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iquw.cc

这段时间,李赛基本都待在蒸汽机研究所里。

按照李想给的图纸,带着一群学生和工匠,将东西一件一件的做了出来。

谁能想到,在做完样品之后,除了把水烧开之外,其他的部件都没有任何的反应。

按照李想的说法,蒸汽机可以作为机械的动力,比如压煤,压纸,甚至是其它机械工具的动力。

可是,眼前的这一幕,却和李想所说的完全不一样。

“我们做出来的东西,应该是连接装置出了问题,否则不可能一点动静都没有。”

狄仁杰也是一脸的懵逼。

李想曾经告诉过他,蒸汽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最多三年时间,就得把蒸汽机造出来。

当时狄仁杰并没有想那么多,他还想着今年就能造出蒸汽机来。

结果花了几个月的时间,也没能研究出什么有用的东西。

看来自己还是太小看蒸汽机了。

“燕王殿下只是将蒸汽机的原理简单的告诉了我们,至于连接装置是不是合理,那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蒸汽机的应用前景很好,学院也给了我们一大笔钱,到现在都还没有任何进展,这让我很是担心。”

李赛轻抿了抿唇,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李赛虽然是一年前才来观狮山书院的,但他的能力却是丝毫不弱,虽然观狮山书院的大多数学生,理论知识要比他强上。

可比起学院里的学生,李赛的实践能力却更强一些。

“师父说,研制一台成熟的蒸汽机需要很长的时间和精力,我想蒸汽机研究所完全可以和机器作坊联合起来,对现有的样机进行研究,找出问题所在,再逐步改进。”

狄仁杰觉得,师父当初的叮嘱,并不是没有根据的。

既然师父说三年之内能够完成,那就是最好的结果了,那么,自己就应该摆正态度,脚踏实好好干。

“也只有这个办法了,看起来蒸汽机比想象中要难上许多。怀英,燕王说蒸汽机可以彻底改变大唐民众的生存状况,这是不是有些夸张了?”

李赛现在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蒸汽机研究所上。

没有人比他更关心蒸汽机的未来。

他是未来的公爵,却像个工匠一样埋头研究蒸汽机,除了对工艺的热爱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希望自己能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后世之人,或许难以理解,青史留名,对于古代人而言,究竟有多大的吸引力。

特别是对于那些不愁吃穿的人来说,这比什么都重要。

“难说,虽然有些夸张,不过师父说的话,从来都是有根据的。”

“如果这台蒸汽机真能让作坊里的东西更快、更容易,还能为各种设备提供动力,如果它能装在四轮马车上,那大唐的生活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燕王府的时候,狄仁杰就听李想说过不少稀奇古怪的事情。

所以在很多方面,他都比别人更能接受。

“唉,可是我现在一点头绪都没有,不如改日将燕王请来,让他指点一二?”

李赛被狄仁杰这么一说,非常的心动。

蒸汽机越有用,发明者的声望也就越高。

李赛从小就喜欢钻研各种“奇淫技巧”,被无数人暗中嘲笑。

李靖在朝堂上没什么野心,也是因为他的两个儿子不争气。

李赛很想让所有人都见识一下,他的这些东西,并不是一无是处。

“好吧,那我就和师父说一声,他一直很关注蒸汽机,说不定会来看看。”

换做别人,想要让李想出手,恐怕没那么容易。

不过对狄仁杰而言,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

……

东宫。

“李塞?我请过他好几次了,他都没来,该不会是见情况不妙,投靠了李泰吧?”

李塞是李承乾极力笼络的对象。

李赛身为李靖长子,与李承乾站在一起,被许多人视为李靖在为当今太子撑腰。

“殿下,李赛这几日不知怎么回事,突然去了狮山书院,也不照照镜子,女儿都五岁了,怎么就成了书院的学生?”

长孙庆自然感觉得到李承乾对于李赛的不满,说起话来也是毫不客气。

“既然是观狮山书院的学生,那就没理由不来参加这场宴会,你有没有找到他?”

“没有。据说这段时间,他一直在观狮山学院的蒸汽机研究所里度过,研究所的大门有专人把守,一般人是不能进去的。”

“我去过两次,却不见那李赛。”

“太子殿下,依我之见,那李赛身为卫国公的长子,不去从军,却整日与一帮工匠厮混,如今大概也是醉心于什么新工艺,未必是另有居心。”

就算是长孙庆,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我那该死的二弟,总是破坏我的计划,现在还想拆我的台。哼,真当老子好欺负不成?真当长安城无人能奈何得了他吗?”

李承乾今天再一次受到了李世民的训斥,所以心情很差。

“太子殿下,臣认为汉王那句话说得对。”

“那句话?”

“先斩后奏!”

长孙庆向李承乾使了个眼色。

这位太子,简直就是当年隐太子的翻版。

总是犹豫不决,却偏偏有个能干的弟弟。

谁都看得出来,不主动出击的下场。

长孙庆是李承乾的铁杆支持者,他本来是想借着辅佐皇帝的功劳,坐上六部尚书之位的。

“让我考虑一下!”

李承乾神色变幻不定,脑子里不停地盘算着其中的利害关系。

如今,虽然朝堂上的局势并不是很好,可母后,却是全心全意的支持着他。

所以要他把全部身家都押在这上面,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曾经的潞国公府,门庭若市,热闹非凡。

侯君集豢养了一大批养子,也接纳了许多前来投奔的商贾,日子过得还算滋润。

但现在,这些都已经过去了。

侯君集一个人在后院喝酒,闷闷不乐。

一年前,他率军去了高昌,本以为这是他人生的巅峰。

事实上,他轻而易举地就把高昌给灭了,立下了汗马功劳。

可惜,这位功臣回到长安城之后,并没有得到任何的奖赏,而是直接被关进了大牢之中。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