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iquw.cc

数百年来,列国之间攻城拔寨不计其数,尤其是位于列国边境的城池,随增随减,没有定态。

白起不喜欢这种来来回回的拉锯战,他要用韩国做诱饵,歼灭前来救援的列国大军。白起要逼迫他们与秦国野战,而不是藏身在坚固的城池堡垒之后,像是一只乌龟一样的无处下口。

楚国,中原的消息传来,让所有的有志之士都是心中警铃大作。

这些年楚国的变法有了一些成效,但还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楚王已经有些不快。

但变法派真的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楚国的情况实在是特殊。

国中的土地大多数都是山林湖泽,很多道路都比较崎岖,消息的传达,远远不能和道路交通比较发达的中原地区相比较。

换句话说,在这里只能用封君治理,但是一旦设置那么多封君,旧贵族的力量就会增强,最终反对改革。

实际上就连项氏内部也渐渐出现了反对激进改革的声音,“变法图强,应当适宜国中情势才是。

楚国有地四千里,除却江汉和江东外,几乎都是人烟稀少的土地。

这些土地上甚至还生活过没有纳入掌控的野人。

必须要依靠封君来掌控这些地区。”

楚国之中争论不休,然后就传来了韩魏大败的消息。

项曾当即在楚国王廷中大声道:“现在已经不是争论的时刻,若是让秦人攻灭韩魏,恐怕立刻就要调转刀剑,来攻打楚国了。

现在还请王上挑选国中大将,前去救援韩魏吧。”

若是昔年,项曾直接就自己上了,但是现在他根本就不敢离开楚国。

生怕他前脚刚走,失去弹压的楚国就会立刻爆炸,将整个国家撕裂的粉碎,甚至走向内战的危机之中。

大殿之上瞬间陷入了沉默,率兵北上?

那可是白起,不要命了?

即便能从战场上活着下来,但是依照楚国的习惯,一旦战败,基本上都是自杀的结局。

项曾眉头紧皱,对这些人心中的顾虑他很是清楚。

于是整理了一下思绪对楚王说道:“王上,人生而不能言,生而不能行。

等到孩童之时,就能识字,往后所能便逐渐增多。

可见人都是从一无所有而来的,将领同样如此,不经历战阵便无法真正的成为统帅。

天下没有不败的将领,臣以为将领战败,惩戒即可,覆军杀将,可以废除,以使将军们可以勇于作战。”

覆军杀将。

这算是楚国很大的一个陋习了,充满了部落时代的意味,项曾这一说,瞬间就有很多人鼓噪起来,纷纷希望废除。

楚王同意后,群臣对于派兵援助韩魏就明显变的积极起来。

楚国还联络齐国,希望齐国能一起出兵。

齐国君臣经历了昔年六国伐齐的事情之后,只想开摆,根本不想再次参与战争。

尤其是韩魏两国,齐国巴不得他们早点死。

齐王直接拒绝道:“来自楚国的使者。

昔年六国伐齐,覆灭齐国精锐,乐毅破齐,直到现在,齐国还没有恢复过来。

国中人口凋敝,临淄不复往日繁华,这都是值得悲哀的事情。

况且齐国一向和秦国交好,没有必要与秦国为敌。”

楚国使者一见齐国竟然还在纠结昔年六国伐齐的事情,当即就决定激他一激。

面上恭敬的说道:“大王。

昔年六国伐齐,正是因为齐国强大却不遵守道义。

这和现在的秦国是多么相像呢?

所以山东列国,更应该联合起来针对秦国。

您说六国伐齐致使齐国元气未曾恢复,这一定是虚言了。

难道是心中害怕吗?

但请您想想,楚国立国千年,经历过多少次诸国伐楚呢?

从九百多年前的洛文公时代,到六国连横攻楚,哪一次不是声势浩大。

若是楚国像您这样哀怨,只怕早已是万劫不复了。”

哀怨。

楚国使者特意用了这么一个矮化的词语来形容齐王。

“狂悖!”

这成功的激怒了齐王,但是他又不知道该说什么,毕竟楚国使者说的对。

人家楚国挨打那么多次还活蹦乱跳的,你挨打一次就自哀自怨。

楚国使者面对暴怒的齐王凛然不惧,继续说道:“至于您说的和秦国交好,实在是可笑。

您没有听到流传在山东诸国之间的谶言吗?

灭亡周王室的是秦国,诛灭秦国的一定是洛国。

您和洛国是千年的姻亲,您体内素王的血甚至比洛国公族还要多了,难道秦国会放过您吗?

外臣即便是在梦中也不敢这样想啊。”

齐王脸色大变,齐国群臣齐齐色变,

亡周者秦,族秦者洛!

这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流传的谶言,现在秦国果然灭亡了周室。

那后半句……

第166章 武公若在,何至于此?

齐王明白了。

邦周就像是一艘豪华的大船。

船上有无数的房间,有的奢华,有的简陋。

齐国因为和王室还有洛国的关系,一直都住在最好的房子里面。

随着船越来越破,中途不断有人被扔下去。

但是齐国一直占据着其中最豪华的房间之一。

现在船彻底搁浅,有人要翻新这条船,以前的住户全都要清理掉。

其他的住户或许还能卑躬屈膝。

但齐国和上任船的主人,几乎就是一家人,投降了没人知道最终的结果。

齐王喟然叹道:“您说的是对的,还请您回到楚国,告知楚王,寡人愿意出兵。

但燕国同样要出兵才可以。

燕国沾染了胡人的习性,狡诈、没有信义。

等到齐国出兵,必然会偷袭齐国。”

……

魏国的霸权衰落之后,韩魏两国,再加上只雄起过一次,之后就再次衰落的燕国。

这三个姬姓国属于列国之中的添头。

而赵国很强。

从胡服骑射开始,再加上乐毅入赵强化了一波。

赵国能按着这三个国家锤。

但赵国一直以来所追求的战略,是将自己的国土用大山天险所隔开。

所以对韩魏燕这三国的土地是浅尝即止,拿到关键的关隘就不再进攻。

目标一直都放在秦国昔日所割的旧土上,现在秦国愿意归还土地,真是切中赵王的心思。

蔺相只能哀叹:“秦国十几代君主,都是魏侯卿那样的无信之人,从来没有遵守盟约的。

相信了秦国的话,这难道不是自取灭亡的道路吗?”

但是现在说什么都已经晚了。

秦国攻下洛邑之后,通往韩国的道路向着秦国大大的敞开着,再也没有了阻碍。

但是白起真正的目的却并不放在韩国身上,韩魏齐燕这四国,对白起来说都是冢中枯骨。

洛国不算。

他真正放在心上的只有楚国和赵国,楚国纵深太大,几乎占据了整个诸夏之南的土地。

昔年白起仿效孙武和庆忌,突袭楚国,打下郢都,楚国东迁,白起眼睁睁地看着,却没敢追击。

因为粮草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赵国虽然纵深小,但是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若不是秦国手中握着赵国的命门之一,赵国恐怕是比楚国还要难对付的角色。

白起悄然离开了韩魏的战场,秦王稷用一位公族将领替换了白起。

而白起则率领着真正的秦国精锐前往楚国,两面同时开战,这就是秦国的底气。

不要说两面开战,即便是三面,以现在秦国的国力依旧能够扛得住。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