。

从诸葛亮口中得知:前任陈震对汶山郡的治理方式主要是怀柔。

其尊重羌人的习俗,建设集市。

且政策上会给予羌人更多的自主性和便利性。

蒯澈脱口而出:“少数民族自治区?”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