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清安通十三年七月七日,隆肇
岭南五府经略使汐年顺坐在衙门里,翻看着近年岭南五府的财政开支。
“南军的战斗力,和他们的饷银,是成正比的啊。”他感叹道。
南军只在安通十二年,一年的饷银就有五百八十六万两,还是在和平时期。
而朝廷每年拨的饷银实际有七百余两,那多去的一些银子,傻子都知道去哪了。
“大人,节度使大人邀您驾临寒舍,说是有要事相求。”
汐年顺想了想,毕竟是节度使,面子还是要给的。
很快,汐年顺的车架到了将军府,黎长青居然亲自在大门口候着。
“呦呦呦,将军!何必在此亲候啊!真是让下官胆寒。”
“哈哈,什么下官不下官的!本朝律令,以文制武!再者,都是为朝廷办事,莫要太客气,请!”
两人手挽着手进入了将军府,乍一看还以为又是哪位公子搂着心爱的小妮。
酒席上,两人无所不谈,实在酣畅。酒过三巡,在坐的各位大人也都有些乏了,开始纷纷告别,除了汐年顺。
毕竟,这次黎长青可是有“要事”相求的。
过了半晌,黎长青以解手为理由离座,汐年顺独自坐在酒席之上。
“大人,将军有事唤你……”
汐年顺会意后,慢慢向将军府后院走去。
“莫不是忘带纸了吧………”
南镇
辽阔的海面,海雾之后突然出现了一座巨大的海港。
这就是南清最大的海港,也是最南边的海港:南镇湾
数十条商船慢慢驶入海湾,旌旗蔽日,舳舻千里。
韩安一行人的三帆船找到了自己的船位,停靠了下来。
“恭喜公子啊,平安到达了南镇!”船长想着先前海盗的遭遇,实在是令人难忘。
“就是,咱们的船钱……是不是可以结一下了。”船长笑眯眯地说。
“哦,那是自然……”韩安正准备掏出船钱,郭子萱上前一步。
“哎呦,不就是一个船钱嘛,何须老韩你掏呢。我来!”
随后他问向船长:“此次多少船钱?”
那船长笑得更加灿烂了。
“嘿嘿,正常价,五天三餐,这是七百余两,再加上租金,一共一千四百六十八两,就是了。”
郭子萱瞬间石化。
“你七天要我们一千五百两银子!那还不如跟着卿若风他们去当海盗呢!”
船长的笑容慢慢消逝。
韩安见势,忙上前去。
白了一眼郭子萱,随后掏出一张银票。
“这是一千五百两的银票,全国的银庄都可以换,谢谢您了。”
那船长也是再次浮现了笑容。
“你租的这是啥船,五天一千五百两!我记得我在青州玩了一个多月都没花那么多钱。”
韩安呵呵道:“那是,青州都是你家的,你花钱?我不太敢信。”
不过碍于面子,郭子萱还是把他们在南镇的住宿费包了。
到了南镇,已经是夜晚了,和南清大部分城市一样,商贩的吆喝,路边海鲜大排档,蒸烤海鲜的香味,这是南镇夜生活的写照。
同时,隆肇城
一点昏暗的烛火,一摊早已固化的黑墨。
汐年顺满脸憔悴地坐在书桌前,看着那压在众多文件下的,一纸红帖。
“父亲?怎么这么晚还没睡?”汐若甄悄悄推开房门,将刚熬制好的鸡汤,放在一旁的茶桌上。
汐年顺赶忙将那纸红帖藏到书桌抽屉里。
“哈哈,你怎么还不睡,这么晚了…………………”
“父亲…………”
“好啦,我知道了,我马上就睡,你赶紧休息吧。”
汐若甄退去后,汐年顺长叹一口气。
“终究………是躲不过了。”
七月八日
郭子萱带着二二和三三去出海打鱼,韩安一个人在南镇里闲逛。
“快报!快报!我大清岭南大将军之子,要成亲啦!”
韩安一直很关注这位岭南的“土皇帝”,也就花了五钱买了一份报纸。
“岭南大将军之子,岭南边军副将黎盛昌,提亲……………岭南五府经略使之女,汐若甄!”
韩安看着报纸,汗水已然从他的额头上留下。
忽然,狂风大作,一道惊雷击中了韩安身后的柳树。
“啪!”柳树应声被劈成了好几截。
“草!”韩安罕见地爆了粗口。
过了大约一个时辰,郭子萱带着二二和三三回来了,三人身上都穿着秘制的雨衣
“我去!这雨也太大了,幸好船长有经验,在暴风雨来临前把我们拉了回来………”
韩安一脸凝重。
“怎么?”郭子萱第一次韩安这种神情。
“你看看。”他把这张报纸扔给郭子萱。
“呦吼!有人要捷足先登了啊,韩公子~~~”郭子萱笑道。
二二和三三也在那偷笑。
“真是,不知道怎么办了。”
“看来这南清大将军和岭南经略使大人,玩得挺和气啊。”郭子萱说道。
“一切都是假象,边关武将勾结朝廷文官,这是死罪!黎长青知道的。”韩安解释道。
“那你咋办?那你喜欢的姑娘交出去?人家是节度使,你一个主事奈何不了他。”郭子萱无奈道。
“看来我们得先去拜会一下,节度使大人了!老郭你们先收拾好!”
郭子萱大惊:“你还真打算硬刚啊!”
韩安邪魅一笑:“不!我要先写份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