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后,刘诞规定的十日期限已到。
不过刘诞并没有着急带兵去巡查,而是又发了两个告示。
第一个告示,刘诞晓喻百姓,声明百姓们若是上山砍柴下水捞鱼再遇到收租的人,可以向官府举报。
若是不敢实名举报的,官府在各县的城隍庙和县衙门前放了大铁箱子,箱子只开了一道小口,百姓们可以把事情在纸上写清楚,扔到箱里,官府再定期派人去收信、巡查。
考虑到现在的百姓们文化水平不高,也没写过匿名举报信,刘诞还给出了十分简单的模板,不需要之乎者也,也不需要论古谈今,只要在纸上写出时间,地点和谁收租就行。
第二个告示,刘诞通晓会稽所有人,凡是有一技之长的,都可以到官府报名,他会在三个月后举行一场测试,选拔人才酌情使用。
这就是刘诞先前所说的擢贤良了。
但刘诞此时提出来,显然还有别的目的。
现在刘宋实行的选官制度还是九品中正制,民间书籍的普及程度也没有很高,这样的情况下,大部分有大量成本学习成才,而又没有政治出路的人,就是寒门。
寒门相比于高门,他们的最高诉求,是获得入仕的机会,从而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
因此,刘诞这个告示,一是为了选拔人才,二则是为了给寒门们一个入仕的机会,让寒门们把目光投到政治上来,不要在圈占山泽上和他较劲。
那么,刘诞为什么不直接科举选拔人才呢?
原因很简单,以刘宋现在的情况,无论是政治上,还是经济文化上,都不支持实行科举。
政治上,想直接废除九品中正制,完全剥夺世家大族的权力,所遭受的阻力绝对比禁止圈占山泽大得多。
经济文化上,现在造纸术虽然发展得还行,但并没有完全普及,还有雕版印刷术也没出来,书籍传播的最主要方式就是手抄,如此情况,普通百姓想要学习的成本是极其高昂的。
因此,即使政治上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开始科举,来参加考试的人,也是大部分高门,小部分寒门,普通百姓没几个人。
斗了半天,还是和这群人玩,那不是有毛病吗?
……
刘诞这两个告示一发出,顿时就在会稽引起轰动。
孔灵符正在家里喝闷酒,谢凤、钟离宝之、郑综、韩勉、郗高纷纷来拜访。
谢凤进屋便道:“随王好手段,我原以为他真要一地一地的去巡视,这他得走多长时间,而且又容易被蒙蔽。但没想到,他竟然让百姓们检举揭发!如此一来,不是所有百姓都成了他的耳目?”
“还有。”郑综接过话头,“先前我们不愿意联合寒门,现在好了,随王要选用有一技之长的人,还要测试,这不是拉拢寒门吗?要知道,许多寒门子弟,最大的愿望就是做官?”
“当初真是小瞧了他!”孔灵符握紧拳头,狠狠砸在桌子上。
钟离宝之道:“不行,我们得想对策。”
“罢了。”孔灵符叹了口气,“孔氏圈占的山泽,我已经尽数退回去了,我不想再和随王斗了,等他离开会稽再说吧。”
钟离宝之道:“孔郎君就这么认了?”
“不认怎么办?”孔灵符十分无奈,“你们以我为首,随王难道不知道吗?随王精通兵法,知道擒贼先擒王,我再和他斗下去,他必定杀一儆百,贺弼就是我的下场。”
孔灵符说着,想起城隍庙的鸿门宴,心里就觉得一阵后怕。
向来话少的韩勉道:“只怕是新政在会稽取得成效后,朝廷便会一直大力推行,到时候就算随王挪了窝,新任的刺史恐怕也会不遗余力的执行。”
“那就等到了那时再说吧。”
孔灵符完全没有斗志,毕竟他家大业大的,即便不圈占山泽,他也能活得很滋润。
活不下去的才堵命,活得好的能让一点就让一点,这就是有产阶级的软弱性。
韩勉见孔灵符这是彻底开摆了,转问谢凤:“谢郎君呢?”
谢凤道:“时机一旦错过,再去相争,便是自讨苦吃了。”
谢凤一开始就没有多少硬刚的意思,现在就坡下驴,正符合他的心意。
会稽四姓,孔谢虞魏,虞氏自从义熙土断被刘裕杀了一波后,一蹶不振,早已是名声大于实力,孔、谢现在都怂了,至于魏氏,家族里这些年没出过什么能拿总的人物,只能随波逐流。
这四大家族,在新政上已然掀不起风浪。
而没有能领头的人物,众世家只能分崩离析,各自为战。
韩勉看清了形势,不再多说,抱拳行礼,道:“诸位,既然如此,我便不打扰了。”
韩勉说罢,大步去了。
孔灵符看着韩勉的背影,心道:“此人气量狭小,行事歹毒,恐怕不会善罢甘休。唉,随他去吧。”
孔灵符想着,对众人道:“新政之事,我不想再提,此后诸位见我,也休要再提。不过,我还是欢迎诸位找我吟诗作赋,饮酒作乐。”
众人现在哪有什么心情吟诗作赋,各自回去了。
……
时间已是四月。
刘诞只在山阴、上虞两县巡查禁止圈占山泽的完成情况,然后便让沈文秀代他去其他地方巡视。
从巡查的情况来看,禁止圈占山泽已取得初步成效,接下来考验的就是持续性了,这是长期的斗争,不能想着毕其功于一役。
因此,刘诞接下来需要先把目光转到更重要,更紧迫的事上。
会稽这一带,五月汛期便会来临,他得抓紧在汛期来之前,先把河道疏一疏,水利搞一搞。
小农经济是十分脆弱的,一次天灾,就能让许多普通百姓破产,刘宋刚刚经历北伐大败,若是发生大灾,朝廷根本没有多少能力赈灾。
到时候,若是会稽因为汛期受灾,朝廷又没能力赈灾,那许多百姓就又不得不贱卖土地给大户,又会出现许多个卖女儿的张丁。
他轰轰烈烈的搞了半天的新政,可能还补不了天灾这一下。
那时,会稽的世家大族必定会联合朝廷中人来攻讦他,刘义隆也会责怪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